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77926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舌头”、“收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产生喜爱之情。2.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课时安排】

2、两课时【教学准备】1.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ZXXK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1.默写词语。2.媒体出示词语,核对。抽出 嫩绿 汇成 欣赏 挡住 视线 密密层层献出 可口 鲜嫩 名贵 药材 舌头 收藏 又松又软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2-5小节,媒体出示: 学习要求:(1)找:划出不同季节描写树的句子。(2)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景象。(3)说: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媒体出示图片和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1)指名读。 (2)媒体出示:“抽出”和“长出

3、”能互换吗?(“抽出”写出了笔直的、长长的枝条快速而有力的生长着,这就是春天的生命力。)回答后点击媒体退出来源:Zxxk.Com板书:抽出枝条 (3)带着这份感受读一读。3.媒体出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1)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你会用哪些词?如果只用一个字呢?媒体出示: “封”变红(2)我们可以把信封起来,把窗户封起来,甚至可以把山封起来,是谁把蓝天封起来?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茂密的枝叶把蓝天都遮住了)板书:封 挡 遮(3)是啊,课文的第一小节就这样写道: 来源:学科网媒体出示:

4、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4)齐读(5)媒体出示图片、句子: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6)小结:小兴安岭树木繁多,枝叶不仅是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愿意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吗?男生读。 4. 媒体出示图片、句子: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苍翠”写出了松柏不是落叶,而是更绿了,更有精神了;“飞舞”使人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

5、活泼、快乐的情感。)板书:变黄 苍翠来源:学科网是呀,这一切变化又将小兴安岭装扮得更加美丽,谁愿意美美地读?指名读、女生读。5. 媒体出示图片、句子: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积满白雪”好像使人看到树穿上雪白的棉袄,银装素裹,太漂亮了!)板书:积满白雪喜欢这句句子的同学一起读。6.媒体出示: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

6、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1)再读读这几句句子,读出你对这片树海的喜爱和赞美。(各自读、指名读、齐读。)(2)小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初春枝新叶绿;盛夏枝繁叶茂;深秋落叶飞舞;隆冬雪压枝头,数不清的树木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了不同的美。说明:此环节突破了常规的教法,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7.作者还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再读2-5小节,圈出有关景物,挑选你最喜欢的一个,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媒体出示四季图片和句子: (季节) ,我们来到了小兴安岭,我还看到 (景物) 。8.媒体出示:春夏秋冬四季图片(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击图片,进入相关季节。)来源:学科网同学们都找出了自己

7、喜欢的景物并陶醉在其中,让我们共同分享一下吧! (1)春天媒体出示图片和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河里涨满了春水。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点击红色椭圆按钮出示图片和句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汇”写出雪化成水的动态美。“淙淙”写出溪水流淌美妙的声音。) 点击绿色按钮回到春天。点击绿色椭圆按钮出示图片和句子: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作者用“散步”、“欣赏”这两个词语来描写小鹿,说明作者对小兴安岭中的树

8、木、动物都充满了喜爱之情,同时这些句子的描写,也使我们看到了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温暖的春意。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小鹿生活的惬意,也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做动作读。点击绿色按钮回到春天。小结:作者把春景写得有声有色。谁能绘声绘色地读一读?点击绿色按钮回到四季图片。(2)夏天 媒体出示图片和句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点击红色椭圆按钮

9、出示图片和句子: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查字典理解“浸”的意思(字典中“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我们在浸衣服时会看到水渗透到衣服的每一个地方,在这里用“浸”你感受到什么?(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这个时候浓雾已经渗透到整个森林的每一个角落。) 点击媒体“浸”字变红。小结: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女生读) 点击绿色按钮回到夏天。说明:理解词语有多种方法,此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点拨,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词语意思。点击绿色椭圆按钮出示图片和句子: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

10、门前的草地上。男生读后点击绿色按钮回到夏天。 点击蓝色椭圆按钮出示图片和句子: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女生读后点击绿色按钮回到夏天。小结:花木繁茂,团团白雾,明亮金光,这些构成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夏景。齐读后点击绿色按钮回到四季图片。(3)秋天秋天是迷人的季节,在这美景之中人们的收获可不少。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图片。这么多的收获真是让人目不暇接,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书上的这句话,好吗?媒体出示句子: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齐读后点击绿色按钮回到四季图片。(4)

11、冬天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呢?指名交流媒体出示:录像片段小结: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媒体出示句子齐读: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齐读后点击绿色按钮回到四季图片。 三、复习巩固1、总结: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却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葱绿、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构成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多美的一幅图画啊!难怪作者从心中由衷地发出赞叹:媒体出示句子(点击绿色按钮):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齐读说明:从整体再回到整体,符合语文教学规律。2、说话练习。 媒体出示:假如请你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什么季节去?说说你的理由。说明:该练习旨在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四、拓展作业*1.拓展媒体出示:请你以生活在小兴安岭森林里的一只小松鼠(或小黑熊、小鹿)的身份,向人们介绍一下你生活的这个美丽的家园。2.作业(1)抄写词语。(2)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板书设计】春 抽出枝条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夏 封 挡 遮 美丽的花园 秋 变黄 苍翠 巨大的宝库冬 积满白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