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江津长寿巴县等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770695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重庆江津长寿巴县等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年重庆江津长寿巴县等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年重庆江津长寿巴县等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年重庆江津长寿巴县等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年重庆江津长寿巴县等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重庆江津长寿巴县等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重庆江津长寿巴县等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8 届重庆江津长寿巴县等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说类文本阅读(一)论说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祖先既可以被尊为神,也可以被称为鬼,神与鬼之间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祖先与 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关

2、的依存关系。正是为了表达子孙的感恩与孝 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中元祭祀才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对祖先的祭祀源于古老的祖先崇拜,这个观念的产生和灵魂信仰有关。原始人认为,人 死后其灵魂不灭,灵魂具有自然精灵那样的超自然力量,能够保护本氏族成员,因此在原始 氏族公社时期,就出现了祖先崇拜。 在古人的观念里,祖先不仅是与自己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先人,同时祖先灵魂不灭,常 常具有超人的能力,令人依赖或者畏惧。就这样,在很早的时候,祖先观念便与鬼神观念相 结合,发展出“祖先神”和“祖先鬼”的观念。 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念起源很早。国语鲁语中有一段关于历代“祖先神”的记 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

3、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 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这些列入国祀的“祖先神”可分为两 类:一类是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是作为传说中重要的氏族英雄,成为超越氏族的远世共祖 而被祭祀。另一类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传说中的氏族英雄。 另外,普通人的祖先要想从祖先升格成为“祖先神”,必须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家族 做出过巨大贡献,就像礼记祭法载“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 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的标准,只有生前具备了以上的品 质,死后才能升格为“祖先神”。 普通人之所以把自己的祖先当作神明来崇拜,这与他们的

4、神明崇拜观念密切相关。事 实上,祖先与“祖先神”不同。祖先在生前是凡人,而“祖先神”则是超人。人们对祖先的祭祀, 目的是要他荫庇子孙,使宗族兴旺,事业发达。而对“祖先神”的崇拜,除了希望他荫庇子孙 2 外,更重要的是祈盼他能保境安民、捍患御灾。同时,“祖先神”也具有惩罚降祸的能力,但 绝不会无缘无故祸害自己的子孙后代,除非子孙对祖先不敬,或者做出违反族规国法的事, 才会受到“祖先神”的惩罚。 很多时候,祖先直接被称为鬼。称呼祖先为“祖先鬼”,有时是为了凸显对祖先的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每逢祭祀性节日,对“祖先鬼”的祭祀也要特别隆重。由于“祖先鬼”爱作祟害 人,使人生病,平日生活中严禁说出祖先的

5、名字。一旦说了祖先名字,就会把“祖先鬼”招引 出来作祟害人。在另外一些地方,人们相信祖先是鬼,但和别的孤魂野鬼、恶鬼、厉鬼不同。 祖先是家鬼、好鬼,不仅不会作祟害人,还能保护家人不受伤害。 祖先除了被称为“祖先神”、“祖先鬼”外,有时还以鬼神并称,孝经感应载:“宗庙致 敬,鬼神著矣。”唐玄宗注曰:“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礼记中也记载:“夫宗庙,鬼 神所居。”这里用鬼神泛指一切祖先的灵魂。 (摘编自凤凰网“文化国学栏目”,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祖先可以被称为神,也可被称为鬼,祖先与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 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 B原

6、始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具有超越自然的力量,能保护本族成员,于是出现 祖先崇拜,这也是我们对祖先祭祀行为的起源。 C由于祖先不仅与自己具有血缘传承关系,且古人认为其灵魂不灭,常常具有超人 的能力,因而祖先让人感到依赖或者害怕。 D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点源于国语鲁语,书中记叙了列入国祀的祖先神, 一类是有一定血源关系的,一类是没有直接的血源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国语鲁语中关于历代“祖先神”的记载说明在虞夏时代,黄帝是氏族共同的祖 先,被人们当作始祖祭祀。 B礼记祭法的话说明普通人的祖先要升格为“祖先神”,只要对国家、民族、社 会和家族做出过巨大贡

7、献就可以。 C祖先在生前是凡人,祖先神则是超人。人们崇拜祖先神的原因是希望他能荫庇子 孙,还望他能保境安民,捍患御灾。 D“祖先神”有荫庇子孙和惩罚降祸的能力,而“祖先鬼”爱作祟人,使人生病,所以平 日生活里严禁说出祖先的名字。 3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现象不属祭祀祖先的是( )(3 分) A今天的东莞石碣镇有座袁崇焕纪念园,民众是为了纪念明末清初护国爱民、杀敌 守边的袁崇焕而修建,并在纪念园中建祠供奉。 B壮族人民每逢过节或遇重大危难事件,都要到土地庙跪拜求签,他们认为土地公 是一方之王,能够保佑当年风调雨顺。 C自汉武帝开始,中国皇帝每年均会祭孔。汉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 步提升

8、,明清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 D浙江文成有座“刘基庙”,供奉着明朝军师刘伯温。他辅佐朱元璋一统大明江山,古 称其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一支一支倾倾听黑暗的蜡听黑暗的蜡烛烛(有改(有改动动) ) 朱成玉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 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五分钱。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 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

9、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 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 儿。那边太黑了。 ”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 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 了。 ”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 亲和叔

10、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 “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 “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 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 有等你的娃儿吗?”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 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 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 当得干干净净,空剩

11、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 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 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 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 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 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 生的

12、尊严,劈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4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 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 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 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 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

13、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 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 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4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 分) A文章通过对祖母往事的回忆,突出了祖母一生虽都处于黑暗之中,但带给我们的 却是温暖和光明,从而充分表现出时代岁月对祖母的不公。 B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就当了兵,此后一直杳无音信。由于祖父是国民党兵,所以 在文革期间祖母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因而祖母偶尔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 祖父。 C父亲和叔叔轮流用

14、手指头抠出祖母的大便时祖母像疯子一样发火、像小孩一样哭 的描写,意在表现父亲和叔叔的孝心,更表现出祖母因一生的尊严被毁掉而悲伤。 D“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文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 象地说明苦难一旦被战胜,就可以带给你幸福的道理。 E本文从祖母逝世起笔,正文运用了大量的补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 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 5祖母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3 分) 6文章以“这是祖母的哲学”作为结尾,那么“祖母的哲学”是什么?有什么意义?请结合 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三)实用类文

15、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阎肃阎肃:活出不一:活出不一样样的的“风风花雪月花雪月” 桑可 他是一位可敬可爱朝气蓬勃的“顽童”,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是一朵“不起眼” 5 的军中绿花,也是文艺界和人民“打成一片”的天使;他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也曾入围“感动中国 2015 年度人物”;他是一位词作大家、一 级编剧,是文艺战线的一棵“常青树”、 “不老松”,他的人格魅力和火一样的热情,至今仍在感 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奋勇向前。 阎肃同志的一生,留下 1000 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

16、佳作,参与 策划 100 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 100 余项。几乎以一己之力把江姐搬上 歌剧舞台,一曲红梅赞一时传遍大江南北,让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在 61 岁的高 龄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谱写了一曲中国共产党人的正气歌,给所有的观众上了一堂 撼人心魄的生动党课。他创造的敢问路在何方、 我爱祖国的蓝天、 长城长、 雾里看花、 梦水乡等歌曲,至今仍广为流传 细品阎肃同志创作的一系列文艺作品,那些汩汩流淌在时空的旋律里,始终不缺少一 颗滚烫的心、一种为国抒怀的情、为民放歌的魂。他的作品,总是能沿着时代的烙印剪接出 华丽的色彩,也灌注着一位军人所独有的对国家的浓情厚意。报效祖国、放歌时代、思索人 生,一部部文艺作品就像一曲曲时代的号角,把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深沉思考揉进了每一个 音符和歌词里,让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华彩乐章在豪迈的进行曲中激情流淌。 2014 年在京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