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11776943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班级 学号 姓名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折腰/折腾今朝/改朝换代分外/分道扬镳B.嘶哑/撕咬风骚/搔到痒处妖娆/抓耳挠腮C.冠冕/冠军鲜妍/鲜为人知奉还/以牙还牙D.海峡/脸颊汹涌/始作俑者坟墓/朝三暮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娉婷遐想汹涌澎拜秦皇汉武B.漂逸怅惘一泻万丈风流人物C.忧戚呢喃原驰蜡象红装素裹D.摇曳腐烂顿失涛涛一代天骄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

2、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_。_。_。_。_。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等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A.B.C.D.4.古诗文默写。(8分)(1)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2)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

3、示侄孙湘)(3)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好友的深情厚谊。(4)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1)“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这是艾青太阳的话中的诗句,请简要说说艾青太阳的话描绘了什么形象?寄托着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酒壮英雄胆,酒成(误)英雄事。聚义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水浒英雄的豪情似乎总离不开一个“酒”字。请借助你的阅读经历,简述水浒

4、传中一个关于“酒”的故事。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3月6日,河南省环保厅在郑州举办了全省环保系统“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持续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演讲活动,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喜云,省直纪工委副书记张代波,省环保厅在郑全体人员,省辖市环境保护局分管局长,300多人现场聆听了演讲。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全省环保系统对党忠诚、敬业奉献、严格自律、担当进取、勇于拼搏的良好形象,表达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最后,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喜云也以演讲立足本职忠诚担当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形式,总结了两年以来环保厅党组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持续深入开展环境污

5、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绩,并代表厅党组对2018年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提出要求,为进一步持续打赢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河南提供坚强有力保证。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材料一: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材料二:余光中诗中所显露出来的爱国情怀,不像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样豪放,不似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般凄婉,余光中诗中爱国与怀乡融为一体。余光中在其诗歌

6、创作中,还充分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余光中说:“只要不放弃自己的文学传统,就可以有自己的文学生命,出现小岛上的文学大师。”材料三: (1)仿写材料一第小节句式,以“童年”为主题,写一节小诗。(2分) (2)从材料二中提取余光中诗歌内容的两条主要信息。(2分)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漫画,结合漫画内容具体介绍该漫画的寓意。(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4分)雪之梦毛志成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

7、们的遐想里。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

8、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泼辣辣地洒下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

9、出了一张古板的脸。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

10、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8.对全文来说,第段有什么作用?(3分)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10.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4分)11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记忆中的雪和记忆中的雪后,这样写有必要吗?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4分)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可是对于孩子

11、,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

12、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

13、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

14、,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叮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喏喏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12.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3分)13.结合加点的词语,赏析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