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三模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777687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三模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三模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三模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狩”是天子的大权之一,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这表明A. 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B. 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C. 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D. 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之后,晋国举办“践土之盟”。此次盟会,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 “侯伯”,并给了晋 文公“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的任务,从此晋拥有了代表周王室行使征伐大权的

2、“尚方宝剑 ”,在尊王的旗帜下,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霸主宝座。可知这时期周王室衰微,处于春秋争霸混战时期,但“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说明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但不是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故B选项错误;晋文公作为诸侯国他的义务有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并随从作战拱卫王室,材料无法体现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故C选项错误;春秋时期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故D选项说法有误。2.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西汉初年颁布的二年律令中,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这反映了西汉初年A

3、.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B.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D. 关中地区农耕经济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的地方制度,为防止诸侯王国尾大不掉甚至割据称雄举兵内向,汉王朝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如为限制王国军事力量的增强,汉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即材料“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说明这时期地方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才导致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防范王国,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

4、汉初为了防范王国威胁而严格限制马匹出关,没有体现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初中央为了防范王侯势力威胁中央而采取的措施,无法得出关中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问题,故D选项错误。3.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A. 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 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 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 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部分或全部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即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

5、,收取地租作为收益。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因为他们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该政策促进土地兼并严重,土地买卖加剧,不利于自耕农的发展,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宋朝租佃制,与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与否无关,故B选项错误;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但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故无法减轻农民经济负担,故C选项错误。4.在明晚期最受大众欢迎的劝善书,是经道教传人佛门,再转手至儒门的功过格。它是一种将日常道德行为量化的

6、实践手册,由晚明至清,乃至民国时期一直流传不息。明代晚期以功过格为表征的劝善思潮的兴起,从侧面反映了A. 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B. 宋明理学的现实实践C. 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D. 宗教信仰追求实用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反映的不是统治者在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排除A项;宋明理学的现实实践不是从侧面反映的,而是直接反应的,排除B项;劝善思潮出现,实质上说明现实社会中非善思想的出现,世风日下的特征,故C正确;材料叙述的主旨不是在说宗教的实用性,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侧面”去思考问题,学生注意要理解其含义,不能从直观上去选择。5.下表出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1600-19

7、23,说明了1751-1792年停泊在广州口岸的外国船舶数目,由此可知 国家年份英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美国其他总计(公司船)(港脚船)1751732421-1917801212-433-3417872933352225811792162323116557注:港脚船为东印度公司颁发特许状,允许持该公司执照航行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私家商船。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是出超地位B. 英国在西方造船业中水平最高C. 广州因一口通商而有外贸优势D. 英国在中西商贸中居领先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7511792年停泊在广州口岸的外国船舶数目”可知英国在中西方商贸中居领先地位,故D选项符合题意。材

8、料无法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A选项排除。英国在西方造船业中水平最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主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C选项排除。6.1921年5月1日,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了从未有过的“劳动节”示威游行。当时的传单上写着:“列位列位!明天是阴历五月一号,是做工的人的节气。厂里的工人们打算开个纪念会,人家在一块儿,谈谈话,演演戏,热闹热闹!”这表明当时长辛店工人A. 支持实业救国运动B. 组织意识有所提高C. 积极反抗国民党统治D. 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列位列位!明天是阴历五月一号,是做工的人的节气。厂里的工人们打

9、算开个纪念会,人家在一块儿,谈谈话,演演戏,热闹热闹!”说明这一时期长辛店工人组织意识有所提高,故B选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想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材料没有体现长辛店工人支持实业救国运动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国民党统治开始于1927年,故C选项与材料不符;材料体现的是长辛店工人借助劳动节示威游行的组织活动,没有体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7.“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

10、”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A. 抗战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B. 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C. 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D. 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引领了政局的走向【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借用抗日战争的精神来激励现代的共产党,也反映出蒋介石用民族精神来激发国人的抗战意识,明显可以看出抗战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和时代的限制,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国共合作抗战是胜利的决定性因素,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党派矛盾,C错误;抗战胜利以后,国

11、家没有陷入团结稳定的环境之中,而是不久就爆发了解放战争,D错误。8.1984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从户籍上限制农民进城的旧规定。这反映出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B. 社会管理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C. 城乡差距和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D. 农村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对户口制度进行了调整,体现了社会管理制度应该随着改革的进程而改革,也反映出了社会管理应该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户口制

12、度的调整,而不是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A错误;户口制度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城乡差距和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户口制度的调整,并不能说明农村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D错误。9.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说,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这一论断揭示出古代雅典A. 城邦重视对公民的生活救济B. 城邦重视对公民个性的培养C. 公民普遍认可“知识即美德”D.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古代雅典城邦批判、控制和关注公民。这说明城邦利益至上,公民个人服从城邦。故答案为D项;材

13、料没有体现有关公民生活救济的信息,A项排除;材料主旨强调城邦群体而非公民个体,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有关“知识即美德”及其公民对其态度的信息,C项排除。10.16世纪,“他们都要求从世俗的情感和欲望解放领域转向思想文化体系的清算领域。也可以说,他们都希望从思想体系上,而不是从人的情感上来清算神学体系。”据此可知,“他们”A. 主张否定宗教神学B. 反对君主专制C. 强调人有信仰自由D. 倡导人非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他们”希望从思想体系上清算神学体系。紧扣16世纪,结合高中历史知识可知,他们是欧洲宗教改革家。据此可以判断他们清算的是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体系。他们否定罗马教

14、皇权威和“因行称义”,强调圣经权威和“因信称义”,故答案为C项;欧洲宗教改革家强调信仰得救,A项排除;反对君主专制和倡导人非工具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主题,时间和内容不符,BD项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概念类选择题。备考启示:其一,精准掌握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和典型特征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例如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时间是16世纪,典型特征是人文主义宗教观出现和发展,即“因信称义”和圣经权威至上等。其二,应注意区分一些核心历史概念的异同,例如,“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等。11.下图是1932年5月发表的一幅名为救命的漫画,画中巨浪中间写着“经济危机”,小船上的人是“公民”,喊着:“救命!罗斯

15、福!胡佛!史密斯!谁都行!”此漫画说明当时美国A. 经济危机影响广泛B. 新政改革势在必行C. 自由主义政策失灵D. 新政推行遭遇困境【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小船上的公民向着罗斯福,胡佛等人喊救命,实际上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危机下,人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愿望,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看出经济危机影响广泛,排除A;在材料中人们仍然对胡佛总统充满希望,因此不能体现自由主义政策的失灵,排除C;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新政推行遭遇困难,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能够理解材料:小船上的公民向着美国总统喊救命,实际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危机下人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愿望。12.20世纪80年代,社会党领导人密特朗就任法国总统之日,特地前往象征法兰西思想和精神圣地的先贤祠为三位先贤进献了三支玫瑰,其中一枝献给了19世纪40年代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政治活动家。密特朗此举的意图是A. 帮助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B. 积极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C. 强调第三世界在法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D. 突出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