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语言运用之衔接(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76454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4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6 语言运用之衔接(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16 语言运用之衔接(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16 语言运用之衔接(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16 语言运用之衔接(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16 语言运用之衔接(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16 语言运用之衔接(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6 语言运用之衔接(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 16 语言运用之衔接(练)语言运用之衔接(练)-2017 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训练基础 1 【2017 届广东佛山南海区高三 12 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项是(3 分) 我站在秋天,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地抬起头,仰视它的光芒。 。 。 。 。 。 。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 烂如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我相信它是孤独的 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 在它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 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

2、需证明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 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 它的灿烂, 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 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 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 A B C D 【答案】C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通读所给材料,把握基本内容,然后初步分层归类, 先在小范围内 排序,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 据此进行句间 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2 【2017 届湖北孝感

3、高三上第一次统考】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是( ) (3 分) 在书房书写,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 。 。 。 。 。 。 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 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 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 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 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 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 莹白了。 ABCD 【答案】B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4、。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 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 句、材料句等) ,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 一般指三个方面: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 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 、陈述对象 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

5、高昂或低 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 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 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如本题承接“白山” 可知和在一起;根据“云”可以和在一起;结合后面“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 可以判断在最后一句;根据写作视角的变化,综合判断 B 项合适。 3 【2017 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组是(3 分) 。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音,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 做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

6、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 下棋不能无争 但最不幸的是争的范围超出了棋盘而拳足交加 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 而争的范围有大有小 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 有短兵相接作生死斗者 ABC D 【答案】A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 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 句、材料句等) ,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 一般指三个方面: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

7、 从左到右, 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 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 、陈述对象 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 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 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 上下文的句子结构、 逻辑顺序等来分析、 推理、 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如本题句应在最后, 排除 CD两句句式一致,应放一起,据此排除 B 项。 4 【2017 届江苏苏州市高三上

8、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组是 (3 分) 走出 465 窟, 这正是当年乐僔和尚看到三危山放射灿烂金光的时刻。 三危山 “三峰耸峙, 如危欲堕, 故云三危” 。 , : , , 。 , 还有那美妙的箜篌、 琵琶、 羌笛飞天漫舞, 千佛拂空, 一个富丽堂皇的仙境展现在面前。 三峰奇迹般地化为庄严肃穆的三世佛 在一片金碧辉煌之中 湛蓝的天穹中,飞舞着彩云、宝带 重重拥卫的小峰,顷刻间化为弟子、菩萨以及天龙八部 它横亘于广袤无垠的瀚海之上,恰如三根直插云天的桅杆 它给予莫高窟的创建者以最初的灵感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先承接前一句继续用比喻解

9、释“三危”,应排在首位;句“它”的形式与 “它”句式接近,同时用“灵感”总启下文。据此可确定的顺序。排除 C 项和 D 项。先表明乐僔和尚到三危山的时间,然后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写“三峰”和“小峰”, 揭示“三世佛”等产生的灵感。揭示“飞天”产生的灵感。据此可确定答案为 A 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通读所给材料,把握基本内容,然后初步分层归类, 先在小范围内排序,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 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

10、定。 5 【2017 届陕西长安区一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 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 还有一种容器, 是葫芦。_,_。 _。_,_。_。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 ,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B CD 【答案】D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

11、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 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 句、材料句等) ,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 一般指三个方面: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 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 、陈述对象 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 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

12、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 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 上下文的句子结构、 逻辑顺序等来分析、 推理、 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如本题句应在句首; 句句首“它”为代词,代葫芦,接句后;句其后自然接句;句讲葫芦的最早记载 在诗经中,可见其历史悠久,应接在句后;句讲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 用自然的结果,为总括句,故应放在最后。 6.【2017 届辽宁庄河高中高三上开学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 ) 作为一个思想流派,儒家之所以能够继续和维持白己的传统,并与其他学派划清界 限, ,儒者以“五经

13、”为基本典籍,有明确的知识基础,于是就有了互相认同的凭据。 凡是在“五经”中获得知识并以“五经”的解释阐发为业的就是“儒” 。 A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的是它的师生与经典的传授系统 B师生与经典的传授系统是它的主要依靠 C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的是它的传授系统中的师生与经典 D传授系统中的师生与经典是它的主要依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文句的重心“师生”和“经典”和后面的“儒者” “五经”的照应,然后注 意文句的通顺。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 选

14、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 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 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 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 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的题目, 注意文句的重心 “师生” 和“经典”和后面的“儒者” “五经”的照应,然后注意文句的通顺。 7 【2017 届湖南双峰一中、连源一中等五校高三上期中联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 语句,最恰当的 一句是(3 分) ( ) 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 望天门山 ) ,其中

15、的“出”字用语绝 妙,涵义丰富。青山原是静止的怎能“出”呢!用“出”字写出青山的动态美,更给人以无 限的想象和联想, , 从而衬托出行船之人在特 定环境之中的豪放畅快的情感,为此诗增添无限的情趣与韵味。 A使人产生仿佛在行船中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 B仿佛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使人在行船中产生。 C在行船中使人产生仿佛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 D使人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仿佛在行船中产生 【答案】A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 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 句、材料句等) ,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