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64526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 2018.4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 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商朝历史成为“信史”得益于A.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 B.甲骨卜辞与姜寨遗址的印证C.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 D.史记记载与神话传说的印证2. 秦王扫六合,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时间在下列年代尺的

2、哪一位置?A B C D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6年 公元9年 25年 220年3. 汉代大儒董仲舒兼采阴阳五行学说,系统提出A.敬天保民B.推恩令C.民贵君轻D.天人感应4. 中华民族的不断壮大是在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中实现的。北朝时期为此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A.孔子B.诸葛亮C.孝文帝D.唐太宗5. 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的朝代是A.秦B.汉C.唐D.宋6. 下列元朝政治结构图中,“?”处的中央机构应为A.政事堂B.内阁C.军机处D.宣政院7. 主张“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

3、述也”,提出“史德”的是A.司马迁B.刘知幾C.章学诚D.梁启超8.“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西方向全球扩张的起点是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宗教改革D.英国革命9. 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是A. 狄德罗B.卢梭C. 伏尔泰D.康德10. 确立美国中央与地方分权的联邦体制的法律依据是A.独立宣言B.合众国宪法C.邦联条例D.宅地法11. 170年前诞生的一部阐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并探索其斗争结局的伟大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B.人权宣言C.论法的精神D.百科全书12.“不如脱离其行伍(东亚),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4、”该言论是哪国的近代化指导思想A.美国B.德国C.日本D.俄国13.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A手工工场建立B城市化进程开始C垄断组织产生D国家调控经济14. 胡适称赞“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严复所介绍的近世思想中影响最大的是A.中体西用B.进化论C.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 政治上,广开言路经济上,开矿筑路军事上,编练新军文化上,废除八股15. 观察右图某同学笔记,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16. 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这一历史事件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

5、D.遵义会议 17. 以下某知识结构图中的“?”应填入A.萨拉热窝事件B.第二次世界大战C.慕尼黑协定D.冷战18. 1955年4月,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的是A.孙中山B.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19. 下列宣传画中,反映“大跃进”的是A. B. C. D.20.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 实事求是B.改革开放C. 民主集中制D.解放思想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一)中外交流(16分)秦汉以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不仅吸收外域文化、而且还反输出给其他文化系统,形成“输入吸收输出”的文化流动模式。某学校就此专题制作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展板。21. 根据提示

6、,完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展板(12分)22.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展板所选用的材料中,对研究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来说,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填写字母,4分)(二)联合国(19分)要探究“联合国”,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23. 就研究联合国的成立而言,以上三则材料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填写字母)。(6分)24. 有人认为“联合国制度是如何在吸取国联教训基础上建立的”。你是否同意此观点,简要说明理由。(5分)25. 联合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一环,从“合作与对抗”角度谈谈你对二战后国际秩序变动的看法(8分)(三)地方自治为民国之础石(25分)1916年7月17日,孙中山

7、在上海张园发表政见演说,载于翌日上海民国日报第三版。以下是该演说的部分摘录:中西人筑屋有一异点,国人筑屋先上梁,西人筑屋先立础。上梁者注目于最高之处,立础者注目于最低之地。注目处不同,其效用自异。吾人做事,当向最上处立志,但必以最低处为基础。古语曰“民为邦本”,故建设必自人民始。世界中之民国可分为二种,一由自然进化者,一由人力构成者。欧洲之瑞士,有直接民权之制,此由自然进化者也。人为之建设,如法兰西,全由学者之理想,人民之血战,经八十余年而始成。美利坚血战七年,而立国似属人为,但其国民之自治性全由自然进化。地方自治者国之础石,础不坚则国不固。吾国旧有地方自治,本旧础石而加以新法,自能发挥数千年

8、之美性。今假定民权以县为单位,三千县之民权,犹三千块之石础,竭五年、十年之力,为民国筑此三千之石础,必可有成。彼时更可发挥特殊之能力,令此三千县者各举一代表,此代表完全为国民代表,即用以开国民大会,得选举大总统,其对于中央之立法,亦得行使其修改之权,即为全国之直接民权。26. 材料中提到的“法兰西人民之血战“和”美利坚血战七年“分别指的是什么重大事件?(4分)27. 结合材料,归纳孙中山的主要政治思想。(6分)28. 你如何理解当时孙中山的这一演说?(15分)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2018.4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345678910ACDCDDCBAB11121

9、314151617181920ACCBBADCBA二、综合分析题(60分)(一)中外交流(16分)21.(12分) (1)张骞 (2) 佛教 (3) 长安 (4)泉州 (5)徐光启(6)传教士22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B C D F(4分)(二)联合国(19分)23.(6分)直接证据:B、C 间接证据:A24. (5分)同意1分,国联是一战后“凡尔赛体系”下强权政治的产物,自身力量不足,缺乏对大国的制约力,无法有效解决国际争端,最终未能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分 联合国是同盟国在二战后期经协商筹备,战后作为“雅尔塔体系”的重要内容而形成的,以“和平、友好、合作、协调”为宗旨,具有有效的调解国际

10、争端的权力。2分 25. (8分)二战打破了原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以“合作-对抗”为特征的新型世界格局。政治上,战胜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合作”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强调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合作,例如成立联合国,共同协调解决国际争端等。2分 但是它沿用的强权政治惯例,又造成了美苏两极争霸的冷战格局,大大加深了国际冲突;2分 经济上,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并最终合作形成战后世界经济三大支柱。2分 但是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莫洛托夫计划与马歇尔计划的抗衡,加剧了经济领域的对抗。2分随着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战后世界格局在“合作-对抗”中,

11、由两极走向多极。(三)地方自治为民国之础石(25分)2626. (4分)水平1:能准确回答问题。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水平2:仅罗列相关史实(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其他答案。(0分)27(6分)水平1: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完整。(6分)以中西筑屋之差异表明自己的政治建设既要注重最后目标但更要立足于基础,关注民众。民国建立的两种类型,即直接民主制的自然进化和人民之斗争的人为建设,美国是二者兼有,建国是人为,但国民自治为自然进化。中国应在地方自治的基础上选出代表,建立直接民权。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不充分,归纳不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其他答案。(0分)28(15分)本大题采用

12、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4分)水平1:能把孙中山演说作为解读的对象。将文本内容与孙中山所处的时代与他的政治立场联系起来提出观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4分)孙中山演说所呈现出来的政治理想是是屡受挫折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分析20世纪初特定的中外形势、谋求救国救民新方案的产物,但很显然不是解救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理想方案。水平2:能依据材料,就孙中山的政治演说内容提出观点。(2分)孙中山的演说表明了他以世界为视野,对中国建立“地方自治基础之上的直接民权”这一政治理想的期待。水平3: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1分)指出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13、,主张三民主义。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文本无关。(0分)评分项二:史实(4分)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孙中山所处的时代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4分)水平2: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3分)水平3:能从材料中提取直接的信息。(2分)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0分)评分项三:论述(5分)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看到演说背后的时代性和个人的政治立场。(5分)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3分)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1分)水平4:回避问题(0分)评分项四:组织(2分)水平1:叙述成结构(2分)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1分)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0分)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