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77474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

2、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 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 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2(题文)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 促进农产品商品化B.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 放松人身依附关系D. 催生新的经济因素3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 )A. 重农

3、抑商政策遭到废弃B. 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C. 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D. 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4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 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B. 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C. 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D. 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5(题文)下表反映的是1895年与1913年中国进出口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A. 经济逐渐丧失独立地位B. 贸易逆差得到扭转C. 洋务企业获得重大发展D. 民族工业快速发展6(题文)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

4、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A.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B. 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C. 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D. 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7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在其政治主张中指出:“在抗日期中,人民绝对地承认政府的权力应当强化,但同样地否认应该有官僚群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权力;人民认定抗日救国是人民的义务,但同时认定过问政治是人民的权力。”这反映了( )A. 国民政府开放党禁B. 民众民主意识开始觉醒C. 官僚资本

5、受到抑制D. 救亡与民主化相互促进81979年3月,陈云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计划经济部分(有计划按比例部分);市场调节部分(即不作计划,只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进行生产,带有盲目性调节的部分)。该主张( )A. 强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重B. 认识到完全的计划经济存在不足C. 主要目的是扩大我国私营经济D. 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9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两件大事:一是在公元前304年,弗拉维乌斯将有关诉讼的材料公布于众,使罗马人第一次了解到法律诉讼的文字程式;二是公元前254年,第一位平民祭司长提贝鲁斯克伦卡尼乌斯第一次公开地讲授罗马法,向公众提供咨询意见。据此可

6、知在这两件大事发生前( )A. 平民无法得到法律保护B. 法律知识垄断在少数人手中C. 罗马法处于习惯法阶段D. 法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较小10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例说,在一个小扣针厂,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他们虽然很穷,必要的机械也很简陋,有人还要兼任不同操作,但只要勤勉工作这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000个扣针。据此可知( )A. 手工工场技艺严重落后B. 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C. 机器生产成为普遍现象D. 工业革命催生自由主义11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理由是联邦政府干涉了各州的内部事务,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

7、农业的经济干预。这反映了( )A. 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B. 最高法院的做法违反宪法原则C. 国会的补教对新政的成效不大D. 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明显提升12下图为“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的比较统计图”。该图反映这一时期( )A. 美国经济因冷战对峙而陷入低迷B. 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并有高速发展C. 经济力量决定一超多强政治格局D. 日本国力超越美欧跃居世界首位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

8、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思想开始有了离异。摘编自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

9、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本

10、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19世纪40年代之前西方工业国都在实行贸易保护措施;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以后到19世纪70年代各国主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70年代各国又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以后至60年代末,美国率先提出和实施自由贸易政策,主导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70年代以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又被各国逐渐采用。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贸易保护仍然是各国贸易政策的支撑点,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竞争的激烈会不断实施贸易保护。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

11、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5(题文)(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初废弃元朝服制,对服饰制度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明初服饰制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相关法令有上百项之多。明代皇室及百官的衣帽服饰按用途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礼服、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等;衣帽鞋履的样式、尺寸、衣料、绣样、色彩有严格界定,各等级间不得僭越。庶民服饰鞋帽甚至发型样式也有严格限制,庶民不许穿靴,服饰“不得绣金锦煊丝绞罗,止用细绢素纱”。民间妇女的首饰不得用金玉珠翠,礼服不许用金绣,只能用紫、绿及各种浅淡颜色。商贾之家只许穿绢布,不许穿细纱。如有违犯,则予以惩治。明初服饰总体保持俭约拙朴的传统习气,各阶层也无甚僭越。明中后期服饰制度遭

12、到破坏,僭越无等,甚至“不以分制,而以财制”。服饰风气也一改明初的风格,追求华丽时尚,色彩面料变幻繁多,形式异常丰富,既有外来服饰,更有复古之风、好异之风。摘编自张志云明代服饰文化探微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服饰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服饰制度遭到破坏的原因。16(题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美国第28任总统。美国传统的海洋政策为“自由中立主义”,要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中立国的海上权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特纳提出“边疆学说”,马汉提出“海权论”,申明主动控制海洋的重要意义。1917年,威尔逊在演说中

13、提出国联框架内的“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美国国际角色定位逐渐由中立国向“自由卫士”、“世界领袖”转换。一战后,威尔逊在其“十四点”演说中重申该构想,并提公开外交、公海自由、平等贸易、削减军备、国际联盟等,却遭到来自国内外的激烈反对。他意识到不可能通过一场国际会议一劳永逸地实现海洋自由,取得与英国对等的海军地位,于是转而谋求海洋霸权对此,英国坚持将美国削减海军建设计划作为英国签订国联盟约的前提条件。1919年底,由于健康状况恶化等原因,威尔逊实践其海洋构想的努力无疾而终。摘编自曲升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威尔逊提出“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的背景。(2)根据材

14、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海洋政策构想经历了什么转变,并分析该构想无疾而终的原因。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 答 案1B【解析】“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属于儒家的经典之作,“上下尊卑”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说明司法审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正确;西汉时期主要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法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没有提及判案的随意性,故C错误;儒家经典难以保证司法公正性,故D错误。2C【解析】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有利于放松人身依附关系,故选C;租庸调制有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排除B;“舍人税地”与农产

15、品商品化无关,排除A;新的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排除D。3B【解析】材料并不能说明唐朝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故A错误;唐朝政府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说明当时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故C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当时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判断。4C【解析】从“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定期发行”到“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的变化导致纸币大量发行,通货膨胀,从而破坏了北宋经济发展的环境,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变革”;中国古代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