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 《邓稼先》说课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777177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 《邓稼先》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 《邓稼先》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 《邓稼先》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 《邓稼先》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 《邓稼先》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 《邓稼先》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邓稼先说课稿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 邓稼先为第三单元的起始课,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为“精读课文” 。该单元为“杰出人物”单元,还包括有关贝多芬、福楼拜、孙权等多人的三篇“略读课文” ,单元综合性学习为“我也追星 ”。从单元总览的反馈来看,本课为学生自读的“不太喜欢”的课文。备课时,教者注意到它的如下特点:、这是大科学家写大科学家的非一般的人物传记,内容选择很体现个性。、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在思想认识上超乎寻常,但在语言表达上则不甚适合初中生学习体会。、文章涉及“两弹一星”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背景知识,学生不太熟悉,较难理解。基于以上分析,在新课标指引下,教者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

2、标和重点难点,并有如下的教学设想:、依照整体教学的思路,突出重点,长课短教,以思想内容理解带动语言文字的学习,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做好准备工作,事先补充介绍有关“两弹一星”研制情况的资料。、做好拓展工作,布置相应的课后练笔。、注意立体教学,听说读写全面锻炼并配以昂扬向上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陶冶中强化认识。、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努力体观“三个维度”的统一。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是可行的。学生对这“不太喜欢”的课文也学得兴致勃勃,能积极投入,大胆思考,在学习中有所获。对单元中其他内容的教学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教材有准确、独到的理解,注意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注意“三维”目

3、标的整合。 【课例】一、教学目标、学习词语,了解人物。、学习从文章中获取信息、与文本进行对话。、体会文章情感,学习人物品质。体现目标的三个维度。二、教学重点、提高思想认识,学做“大写的人” 。、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从人物传记中获取相应的信息。二、教学难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文化背景。重难点的把握准确三、教学过程、导入,板书课题、作者。、巩固字词学习效果。朗读一听写一点评宰割筹划彷徨仰慕可歌可泣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妇孺皆知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注意:“慕” 、 “孺”的写法及“露” “孺”的读音。“妇孺皆知”一词可与“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联系记忆。积累是基础, 课标对识字、写字的量做了具体的规定。

4、教者通过读、写、评三种手段较好地落实了字词积累的目标。、速读,提取信息。明确本文体裁(人物传记) ,引导学生提取一般信息:人物经历、人物特点。、人物经历(主要见第二部分。要求学生自读后简要概括。注意有关“两弹”的内容。)参考答案:邓稼先生于年,年到年赴美国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工作。年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这以后的年间,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研究和设计制造的第一线。年月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年月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年月日,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因病逝世。、人物特点(散见第二、三、六部分,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将相应的词语圈点出来。可

5、让学生读后凭记忆口述或自行概括,加深印象。 )参考答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没有小心眼儿”“没有私心”“有最高奉献精神”“忠诚纯正”“无私”“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参考概括:忠诚爱国、无私奉献点出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 ,引导学生注意非直接写“经历” 、 “特点”的内容,提取特殊信息。如何学习一篇人物传记,教师从“一般”和“特殊”两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从抓关键词入手来理解人物品质、性格、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母语性特点。其实,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分组负责,人小组讨论后,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 )参考意见:第一部分是点出历史背

6、景,从而突出邓稼先是有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第三部分写奥本海默,起对比的作用,突出了邓稼先的个性特征,突出了他的民族特色。第四部分,突出邓稼先工作的意义之大,表现出作者与邓第五部分,这是对邓稼先艰辛工作经历的具体化。(在交流探讨中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关键性的语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一些感人的语段可进行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释疑补漏。学生提出阅读中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交流,共同解决疑难。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鼓励大胆质疑问题。注意文中的一些细微之处,如: 第二部分第一自然段, “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中的“立即”二字。第五部分第

7、四自然段,面对危险时的“我不能走”这句朴实的话语。体现教师的“导” 。、探究主题。提示学生注意邓稼先与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参考表述: 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深化认识, 阅读,可以视作是听别人讲话,吸收别人的知识和思想,也可以视作是与对方交谈对话,这样的阅读更有意思,也更有收获。下面,我们就来尝试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与作者对话 话题: “你是否赞同作者对邓稼先的评价,为什么?” 、与编者对话 话题:“你是否认同做人就要做大写的人 ,你认为怎样能算做大写的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畅所欲言

8、,要求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真切感受。 ) 以人为本,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作者、编者、学生、教师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凸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听歌跟唱。紧张的学习之后,让我们稍微休息一下,听一听刘德华演唱的一首歌中国人 。让我们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形象地感受民族豪情、浩然之气! (全体随着音乐打拍子,会唱的跟唱。 ) 重视音乐的熏陶感染作用,优美雄壮的歌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进一步强化,课至此已进入高潮。 、教师小结,布置练笔。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的文章,认识了一个“大写的 人” 。结合课文学习,我们本次的课外练笔题

9、目就是“大写的人” 。大家可以介绍某个人物,也可以写自己的所思所感。希望大家能积极多读好文、多写好文,能努力好好做人,做“大写的人”延伸性练习、阅读和写作结合,教书和教人结合。、学生整理笔记,完成本课学习小结。【点评】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习方式的革命,即改革传统的单向式、接受式、封闭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郭奕明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较好地运用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条件。郭老师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对课文做“精雕细刻”式的分析,而是留下大量时间给学生。整节课有的时间是学生在默读、思考、讨论、发言,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其自我感受、独特体

10、验代替了教师繁琐的讲解,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而教师则作为一名读者和学生一起与文本进行对话,参与学生的讨论,提出个人的看法供学生参考。、抓住“牛鼻子”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者对教材的处理非常大胆、聪明。本文较长,若按传统教法需用三课时,但郭老师运用新理念来处理,长文短教,只用了一课时,提高了效率。本文一般性人物传记,有其独特的写作角度, “个性 ,很强,这“个性”也是全文的“牛鼻子” 。教者紧紧抓住这“牛鼻子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阅读思考一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质疑讨论一解决问题。由于牵住了牛鼻子” ,举重若轻地带动了整体阅读:积累字词知识,进行学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教会学生做人。巧妙地落实了三维目标。但不足的是整节课没有琅琅的书声。 课标提出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对一些重点段落的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体验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