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67188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30小题,共60分)1.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功建秦时,江汉朝宗通大海;泽济蜀郡,渠道开放凿离堆。”这幅对联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郑国渠C.都江堰D.坎儿井3.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均田制B.井田制C.屯田制D.授田制4.北魏至唐朝初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土地公有

2、制B.井田制C.租佃制D.均田制5.中国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其中,能充分展示商周灿烂辉煌文明的手工业成就是() A.白瓷制造技术B.棉纺织技术C.青铜铸造技术D.青瓷制造技术6.中国古代“市”的形式是逐渐成熟、完备的。下列情境,可能出现于汉代长安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门、墙B.居住区里有商铺 C.“夜市卖菱藕”D.“草市迎江货”7.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说明了() A.北宋造纸业发达B.北宋印刷技术先进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D.商业的高度发展8.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

3、,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A.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B.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C.商人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D.农产品成为商品流通主体9.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10.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 )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了海外市场开拓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 C.避免受到外界影响,维护了封建专

4、制统治D.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11.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种现象开始出现在( )A.唐朝中后期B.宋朝中后期C.明朝中后期D.清朝中后期12.马克思资本论中说:“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具有的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于商业的解体作用造成了多大的障碍,这从英国人同印度和中国的通商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这种“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明清时期中国的重要影响是 A.促使传统经济结构变动B.产生明清进步思想 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D.冲击君主专制政体13.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的舞者,她

5、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伴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对外不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4. 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重大进步,最主要是因为A.大大开阔人们视野B.证明了地圆学说 C.导致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产生D.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5. 有些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B.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16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C.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洲联系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17.在工业革命中“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是指() A.珍妮纺纱机B.改良蒸汽机C.火车D.汽轮18.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7、。由此( )A.世界开始走向联合B.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C.美国霸权地位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19.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20.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 C.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D.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21.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

8、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22.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的因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B.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后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单薄D.本国封建反动势力沉重压迫23.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A.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B.重工业和轻工业 C.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D.国家富强和新的

9、经济因素及阶级力量24. 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25.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和张謇的选择是当时中国社会迫切的需要 B.康有为的选择是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提出的 C.三人都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D.三人都对清政府感到失

10、望26.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B.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27.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航海事业B.铁路运输C.航空事业D.电报电讯28.列宁说:“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主要指()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全面实行工业

11、化措施D.在农村进行集体农庄化经营29.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的“新”指的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实行计划经济 C.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0.1979年,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上台,她信奉自由企业理论,推行被称为“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等措施,为英国摆脱经济危机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这说明() A.凯恩斯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经济理论 B.发展经济不能墨守成规,必须适时调整政策 C.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D.资本主义

12、国家巳发展到了超越国家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共4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 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三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

13、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明清农耕经济发展(美洲作物传入)(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美洲作物的传入对中

14、国明清的影响。(8分)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仅有先进的数学或其他技术突破并不足以导致经济发展的加速。而且,在这些伟大的文明(指中国、印度和伊斯兰文明等)中,政治危机常常会导致政府努力恢复传统或宗教正统来帮助其重建秩序,而科学的发展往往会被这一过程所阻断,甚至一些先进的科学成果还会被遗失。而在1500年以后的西方,一系列的新发现促使着思想家们去突破古代和宗教传统所赋予的知识,并专注于通过数学逻辑的研究方法和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来理解自然界并且使科学技术成为工业生产中应有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18世纪的英国,这些变化第一次被聚拢到了一起,从而创造出了一波又一波由科学所激发的技术革新,进而产生了现代工业的增长。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