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76778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82018 届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届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1. 填空题 _ ,清辉玉臂寒。 ( 杜甫月夜 ) 念去去、千里烟波, _ 。 (选自_ _ )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 _, _ 。 ”的观点相同。 【答案】 (1). 香雾云鬟湿 (2). 暮霭沉沉楚江阔 (3). 柳永 (4). 雨霖铃 (5).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6). 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 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两

2、者都有。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 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霖铃、霭、鬟。 2. 选择题 如果黄梅季节来到南方的你,在微信上发布感受,下列最合适引用的一项是(_) A.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C.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D.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_)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因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敬请奉告。

3、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答案】 (1). C (2). D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如果黄梅季节来到南方的你,在微信上发布感受,下列最合 适引用的一项”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给出的提示,即“黄梅时节” “来到南方” ,然后要明确 黄梅时节南方的特点,最后再分析四个选项。 “黄梅时节” ,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时节。C 项, “一川烟 草,满城风絮” ,意思是“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 ,后一句是“梅子黄时雨” ,可见 与题干要求相合。A 项,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御”是指皇家, “春城”指春天的长 安城,

4、“寒食”即“寒食节” ,根据这些信息可见与南方黄梅季节不合。B 项,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 江村事事幽” ,意思是“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 2 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应是乡村夏季的情景,与题干要求不合。D 项, “一天 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从“秋色”可知是秋季,不合。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 表达得体的一项” ,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需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 象之间的关联。A 项, “拨冗” , (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请 对方推开繁

5、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 。是敬辞,此处用在自己身上,不当。B 项, “光临” , 敬称他人的来访,敬辞。此处说自己,不当。C 项,因是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故“身体欠安” “列席” “敬请奉告”不当。D 项, “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既陈述 原因,又表达歉意,使用正确。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人们普遍认为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这可能是实情。它说的是事物较深层次的问题,离现象 世界较远,也发展出一套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德国哲学及其表达方式可能是其典范。叔本华称,康 德的书具有“辉煌的枯燥性” ,我想叔本华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这里“辉煌”是肯定其学说的

6、深刻, “枯燥性”可能就是指复杂艰深,很难读懂。我国康德的研究者郑昕先生说,超过康德可能有新东西, 绕过康德只能是坏的哲学。如此,热爱哲学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去啃康德的大部头著作,这当然是必须 的。我常常将这种研读看成是在迷宫中寻找珍珠。不过,任何表达方式发展到极致就有些让人消受不 了。也许受德国哲学传统的影响,很多哲学工作者都有一种崇尚模糊思辨、玩弄晦涩概念,以显示自 己高深的倾向。 坦率地说,我不喜欢这种过于极端的倾向。在我看来,哲学家,即便是大师级的哲学家的中心 思想都是明确的,之所以长篇大论只是为了向别人,特别是那些假想的“敌人”提供强有力的、理性 的论证,这些论证就像架在城堡围墙上的大炮

7、,是用来吓唬潜在敌人的。而城堡本身并不怎么复杂。 哲学家进行论争,施展逻辑力量,就是行攻防之事,如若“攻防”太过繁复,读者在这概念的迷宫中 往往会迷失方向,难以接近论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我想,言说与写作尽管免不了要有逻辑的“铺陈” , 但应尽量使之线索清晰、明白晓畅,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或)应当有深入浅出的 表达,这应当是现代写作者所追求的境界。 不过,这大概反映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各类人物,特别是学者中,认为文字上容易明了的 东西大概是浅薄的,而口气大的,充满生造术语或搬用遥远学科概念,语言晦涩难懂的,大概是高深 的。结果,那些扎扎实实、文字明了易懂的作者不被重视,而说大话、玩概念、搬

8、用或生造术语的作 者却博得青睐。 我觉得现在国内出版的哲学著作仍然有这个特点。这种晦涩的语言表达,使读者很难确认他究 竟说了些什么,哪些是模棱两可的,哪些可能是 3 错误的。当一个哲学思想的表达如此含糊和艰涩,以致人们根本不可能知道他想说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这使得人们甚至不能说:“亲爱的教授,这是错误的” 。如果人们真的想要负责 任地谈论,人们就必须明白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能够指出他的哪些谈论是错误的。这种晦涩的谈论 方式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科学的讨论中,当然,首先是在哲学中,甚至到达这种地步,如果某个人以人 们能够接受的语言,简单而清楚地谈论,那么这个人就会被认为对真正的学术一

9、窍不通。 就说海德格尔吧,去读读他的 艺术作品的本源 ,多么吸引人的一个题目!可读他的这篇文 章就像进入了一个概念的迷宫。可全世界大多数自称哲学家的人都在钦佩和效仿海德格尔,看看他给 世界开出的处方,听起来辉煌灿烂,实际上却毫无内容。他宣扬的所谓 “诗意地栖居”的学说,看 上去那么美,但当他在课堂上行纳粹礼,喊:“嗨,希特勒”时,这个“栖居”显然不像是“诗意” 的。我当然不否认他有一些“深刻的”言说,我有时也喜欢引用,但他的整个学说却是让人难以消受 的。由于他自己声称他的思想深奥难懂,于是读者也跟着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我怎么都觉得人 们的赞美声就像皇帝的新衣中的那些 “众人” ,就让我做那

10、个看不见皇帝身上的“新衣” ,任由 那些“众人”嘲笑的孩子吧! 波普是个严谨的当代哲学家,他为世界提供的思想是明确的,也因此,他的思想真正对人类今 天的活动产生了一些影响。他指出,晦涩繁琐是一种伪装成深刻的语言污染。关于环境污染人们已经 谈论了很多,关于语言污染人们却很少谈到,然而它却是更严重的问题。这不仅因为它的发展日甚一 日,而且因为它侵蚀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义务和良心。 当我们在民众面前侃侃而谈时,我们应该反省,我们是不是在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地空谈。波 普在其晚年出版的 寻求更好的世界一书中说, “知识分子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责任,由于他拥有从 事研究的特权和条件,因此他对周围的人(或社会)

11、也负有义务,即把他的研究结果以最简单清楚的 形式十分谦虚谨慎地陈述出来。最坏的事情就是,知识分子试图在社会面前以伟大的先知自居,并用 含混晦涩的哲学去影响人们,这是对神圣精神的犯罪。谁不能简单清楚地陈述,谁就应该沉默并继续 工作,直到他能清楚地表达为止” 。我很欣赏波普的这段话,知识分子负有不可取代的对有关文化、 国事、尤其是伦理问题进行公开讨论的责任。他必须学着做一个能清晰、简约说话的人,这是让别人 能够对此表达意见的前提,除非你害怕别人对你的质疑。 (选自 2012211解放日报第 6 版) 3. 联系上下文,第段空白处适合的一项是( ) 。 A. 因为 所以 B. 虽然 但 C. 即便

12、也 D. 由于 因此 4. 第段中“铺陈”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 5. 第段中“我常常将这种研读看成是在迷宫中寻找珍珠”一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如何?请简要评 析。 4 6. 下列各项对文本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康德的书具有 “枯燥性” ,但也有新东西,为此,热爱哲学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去啃康德的大部头 著作。 B. 文中作者把“哲学道理”和“强有力的、理性的论证” ,分别比作“城堡”和“大炮” 。 C. 作者把那些赞美深奥难懂的海德格尔学说思想的人,比作皇帝的新衣中那些阿谀奉承的大臣 们。 D. 作者推崇波普,因为他是一个严谨的当代哲学家,为世界提供的思想是明确的,他的思想真正对 人类今天

13、的活动产生了一些影响。 7. 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 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B. 晦涩的谈论方式可以休矣 C. 以简约的方式谈问题 D. 做一个清晰简约说话的人 8. 文中提到:“晦涩繁琐是一种伪装成深刻的语言污染” 。其实如今社会上的“语言污染”现象既多 又严重,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你对“语言污染”的认识。 【答案】3. C 4. 对论述的对象或问题,有顺序、不违反规律地进行深入而多角度的论说或鋪写。 5.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把康德的大部头著作比作迷宫,把著作中深刻的思想比作珍珠,突出了 康德著作的艰深难读懂。 6. A 7. C 8. 主客观因素而造成语言

14、中错、乱、脏、假、恶、丑等现象,就叫做语言污染。比如,网络语言中, 把“稿费从优”说成“搞费从优” ,把“繁荣昌盛”说成“繁荣娼胜” 。这种不文明、极其肮 脏的说法,侵害的是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不利于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 【解析】 3. 此题考查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要求学生熟读文章,养成熟练地语感。 4.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学生知道词语的本义,然后在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5. 此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的把握。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 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结合语境具体 分析即可。 6.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

15、辨析能力,对选项逐个辨析,分析其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注意把握各个选项中的 关键词语。 。 7.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分析得出正解。 8.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存在的语言污染,言之成文即可。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人在风中 刘心武 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我想起她的祖父,当年待我极好,却已去世 八九年了,心中不禁泛起阵阵追思与惆怅。与她交谈中,我注意到她装扮十分时髦,发型是“男孩不 哭”式,短而乱;上衫是“阿妹心情”式,紧而露脐;特别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她脚上所穿的“姐妹 贝贝”式松糕鞋。她来,是为了征集纪念祖父的文章,以便收进就要出版的她祖

16、父的一种文集里,作 为附录。她的谈吐,倒颇得体。但跟她谈话时,总不能不望着她,就算不去推敲她的服装,她那涂着 淡蓝眼影、灰晶唇膏的面容,也使我越来越感到别扭。事情谈得差不多了,她随便问到我的健康,我 忍不住借题发挥说:“生理上没大问题,心理上问题多多。也许是我老了吧,比如说,象你这样的打 扮,是为了俏,还是为了酷?总欣赏不来。我也知道,这是一种时尚。可你为什么就非得让时尚 裹着走呢”? 少女听了我的批评,依然微笑着,客气地说:“时尚是风。无论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 风中生活。 ”少女告辞而去,剩下我独自倚在沙发上出神。本想“三娘教子” ,没想到却成了“子教三 娘” 。 前些天,也是一位沾亲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