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66995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甲骨文字形反映出商周时期楷体汉字执圉王臣劓刖巫甲骨文A.王权与神权的结合B.政治控制力的强化C.君臣隶属关系明确D.社会秩序混乱动荡2.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这一理论A.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为儒家思想开辟新方向C.确立荀子的集大成地位D.推动百家争鸣思想解放3.两汉时期,土地买卖是工商业利润的第一大流向,“以末致

2、财,用本守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说明A.商品经济逐渐走向繁荣B.农业生产有利可图C.政府政策影响价值取向D.土地兼并非常严重4.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自此A.儒家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主流B.董仲舒进入最高统治层C.官僚政治最终取代贵族政治D.官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5.唐末、五代以来,因事而设,事后即撤,称使职差遣,至宋使职差遣固定为职事官系统,“官”指享受的待遇级别,“职”以待文学之选,差遣则是实际担任的职务。这种制度A.促进官僚体制成熟B.导致官僚机构重叠C.反映权力斗争激烈D.形成重文轻武局面6.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将陵(德州)运河上南北

3、运输商品极多,最多的是丝、香料。淮安的货运可以通到40多个城市。宝应、高邮、扬州都是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很繁华。长江上每年有20万艘船航行,每船载重约50万一150刀斤。苏州是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杭州最繁华。这记述A.是对宋代经济真实描述B.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表明海外贸易持续发展D.反映区域经济繁荣发展7.宋代学者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订为“四书”。朱熹写的四书集注在宋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明清时代,“四书”的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五经”。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五经内容艰涩难懂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八股取士推波助澜D.君主专制统治需要8. 明清时期“天下之士多出于

4、商”,而“豪杰有智略之人”则多志于商。这种“士商相混”的社会现象产生的影响是A.导致市民工商阶层的产生B.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滋生突破传统观念的思想D.传统四民秩序瓦解9.与中国占代其它农书相比,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的特点是A.注重农业生产经验总结B.重视利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C.吸收西方农业科技思想D.17世纪中国的工艺百科全书10.三国演义是用通俗的语言,将王朝兴废,朝代更替等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的历史演义小说。这类历史演义小说A.可以直接用作史料B.具有一定历史价值C.以唯物史观为基础D.成为思想禁锢工具11.克利斯提尼时期,把由四个血缘部落各选100人组成,但第四等级没有当选资格

5、的四百人会议改为五百人会议,从10个地域部落的任何等级公民中,经抽签各选出50人组成。这一改变A.使所有人获得参政资格B.削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C.为雅典民主制奠定基础D.为雅典确立民主制奠定社会基础12.从“人是万物的尺度”到“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转变,体现古希腊人的思想中具有A.道德价值B.理性精神C.逻辑思维D.哲学思维13.罗马法“它包含的封建关系最少,而包含的资本主义法律关系却是最多。”下列选项中无法体现“资本主义法律关系”的是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C.“夫得向妻索回钥匙,令其随带自身物件,将其

6、逐出。”D.“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14.1763年威尔克斯发表一篇文章,对国王在议会的演说进行抨击,国王下令逮捕威尔克斯,指责他犯了诽谤。然而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豁免权,法庭以人身保护法为依据将他释放。国王操纵议会剥夺威尔克斯的议员身份,并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说明英国当时A.议会由君主把持并控制B.宪政体制遭到严重破坏C.君权神授思想根深蒂固D.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15.“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A.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做出妥协B.议会违背了人民

7、的意愿C.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D.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16.汉密尔顿指出:在美国议会投票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州的多数却是美国人民的少数”, 同时举出了一个美国人民的多数却是州的少数的例子(最大四个州的人口超过了总人口数的一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1787年宪法规定A.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B.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权力C.国会分两院并拟定合理选举办法D.放宽选举条件并扩大选民范围17.1984年,美田青年约翰逊在一次抗议中焚烧了美国国旗,被达拉斯地方法院据徳州州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款;徳州法院判决约翰逊言行受宪法保护,且徳州州法违宪,随后受到最高法院支持;但国会指出约翰逊言行违反国旗

8、保护法;最后,最高法院指出国旗保护法无效。这一诉讼案A.反映了州权主义仍占据上风B.体现国会可借助立法干预司法C.推动美国建立司法审査制度D.表明最高法院享有宪法解释权18.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言论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不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B.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C.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D.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

9、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C.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D.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20.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国家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倍数4.232.62.2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21.下图是英国、美国、徳国、中国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B.代表中国,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十九世纪后期经

10、济衰落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推动其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22.马克思书伯认为“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这样在新教徒那里,狂热的劳动态度和谋利冒险精神与节俭精神结合起来。”作者旨在强调A.新教理论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C.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D.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23.杰里布罗顿在其文艺复兴简史中发现:19世纪的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与20世纪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形象大相径庭。前者喜欢颂扬文艺复兴的辉煌,后者则热衷于揭示文艺

11、复兴的黑暗。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学术竞争导致观点分歧B.后人对前人的不断超越C.文艺复兴运动的两面性D.时代变迁影响研究结论24.有学者说:“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下列选项与该学者观点相吻合的是A.科学技术进步与工业革命的关系B.罗马教皇专制与宗教改革的关系C.资本主义发展与启蒙运动的关系D.君主专制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25.恩格斯曾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副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由此,文学艺术上兴起的

12、流派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8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及表格中提供的角度和信息,填写表格中空白部分的内容。(6分)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公元前5世纪 前4世纪 分裂割据,战争频繁,各国变法革新,分封宗法体系逐渐瓦解。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意大利。公元前2世纪 公元2世纪两汉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西晋统一王朝。罗马“三世纪危机”,罗马帝国 中兴。

13、罗马法发展至万民法。(2)根据表格内容,提取两项有关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广东十三行,以政治而言,行商有秉命封舱停市约束外人之行政权,又常为政府官吏之代表,外人一切请求陈述,均须有彼辈转达,是又有惟一之外交权;以径济而言,行商为对外贸易之独占者,外人不得与中国其它商人直接贸易。此等特殊制度,无论中国外国,皆蒙不利。鸦片战争,即为击破此种外交制度及通商制度而来,自此一战,中国一蹶不振,外交经济,皆为不平等条约所束缚,百年以来,皆受十三行所贻之祸。朱希祖著广东十三行考材料二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在此

14、后200多年里,东印度公司享有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这个权力在1813年被取消后,该公司仍然继续拥有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垄断权。直至1834 年才被取消。1623年詹姆斯一世又授予公司任命官员、审判和惩罚下属的权力。 1661年,査理二世扩大公司权力范围,可宣战、媾和、维持军队、设立法庭和独立处理与印度及其他国家的关系。由于公司成立时没有得到国会一个便士的支持,因此它具有相对独立性,避免政府对自己行动的干涉。一一据赵伯乐从商业公司到殖民政权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三行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权的获得和解除分别体现的经济思想,概括指出与十三行相比,东印度公司的不同之处。(10分)28.(15分)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英国的文官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段革命时期。在此期间,政府官吏的录用方法以封建色彩浓厚的“恩赐官职制”为主。进入19世纪,政党政治的兴起带来了文官任免的“政党分脏制”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