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76443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2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天梯志鸿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专题专题 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7 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 【考情分析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 命题规律 备考建议 中华文化 的基本特 征 3 年 16 考,其中选择题 12 次,非选择题 4 次。命题取材多 融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为一体,通过有代表性的文化作品、 风俗习惯、 特定的区域文化、 民族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 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等知识 知识:基本线索是中华 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 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 量。 热点:“汉语热”、重大 考古发现、“一带一路” 战略、全国道德模范表 彰

2、等 中华民族 精神 高频考点,3 年 11 考,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 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其中,爱国主义是重要考点 【考点突破】 一、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 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 (2)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 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 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

3、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4)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二、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 内涵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核心 爱国主义 特征 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2.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什么 重要性: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 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提高全 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民族生存: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体现了中华民族共 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 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么做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 结合。 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 者和建设者。 4多角

5、度认识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1)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并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 远持久的影响。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角度: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 精神动力。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角度: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 凝聚力。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

6、4)思想道德建设角度: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 价值观。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考题揭秘】 考点一 中华文化 例 1 (2016 年全国高考天津卷 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 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 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 林, “虽未人作,宛自天成”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7、 B. C. D. 【答案】A 4 考点二 民族精神 例 2.(2015 年北京文综政治 27)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 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和硝 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图 6 赵-曼烈士家书 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 们的精神世界 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应了 人们的文化需求 A. B. C. D. 【答案】C 【解析】英雄家书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

8、质力量,说法错误;英雄家书蕴含着深 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正确且适合题意; 英雄家书凝聚着不屈的名族精神应根源于抗日战争的实践, 而不是根 源于大众文化,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C。 【直击高考】 1.(2015 年福建文综政治 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 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5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答案

9、】B 2.(2015 年海南政治 16)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 瑞 、人偶剧鹿回头 、歌舞诗达达瑟 、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 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 功主要得益于 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说明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体现了剧目的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深受观众喜爱,符合题意入选; 海南文艺

10、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说明这些文艺工作者依托本地的文化资源, 在长 期的实践活动中创作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剧目, 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 符合题意入选; 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表述错误排除;不 是主要原因,故排除。故答案选 B。 3.(2015 年江苏政治 19)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 ,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 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 B. C. D. 【答案】C 6 4.(

11、2015 年福建文综政治 29)图 12 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自然现象,是错误的,排 除;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错误的,排除;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 5.(2015 年广东文综政治 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

12、,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 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 ,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 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 ,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 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C 6.(2015 年安徽文综政治 7)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 7 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自强不息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爱好和

13、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勤劳勇敢 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团结统一 【答案】A 【解析】 选项 B 的意思是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 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 这与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没有关系,故排除。选项 C 强调的是个人品德的修养,就是怀一 颗仁爱之心,无论自己身处何境,都对这个世界充满爱心,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予他们关 怀,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与勤劳勇敢不对应,故排除。选项 D 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 团结统一没有关系。故本题答案 A。 【课后反馈】 夯实基础: 1青瓷是中国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

14、色泽纯洁而 斑斓等特点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A.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 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C.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 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答案】A 【解析】青瓷艺术精美绝伦,以其极高的艺术成就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独领 风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 A 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 化的包容性以及推陈出新,故 B、C、D 均与题意不符。 2.不论是近代的“西学东渐” 还是现代“走出去”的文化发展战略,中华民族以“海纳百 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一枝独放。下列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正确 的是 包容性是中

15、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心收、接点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包容性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8 A B C D 【答案】A 3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篮,到各地纷纷开展公祭活动,再到纪念馆里涌动的人群, 在抗战胜利 70 周年的特殊年份里,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分外浓烈。这一浓烈的 社会氛围 能够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有利于推动爱国主义由抽象转为具体 能够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有利于激发人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A B C D 【答案】B 【解析】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能够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