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767910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小题4分,共60分;18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5题为多选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提出了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观点B. 汤姆孙根据气体放电管实验断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C. 德布罗意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答案】D【解析】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

2、理论,故A说法正确;汤姆孙根据气体放电管实验断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故B说法正确;德布罗意大胆的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了实物粒子,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假设,故C说法正确;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D说法错误。所以选D。2.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颗粒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 用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很费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 已知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D. 将两个分子由距离极近移动到相距无穷远的过程中,分子斥力和引力一直减小【答案】D【解析】布

3、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故A错误;用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很费力,是因为气筒内压强很大造成的,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故B错误;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算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的体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所以不能求出气体分子的体积,故C错误;将两个分子由距离极近移动到相距无穷远的过程中,分子斥力和引力一直减小,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3. 下列关于放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衰变为,经过3次衰变,2次衰变B. 粒子带负电,所以射线是核外电子C. 某元素衰变半衰期为4天,1万个该原子核,经过8天后,变为2500个D.射线

4、一般伴随着和射线产生,在三种射线中,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答案】A【解析】在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在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多1,设经过了m次衰变,则:4m=234-222=12,所以m=3;折经过了n次衰变,有:2m-n=90-86=4,所以n=2,故A正确;衰变现象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失去一个电子,故B错误;半衰期是大量放射性元素的原子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的放射性粒子没有意义,故C错误;射线一般伴随着和射线产生,在三种射线中,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故D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考虑摩擦的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

5、转化为机械能B. 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C. 晶体在一定条件在可以转变为非晶体,而非晶体不能转变为晶体D. 能量耗散过程违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答案】B【解析】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A错误;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故B正确;晶体在一定条件在可以转变为非晶体,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故C错误;能量耗散过程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5. 如图,竖直圆筒是固定不动的,粗筒横截面积是细筒的3倍,细筒足够长,粗筒中A、B两轻质活塞间封有气体,气柱长L19 cm,活塞A上方的水银深H10 cm,两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不

6、计,用外力向上托住活塞B,使之处于平衡状态,水银面与粗筒上端相平现使活塞B缓慢上移,直至水银的一半被推入细筒中,若大气压强p0=75 cmHg,则此时气柱的长为( )A. 16 cmB. 17 cmC. 18 cmD. 19 cm【答案】B【解析】使活塞B缓慢上移,当水银的一半被推入细筒中时,粗铜内的水银柱高5cm,因粗筒横截面积是细筒的3倍,所以进入细桶内的水银柱高为15cm,水银柱的总高度为H=20cm,所以此时气体的压强为P2=P0+gH=95cmHg,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解得此时气柱的长为:,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分析水银柱高度的变化,要熟练的掌握被封闭气体

7、的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及玻意耳定律的应用。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束正在传播的光,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B.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光的衍射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C. 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核内部存在中子D. 真空中波长为的光,每个光子的能量为【答案】D【解析】所以的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特性,故A错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光的衍射证明了光的波动性,故B错误;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而不能说明证实了原子核内存在中子,故C错误;真空中波长为的光,每个光子的能量为,故D正确。所以D正确,

8、ABC错误。7.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氢原子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所放出的光子,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氢原子辐射出光子后,氢原子能量变大B. 从n4能级到n3能级放出的光子波长最小C. 该金属的逸出功不超过12.75 eVD. 氢原子处于不同能级时,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答案】C【解析】氢原子发生跃迁,辐射出光子后,氢原子能量变小,故A错误;从n4能级到n3能级放出的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故B错误;由n=4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为13.6-0.85eV=12.75eV,所以金属的逸出功不超过12.75 eV,故C正确;处于不同能级时

9、,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8. 如图,两个相同的导热气缸固定在地面上,内部封闭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气体,两活塞质量mAmB,现使两气缸中气体降低相同的温度,不计活塞摩擦,系统重新平衡后( )A. A活塞下降的高度比B活塞大B. A活塞下降的高度比B活塞小C. A、B活塞下降的高度相等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答案】B【解析】气体的压强,由于mAmB,所以PAPB,所以VAVB,根据,可得:,由于T和T相同,VAVB,所以VAVB,即B下降的比A下降的多,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气体的体积的变化情况,首先要分析出气体的压强是不变的,

10、根据即可解题。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同性的B. 自然界中宏观自发的过程总是向着熵减小的方向进行C. 晶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D. 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水蒸气压强越接近同温度下饱和蒸气压,水蒸发的越慢【答案】AD【解析】单晶体内部分子结构在空间排列规则,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故A正确;自然界中宏观自发的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故B错误;晶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增加,故C错误;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水蒸气压强越接近同温度下饱和蒸气压,水蒸发的越慢

11、,故D正确。所以AD正确,BC错误。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黾可以停在静止的水面上,因其重力与表面张力平衡B. 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饱和汽的体积,就可以减小饱和汽的压强C. 浸润的情况下,附着层内分子平均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平均距离,附着层有扩张趋势D.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答案】CD【解析】水黾可以停在静止的水面上是因为液面的表面张力对水黾的向上的作用力等于重力,不能说其重力与表面张力平衡,故A错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饱和汽的体积,不能减小饱和汽的压强,故B错误;浸润的情况下,附着层内分子平均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平均

12、距离,附着层有扩张趋势,故C正确;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故D正确。所以CD正确,AB错误。11. 下列关于核反应及其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 U+nBa+Kr+3n是核裂变方程,也是氢弹的核反应方程B. 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C. 居里夫妇通过实验首次发现了放射性磷元素:D. 是衰变方程,也是太阳能量的来源【答案】BC【解析】是核裂变方程,不是氢弹的核反应方程,氢弹的发生的核反应为聚变,故A错误;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故B正确;居里夫妇通过实验首次发现了放射性磷元素,故C正确;是聚变反应核方程,也是太阳能量的来源,故D错误。所以BC正确,AD

13、错误。12. 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B. 一重原子核衰变成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重核的结合能C. 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D. 比结合能越大,平均核子质量越小,原子核越稳定【答案】ABD【解析】根据结合能的定义可知,分散的核子组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结合能,所以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故A正确;一重原子核衰变成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重核的结合能,故B正确;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

14、对应的能量等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故C错误;比结合能越大,平均核子质量越小,原子核越稳定,故D正确。所以ABD正确,C错误。13. 图甲是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图,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被照射金属的逸出功为W0;图乙是光电流与加在阴极K和阳极A上的电压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光照射后光子的最大初动能比b、c光的大B. a光的强度比c光大,频率比b光小C. 改变电源的极性不可能有光电流产生D. b光的频率为【答案】BD.14.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封闭容器中,从图示A状态开始,经历了B、C,最后到D状态,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AB过程,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单位面积容器

15、壁平均撞击次数减小B. A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C. BC体积不变,压强不变D. CD体积变小,内能不变【答案】ABD【解析】直线AB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的比值相等,所以直线AB表示等压变化,由图可知AB温度升高,压强不变,所以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单位面积容器壁平均撞击次数减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将会吸热,故AB正确;B与C比较,B点的压强大,所以BC体积不变,压强减小,故C错误;D点与A点的体积比较,D点的体积大,温度不变,压强减小,内能不变,故D正确。所以ABD正确,C错误。15. 如图所示,U形管A、B内装有一部分水银,通过橡胶软管与玻璃管C相连,C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若A、B、C三管内径相同,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为h,中间封有一段空气,则( )A. C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小于hB. 若将C管向下移动少许,稳定后h变大,气体体积变小C. 若环境温度降低,则A管水银面上升的高度等于C管水银面上升的高度D. 若再往水银槽内注入一些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