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77348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分数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认识分数中,例1,通过分月饼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必要性,感知平均分的含义,。例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几,教材通过给正方形涂色,使学生感受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分数的理解。例3通过看图填出分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分数认识,同时认识分数单位,并说出一个分数里有多少个分数单位,强化对分数单位的理解。例4通过直观的情境图,让学生理解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方法,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教材在呈

2、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通过操作图形感知算理,结合分数单位理解算理,提炼概括算法,这样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理解了同分母分数的算理突破了教学难点。教材在编写上有几个显著的特点:1.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前后联系,认识分数时通过分月饼认识平均分,认识几分之一,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也利用分月饼的情境,这样学习起来有连续性。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材注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材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填一填,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手,眼,脑来经历学习的过程,与学生的年龄特点非常适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

3、,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能用简单的分数表示一些事物。2.会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分数的信息做出解释。4.了解分数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用处,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难点:使学生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法的算理。教学建议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的概念较难建立,计算比较枯燥,而学生又是初次认识分数,在教学中应通

4、过大量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显示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解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一张纸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想一想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从而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3.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如:折一折,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建构数学知识。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5课时教学课题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

5、练习二十1课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课时练习二十一1课时综合与实践 学当小记者1课时第1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教学提示:“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节课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

6、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2 、过程与方法: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几。难点: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学具准备:正方形、圆等图形、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7、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二、动手操作,感知分数1、认识二分之一,教学例1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师出示月饼)生:月饼。师:看到它你有什么想法?生:想吃掉它。师:我们把这块月饼要分给2人,怎样分?生:还是平均分。师: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

8、份?生:两份。一人一半。师:“一半”是其中的几份?生:一半是其中的一份。师揭示:“一半”可以用表示。写作,读作二分之一。这一份是月饼的,那一份呢?生:也是月饼的。师:请在纸上写一写,读一读。小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2、折一折,进一步感受几分之一。1)折出二分之一。师:,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同桌比一比看谁折的最正确。(生折师巡视)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折完了,谁愿意把你折的展示给大家呀?(指生展示)师:刚才大家的折法不一样,涂色的部分都是二分之一吗?生:都是把图形平均分

9、成 2 份,涂色的部分是其中的 1 份。涂色的部分都是整张纸的二分之一。师:答得很棒。你们愿不愿意挑战一下,折出一张纸的四分之一。生:愿意。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折、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地体验理解了的意义。2)折出四分之一。教学例2。学生开始动手折纸。组内交流,讨论折法,班内展示。师:根据同学们折的情况,你能说说这里的表示什么意义吗?生:把整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师: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没有涂色的部分是多少呢?师:涂色部分是1份,没有涂色部分是3份。生:师:为什么?生:整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3份就是.。师:有道理。那么里

10、有几个?生:3个。师:也就是3个是.设计意图 :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几分之几意义的理解。3、认识分数单位和分数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例3)1) 认识分数单位师:看看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生:阴影部分是1份,占整个图形的.。师: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分之一就叫做分数单位。大家想想,里面有几个分数单位。生:有一个分数单位。学生自己探索后面两个图形,班内交流。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总结:以3/4为例讲解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方法。读作:四分之三。分母表示把物品平均分成多少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分数的写法:先

11、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设计意图:教师密切联系学生在前面两个例题中学到的知识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配合多媒体的演示,能很好的理解分数单位及各部分名称。3)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课件出示例4)学生自主完成,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师总结:我们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 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三、巩固新知1、教材85页课堂活动1题。2、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10块,每块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3、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 ),3份是这条绳子的( )。4、分母是7,分子是6的分数是( )。答案:1、8、八、 2、十、 3、 4、设计说明:灵活运用

12、所学知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和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达标反馈1、把一块地平均分成6块,其中2块种黄瓜,3块种西红柿,黄瓜地占这块菜地的( ),西红柿地占这块菜地的( )。2、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2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这张纸共有( )个这样的一份;3、4个是( )。4、( ) (填或)答案:1. 、 2. 4、4、8、 3. 4. 3.、 4. 、 5. 、5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读作:四分之三3、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经历尝试、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在操作与探索中不断的发现新知识。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很多问题都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的新知识,比老师的直接灌输要好很多,自己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先让学生动手折一折,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