三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3灰雀人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79335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3灰雀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3灰雀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3灰雀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3灰雀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3灰雀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3灰雀人教版(2014)今天陪同教研室的董、陈老师到一小听了两节三年级的课,两位讲课老师冯老师和徐老师我都认识。很巧,他们都讲的是灰雀。灰雀这篇课文讲的是有关列宁教育孩子的故事。列宁爱鸟不见灰雀又见灰雀。是什么导致从“不见灰雀”到“又见灰雀”?是小男孩的诚实,更是列宁的润物无声、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是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列宁爱灰雀,但他更爱小男孩,他明知小男孩捉走了灰雀,但他并不伤害小男孩的心,而是尽力保护小男孩的自尊心。听完课,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1课文的主题。课文的主人公应该是列宁,主题应该是列宁爱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能把主题扩大到“爱”,因为“爱”的范围太

2、大,易“泛化”。至于小男孩的“诚实”,并不是本文要张扬的主题。我认为:文章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作者最想表达的中心。冯老师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环节:你喜欢谁?(学生答:列宁聪明、小男孩诚实、灰雀可爱)。这个环节设计很好,总结了课文,升华了主题。2阅读教学要有层次性。课文的第二部分(3-10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具体讲了列宁如何引导男孩自己主动送回灰雀。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两位老师都采取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教学效果不怎么好,碎、杂、乱。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层次性。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感知性地读。让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这部分内容讲的是列宁教育孩子的过程。二是理解性地读。为了教学的方便,这里

3、要引导学生把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分成4次(一问一答是一次对话)来阅读。第一次对话:列宁从小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中略知事情原委。第二次对话:列宁用十分同情的语调表达对灰雀的关心,引起小男孩的恻隐之心。第三次对话:列宁进一步表达对灰雀的喜爱,表达对灰雀回不来的惋惜,激起小男孩的同情之心。此时小男孩终于答应要送回灰雀。第四次对话:列宁明知故问,实际是想让小男孩确定无疑地送回灰雀,不能食言。教学中,教师应该一次对话一次对话地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表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词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抓住“省略号”“自言自语”“可惜”等。这里想起原来我们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就是按照对话次第进行教学的,效

4、果就很好。三是品位性地读。把4次对话教学完毕后,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品味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的爱。3“整体入手”从什么入手?阅读教学强调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获得整体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但整体入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徐老师在开课时为了从整体入手,提了一个问题:“听录音,想列宁、小男孩是个什么人?灰雀怎么样?”这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思想内容,不能这么问,应该问:“这篇课文讲的是回什么事?”理由是:从人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看,是先知晓主要内容,然后升华到思想内容,而不能倒过来。另外,学习也存在个层次性的问题,开课时知晓内容,结课时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升华情感。4课后思考题应该列为

5、教学目标。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时,让学生读文章,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这一方面完成了课后题目,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灰雀的美丽,因为灰雀美丽才惹人喜爱。但是徐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却没有这个环节。其实,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考虑4个因素:年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生特点、课后思考题。因此,课上完了,学生不会做课后题,不能说你完成了教学目标,课也不能说是好课。5理解词语方法的经典例子。中年段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两位老师展示了一些比较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理解“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中的“仰望”时,徐老师问学生是怎么理解的,一学生说,我是查字典理解的;另一学生说,他是结合上下文理解的,因为白桦树高大,不仰望是看不到的。说得多好啊!冯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惹人喜爱”一词时,让学生设身处地,理解词语。老师问学生,假如同学们看见灰雀了会怎样?(带食物、给灰雀造窝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