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67140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杜甫的全部诗作中,绝句的比例不大,其中也不乏相当管理精致的作品,但是历来的许多诗评家却对他的绝句(其四)表示了不满,甚至不屑,“率以半律讥之”,这四句诗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四句皆对,好像是把律诗中间的两联搬进来了。这当然也是一体,其数词相对,色彩相衬,动静相宜,诗中有画。但是,为什么把律诗的一半转移到绝句中来,就要受到讥笑呢?这在理论上有干什么依据?历来的

2、诗评家没有说清楚,就现有的绝句理论积累来衡量,杜甫可能是疏忽了“宛转变动功夫,全在第三句”。第三句要求在前面两句的基础上承转。那么杜甫有没有意识到第三句的承转功能呢?似乎是意识到了的,前两句从“鸣翠柳”到“上青天”,事业越来越开阔,这里的视觉形象是开放的。而到了第三四句,这把它放在窗子的框架之中,使之真正的变成了一幅诗中之画。这两幅图画,承接则有之,变化也不能说没有,如门框里泊着的是“东吴万里船”,这就有一点主体性意象了,但还没有能够“动”起来是对此间美景的留恋呢,还是对东吴生活之向往呢?心灵似乎没有为之受到冲击,与唐诗压卷之作那样“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相比,则不能不说缺乏性灵

3、的动感了。第一,这里没有句法上的变化,四句全是陈述的肯定语气,两联都是对仗,结构上只有统一而缺乏变化,显得呆板;第二,全诗限于视觉景观,缺乏感觉和情感之间的互动,因而,性情不能充分地激活。杜甫的这首诗,好在诗中有画。缺失也在诗中有画,为什么又是缺点呢?因为诗中之画,不同于画中之画。画中之画,是静态的、刹那的,而诗以语言为媒介,诗中之画是历时的、持续的。自古中外虽然都有“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的说法,苏东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也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诗,画中有诗。”但这强调的是诗与画的共同性。本来这话作为一种感情色彩很浓的赞美,很精辟,有其相对的正确性,但是作为一种理论

4、,其中忽略了不可忽略的差别,无疑有其片面性。特别是这一段话经过长期传诵,抽去了具体所指的特殊对象,就变得越来越肤浅了。绝对地用画的优越来赞美诗的优越那是一种盲从。(选自孙绍振诗中有画的片面性,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绝句(其四)四句皆对,结构一致,疑似把律诗的中间两联搬移过来。B.历来的诗评家对杜甫的绝句(其四)的不满与讥笑,其实并没有什么理论依据。C.杜甫虽然意识到但却疏忽了绝句的“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的创作要求。D.“诗中有画”在对诗歌感情方面进行评价进,既有其相对的正确性,也有片面性。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A.文章论述了杜甫绝句(其四)的缺失,缺失在其四句两联皆成对和诗中有画两个方面。B.第二段通过论述杜甫绝句(其四)前后视觉形象的转变,得出其得失性灵的动感的看法。C.文章第三段通过分析画和诗中之画的本质区别,目的是论述“诗中有画”看法的片面性。D.文中引用苏坡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的话,也是为了否定苏东坡的这种重于片面性的认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的绝句(其四)被历代诗评家以“半律讥之”,可见绝句写成两联对仗是不佳的。B.在作者看来,如果绝句(其四)有了性灵的感动,那它就没有什么缺失可言。C.在作者看来,如果绝句(其四)这首诗,好在诗中有画,缺失也在诗中有画

6、。D.“诗中有画”作为一种理论,它忽略了静态与历时的差别以及刹那的与持续的差别。(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人生边上,还有更远潘启雯我们仨问世四年后,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自然就会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他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斯人已逝,这“人生边上”的文字竟又由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续写着。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是生命暖流中两个相戚灵魂的长相守望,如此这般的“夫唱妇随”,令人感动莫名。人到关键时

7、刻,总会想些根本性问题。杨绛先生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我已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的先生还在回望一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只有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她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不竭的生命活力。人生的智慧来源于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不断地追问,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好方式。“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的确,先生的

8、思考显得特别有意义,只有追问与思考才能让我们认清一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如果说正文是理性的,它就是感性的;正文部分是抽象的,它就是具体的。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她的自述里,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不就是“人生实苦”吗?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锻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最令人唏嘘的是比邻双鹊,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其内容呈现的善与恶、是与非,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文本相契合照应。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

9、新的思想领域。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生边上中,作者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我们仨,是先生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等哲学命题。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读者要用心去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是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复杂曲折的逻辑推理,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解自己的惑。在生命的通道里,她比我们走

10、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答案。(节选自东莞日报,有改动)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走到人生边上是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坦率解惑,显示了她不竭的生命活力和过人的人生智慧。B杨绛先生认为人生是一部大书,她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做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以与已逝的钱钟书先生灵魂长相守望,“夫唱妇随”。C走到人生边上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杨绛先生以深刻的逻辑推理,坦率明白地把自己平生所见、读者少见的奇闻逸事娓娓道来。D走到人生边上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心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间真谛,止于至善。5.“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

11、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阅读全文,说说老人思考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观点。(5分)6. “在生命的通道里”,杨绛先生“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日前,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此次改革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调整,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起医疗系统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北京市属医院将本着多个“有利于”的原则进行药品阳光采购,即有利于质量、价格、需求相统一,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有利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有利于保持医联体

12、内部用药的一致性,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疗连续性原则,对目前使用的4971种药品在阳光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并在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的官上公布各疗机构药品采购品种及价格。药剂师张阳鑫说,通过阳光采购平台,可以查看到药品库存状况,既减少了工作量,采购时又心里有数,他强调,医院还可以根据企业评分,选择更加优质的药品企业。为使患者合理用药,医管局推动22家医院,设置临床药师及用药咨询中心。药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都可在用药咨询中心找到答案。多家医院提供的便民服务让百姓用药更安心,同仁开设“专病用药管理门诊”,针对特定疾病的用药进行管理;积水潭医院患者出院后,有专职药师进行门诊追踪、随访和用药指

13、导;天坛开设医师药师联合门诊,以满足患者不同需求(摘自光明日报)材料二 “阳光采购”是指通过公开透明、多方谈判、动态调整、成果共享的措施,加强政府综合监管,实现采购行为阳光透明,交易过程公平规范。采购针对市场供应充足的常用药,引导我市同类药品价格始终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为保障价格下降后药品的质量安全,卫计委拟将药品质量作为第一要素,对存在发生严重药害事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企业,屡次发布严重违规广告的企业和查实存在严重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以及生产环节抽验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直接纳入不良记录。药监局也将加大药品质量抽验力度,提升监控能力,对供应价格明显偏低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开展重

14、点抽验工作;对降价幅度调整较大的品种,开展有针对性地抽验工作,保障药品价格降低而质量不降低。(摘编自 2017年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新政)材料三4月8日,北京3600多家医疗机构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统一实施药品阳光采购,设立医事服务费,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规范”,呼吁多年的“医药分开”在北京率先正式实施。本次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设置“医事服务费”,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受益。三甲医院的普通门诊、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的“医事服务费”分别为50元、80元、100元,明显看出对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提高;三甲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的“

15、医事服务费”报销之后患者分别花10元、2元、1元钱,这会让更多一般病症的患者到基层医院去就医,有效推进了“分级诊疗”,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取消15%药品加成,零差率销售,彻底结束以药养医的岁月,更加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三是调整435项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都上调了;而核磁等检查的价格都下降,医务人员的收入增多,患者花钱和以前差不多,但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人民)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一项是( 3分)A.从材料看,通过公开透明、多方谈判、动态调整、成果共享的措施,能够实现药品采购行为阳光透明,交易过程公平规范,有利于药品质量、价格、需求的统一。B.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主要目的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全部药品都需要通过阳光采购,以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保持医联体内用药一致。C.实施药品阳光采购政策后,北京将彻底结束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岁月,一些市场供应充足的常用药品价格也能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突出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D.药品阳光采购之后,好处多多,患者可随时查询到药品采购品种及价格,药剂师可以及时查看药品库存状况,医院可以及选择更优质的药品企业。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先报道了北京市本次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坚持的原则,突出多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