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折射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1778864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_折射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_折射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_折射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_折射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_折射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_折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_折射(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光的折射规律1、(云南省2008)(5分)小宇利用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水中的光路。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实验中,(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 (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填“增大”或“减小”)。 若不断增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入射角到一定值时, 。 3(2007年河南省)如图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

2、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4、(2008山东青岛)进一步探究:小宇从物理手册中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的一些数据:入射角i0303939304050折射角r051798290反射的能量4.7%6.8%36%47%100%100%当入射角i时,不发生折射现象。图像中的图线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判断: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可以达到100%。()凸透镜成像规律1、(2008山东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在探究前,小明同学将

3、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图甲)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入光具座中进行实验其中一次实验情景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到的实验结论_。2、(2008江苏苏州)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 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 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 当烛焰从远

4、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2008山东临沂)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缩小_的实像;若要在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得到再大一些的清晰实像,除将蜡烛适当向右移动外,还应将光屏向_移动。 4、(2008湖北荆门)小芳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图11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

5、,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的实像。图11HHFFAB5、(2008江苏南京)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22所示,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 cm刻线处,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6、(2008江苏南通))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

6、,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3)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7(05柳州课改)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物体到凸

7、透镜的距离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像的正倒l3015缩小倒22020等大倒31435放大倒410/不成像/58/放大正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_、_。在第5次实验中,从 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 一侧放大的像。神奇的眼睛1、(2008年河北省)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甲所示)。小明用的镜片是 透镜,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小明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乙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2、(2008年浙

8、江省义乌市)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的眼睛观看25cm远的物体时,既清楚又不会感到疲劳,因此把25cm的距离称为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通过专业检测,发现某人眼睛的明视距离小于25 cm,那么他的眼球对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情况可用如图所示中的图 表 示,配戴 制作的眼镜可以得到矫正。 3、(宁夏回族自治区2008)(4分)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

9、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1)(2分)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_是凸透镜,_是凹透镜。(2)(2分)在实验现象和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填写实验现象序号) 4、(茂名市2007)小明进行 “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填“靠近”或“远离”)眼睛。(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远视

10、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5、(05宜昌)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1)在此实验装置中, 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 相当于人眼球中视网膜.(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6、(2008年福建省宁德)(4分)小苗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如图20(甲)所示她将自己戴的近视0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1)如图20

11、(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图,其矫正做法是_图。(选填“A”、“B”、“C”或“D”)(2)若在图20(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靠近透镜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1 A C 2 B7(2008年浙江省衢州卷)如图所示,某同学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下列表示视力矫正的光路图中,与上述实验情形一致的是)第12题图8、(2007年中等学校招生贵港市)(5分)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模拟近视眼”的实验探究。如图9(甲)所示,把

12、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9(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_;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_。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_(填“前方”或“后方”)。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应是_透镜。9.(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右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烛焰距凸透镜30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就是依据这个成像规律工作的10、(2008湖北宜昌)小明的爸爸有一副眼镜,小明观察发现:爸爸在看书时常常会戴上眼镜,看电视或看远处的物体时又会摘下眼镜。(1)请你猜想小明爸爸配戴的眼镜是什么透镜制成的?并说明你猜想的理由。(2)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