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语文园地七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78440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语文园地七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语文园地七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语文园地七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语文园地七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语文园地七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语文园地七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园地七第课时1.写一写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2.内容要具体,句子要通顺。【重点】写一写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难点】内容要具体,句子要通顺。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师: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自己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有做过的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有看到的深深印在脑海里的美丽景色,同时还有许多悄悄话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和事尽情地倾吐出来。一、打开思路1.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2.师:同学们先在草稿纸上写上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说出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等会再来交流。来源:学科网3.师:谁先来?(学生自由交流,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4.师:今天我们要写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作文。我们可以把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的事在文中写出来,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得很精彩。设计意图 教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表象,丰富了习作的内容,使习作成为学生表达的需要。二、回顾方法1.师:同学们,一篇文章要写得好,还需要有好的方法。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的?(学生自由交流)2.师:你准备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写自己的文章呢?(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设计意图习作方法的回顾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

3、趣和欲望,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形成了良好的习作氛围。三、自由习作 师:自由作文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对困难学生进行辅导。)设计意图学生先说后写,大胆自由表达,形成了很好的习作氛围。 四、习作讲评1.师:请同学们朗读自己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思考: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哪些方面让人感动?(学生自读,找)2.师:谁想读给大家听?(学生朗读,教师给予鼓励)3.师:请同学们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有什么不够好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自己查找)来源:学#科#网Z#X#X#K师:这是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作文。小作者们一定要在文中尽情地抒发内心的感受,不受约

4、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注意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师:现在请同桌相互学习。(引导学生,对比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检查一下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看看文章中还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对于能力较差者教师帮忙)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让他们感受到作文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学|科|网为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方法,请多读读各类文章,分析总结及灵活运用写作方法。 自由习作 写人:特点鲜明、事例典型,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写事:选材新颖、条理清晰,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景、状

5、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描写生动、情景交融本次习作是自由习作,范围很广。在指导本次习作时,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复习回顾。先和学生一起回顾各种类型习作的方法: 写人:特点鲜明、事例典型,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写事:选材新颖、条理清晰,过程具体,融入感受;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描写生动、情景交融。2.鼓励表达。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丰富他们的习作内容,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习作指导课虽然有一些成功之处,但功夫还应花在课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果再次执教,我会在习作前加上自由写片段并点评。首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定的内容写一个片段,选择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描写。其次学生自由写片段,教师巡回观察,找出描写方法比较好的片段,准备讲评。然后投影学生习作片断,师生共同点评:什么地方写得精彩?用了什么写法?你对这一片段还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学生再根据指导进行修改片段。这样有了片段描写的基础,学生的完整习作一定会更加出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