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所名校】2017-2018年江苏省泰山中学高三3月月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68161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所名校】2017-2018年江苏省泰山中学高三3月月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百所名校】2017-2018年江苏省泰山中学高三3月月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百所名校】2017-2018年江苏省泰山中学高三3月月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百所名校】2017-2018年江苏省泰山中学高三3月月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百所名校】2017-2018年江苏省泰山中学高三3月月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所名校】2017-2018年江苏省泰山中学高三3月月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所名校】2017-2018年江苏省泰山中学高三3月月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泰山中学高三3月月度检测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

2、,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A.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B. 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2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A. 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B. 宋代糊名和誊

3、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C.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D. 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33俞森荒政丛书卷5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 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B. 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C. 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 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4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A. 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 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 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D. 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5

4、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农耕经济的领先B. 自然经济的解体C. 资本主义的萌芽D. 重农抑商的风气6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说:(洪秀全)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下诏“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洪秀全此举A. 体现其自

5、身的阶级局限性B. 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C. 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 结果实现区域的思想统一7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项目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它收入总收入年代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A. 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 洋务企业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C.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晚清财政影响D. 外国资本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8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

6、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A. 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B. 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C. 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D. 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9下图是1929年2月10日湖南国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副漫画,画上的人说“青天白日之下用不着这个废物”,脚下踩的字是“庆祝上元”,这表明当时社会上A. 主动破除旧俗与陋习B. 全盘接受西洋新风俗C. 肤浅理解破旧与革新D. 激进与保守斗争激烈10“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

7、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该段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A. 洋务运动B. 甲午中日战争C. 抗日战争D. 五四运动11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A.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 提出“存同存异”方针D. 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1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载述:“关于真

8、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议的意义大了。”这表明当时A. “左倾”错误思想亟待消除B.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C. 真理标准问题形成普遍共识D. 媒体存在否定马克思主义倾向1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由此断言“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将一去不复返,社会将从此迈向资本主义体制”,但中国却成了这个断言的“意料之外”。此处的“意外”是指中国A. 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B. 坚持指令性计划经济C. 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D. 实行自主经营和分配14柏拉图曾这

9、样评论雅典民主:“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此现象A.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 凸显了间接民主制存在的弊端C. 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D. 导致了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15美国作家房龙所著宽容一书中写道“伏尔泰打开了所有的灯,请来了庞大的乐队,邀请公众参加,然后令他的敌人原形毕露。结果,敌人无计可施。”伏尔泰打开的灯是A. 肯定人性,追求幸福B. 追求自由,呼唤正义C. 理性至上,人非工具D. 开明专制,否定宗教16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

10、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显消减公共改策中的专断性。材料说明A. 三权分立和制衡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B. 维护民主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C. 联邦制度有利于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D. 分权与制衡利于人民充分实行民主精神17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A.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B. 认识到世界

11、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C. 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D. 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18美国学者艾伦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一书中说到:“在一个万物奇缺,许多家庭遭受营养不良和无食果腹的社会,政府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消除产品剩余,毁掉牲畜和庄稼的做法在许多年都无法让人理解。”对于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 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B. 稳定市场,刺激产品出口C. 减耕减产,降低产品价格D. 防止投机,保障农民权益19德国时代周报近日指出:“美国优先让全球处于无序状态。特朗普对国际合作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参加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特朗普被其他国家看作是一种威胁,而美国也成了新的局外人。”有关“美国

12、优先”政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B. 遏制了全球经济合作C. 助长了单边主义倾向D. 有利于国际地位提升20美国学者麦克尼尔在西方的兴起一书中指出“他们把比较熟悉、前后联系着的事物的各个部分随意放置,然后精心地把它们组合成各种新的图案,使之看不出与任何外部现实有什么相关的内容。因此,看来就好像一些非同寻常的敏锐灵感,以象征他们艺术未来的方式,预示了西方文明新政治制度的崩溃即将来临”。下列作品中符合该描述风格的是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明清时期徽州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土地政策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明中叶以后徽商开始达到鼎盛,相当一部分人在

13、外经商致富,即回家乡购置土地,因此,民间的土地纠纷,告争者纷纷。漏报,少报土地户籍以及增多及减少和管辖不明的弊端较多。官府为了加强对土地的严格管理,于万历九年制定了田亩丈量条例,并动用官银刊刻成节,各里发给一部,以作宣传和在土地管理时使用。徽州官府丈量土地前,首先组成丈量人员,丈量人员由各图之中推选出公证人一名,书手两名,号手两名,算手两名。规定一日限丈量二百亩,一个月内丈量完成。徽州所属之各地同时进行田地山塘清丈,以村镇编成都图及字号,并根据顺序编号编制成“都图册”,土地清丈根据“都图册额”及丈量结果再编制成鱼鳞册。鱼鳞册分草册,正册各一部,草册由公证人或土地持有者收存保管,正册均送交官府每

14、页印后存档以便官府复查及日后赋税之用。摘编自朱英寿谈明清两朝徽州土地管理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指出万历年间制定“田亩丈量条例”的原因,概括官府编制鱼鳞册的程序。(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两个论述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观点1:徽商购买土地的原因在于明朝商品经济不发达。观点2:徽州官府编制鱼鳞册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22晚清新旧学堂之争或中西学校之争,本质是中西学问之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甲午战前,尽管西学传入中国已近半个世纪,官办新式学堂也有30多年历史,但在人才培养与选拔方面,西学仍然只是作为科举的补充。道光至光绪四朝,清朝官员先后奏呈过10个以上的科举改革方案,试图以变常科开特科、纳洋学于科目、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等形式,讲求实学,吸取西学之长,广开取士纳贤之途,重新激发科举制的活力,可是始终不得要领。材料二1905年,科举制废除之后,“不废经学”的责任更多地落在学堂的经学课程上。张之洞规划学制的经学课程时,曾经自信地表示:“若按此章程办理,则学堂中决无一荒经之人,不惟圣教不至废坠。”但是,从学制执行的效果显然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算学、格致、地理、体操等实用学科受到学生的喜欢,经学却普遍成为最无聊、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以上材料均选编于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