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pdf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764374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80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pdf(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实词辨析主要是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要求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利用近义词之间的 细微差别来认识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它考查的是词语的“动态”。 正确使用虚词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能力点, 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 二是选 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又以近义虚词为主。 本节介绍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实词和虚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1题型丰富多样。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以客观题为主,也有主观题。其中客观题的设问一般是较为固 定的两种形式:一是大部分省市区的试题都采用“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的形式;二是“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的形式。 2考查综合性强。 从近几

2、年高考命题看,有时单独考查实词和虚词;有时也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考查;或把 正确使用实虚词与熟语结合起来考查。 3考查重点固定。 从近几年的命题来看,本考点侧重考查实词。实词又侧重对词义轻重、大小、褒贬色彩 等差异的考查, 词语的适用对象、 范围、 搭配对象等方面也是考查重点。 虚词考查相对较少, 有时与实词结合命题。 虚词考查主要侧重对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的理解, 其中关联词、 介词、 副词是主要考查的重点。 4考查题型多样。 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有下面四种常见题型:一是判断辨析 型选择题,这是大部分省市采用的主要题目形式;二是填充辨析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实虚 词结合考查时

3、的常用题型;三是替换辨析型选择题,替换或比较的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 是俗语、谚语、歇后语,如 2009 年浙江卷;四是填充式的主观题,如 2008 年高考天津卷第 23 题。 5考查重点明确。 从近年的考查情况看,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大部分试题的命题点主要是成语,但 也有些省市会涉及一些常见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6考查综合程度较高。 熟语既可单独设题考查,也可结合实虚词、古诗句等其他考点综合设题考查。 一、实词和虚词 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 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 通用词语、

4、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要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 意思,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怎样选用词语呢? 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 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 “热”。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而亲热, 着重指亲切而热情。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 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 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 如“雄伟、 宏伟”, 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

5、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 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的宏大。如“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一般不能说“宏 伟的乐章”。再如“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 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 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3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鲜明,高考一般不会涉及这一类词语;有的感情色彩比较含蓄、 隐蔽,使用时要特别留心。譬如“修饰、粉饰、装饰”,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点,使外表 整洁美好;也可以指使语言文字生动鲜明,如“修饰语言”。它不会褒贬色彩。而

6、“粉饰”常指 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如“”。而装饰,泛指点缀,也不含贬义。同样是 贬义词,但分量有轻有重,也要留心。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有 很强的贬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一件事,语言较轻。” 4要分辨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 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 体色彩,用得不合适。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如“启程”与“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体 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商量、商榷”,前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后者书面语体 色彩浓,这

7、一类词语,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甚至 引人发笑。 不过,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是可以活用的; 还有庄词可以谐用,谐词庄用。这些都属修辞方面的问题,另当别论。 5要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 恰切地理解词语的含意,留心使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是为了使表达准确、鲜 明。注意音节配合,是为了发挥汉语的音韵之美、读起来上口, 听起来悦耳,增强表达效果。 注意音节配合,就是要注意句子内部词语音节的匀称。一般说来,单音节与单音节配合,双 音节与双音节配合,而不要交叉配合。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单独用来回答问题的词。实词主要包

8、括名词、 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1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时间、处所、方位等的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是:前面一般可以加数量词修饰,如“一辆汽车”、“四名青年”;一 般不受副词的修饰如不能说“很桌子”,“太学校”;除有的时间名词能重叠外。一般名词 不能重叠,如可以说“天天向上”,不能说“土地土地”或“土地地”;一般 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表示人的名词后可以加 “们”表示复数,如“朋友们”、“女士们”。 2动词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存在、消失、可能、意愿、趋 向和判断等的词。 动词的语法特点是;前边能加副词修饰,后面多

9、数不能带程度副词;在句中能够作 谓语, 动词中的及物动词能带宾语; 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 双音动词的重叠方式为“ABAB 式,如“劳动劳动”;一般动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如“劳动着”、“战斗过”;表 示能愿的动词,常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作状语;表示趋向的动词常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 作补语;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如“会不会”“干不干”。 3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态、性质、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大部分能受程度副词“极”“很”等修饰,如“极腐败”、“很廉洁”; 在句中多作定语、谓语,有的也作状语、补语;一般不能带宾语;一部分可以重叠, 重叠后表

10、示程度的加深,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式,如“细细、圆圆、高高、亮堂 堂、热呼呼、火辣辣”等,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式,如“干干净净、清清楚楚” 等;可以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如“好不好”、“清楚不清楚”等。 4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基数的,如“一、103”等。表示序数的,如“第一、第八” 等。表示分数的,如“三分之一、50”等。表示概数的,如“五千左右、接近一万、七八斤” 等。表示倍数的,如“三倍、五倍”等。 数词的语法特点是:经常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可以单独充当主语和宾语;数目 增加可用倍数或分数表示,数目减少只用分数表示;“两”、“俩”和“二”用

11、法不同。 5量词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表物量的,如“尺、寸、斤、两、元、个,件、 双”等;表动量的,如“次、回、趟、阵、下、遭”等;表复合量的,如“人次、架次、立方米 每秒”等。 量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不能单用,常与指示代词或数词连用;量词经常出现在数 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补语;单音节的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相 当于“每”,如“朵朵红花向阳开”、“颗颗红心向北京”。 6代词 代词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的词。它包括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 你们、他们等),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样等),疑问代词(什么、哪里、怎么、多少等), 物主代词(它、它们

12、等)。 代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不受其他词的修饰;可作句子成分,可独立成句;在句 子中代替哪类词就有哪类词的功能。 正确使用实词的考查, 一是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二是考查能根据具 体语境正确选用近义实词。 二、熟语 1高度重视积累,确切掌握词义 在积累方面,首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尤其是各册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表”中的成语及 课文注解中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其次,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 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分批分类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再次, 要注意收集成语, 注意积累报刊及其它课外读物中一些正确使用成语的例句或成语使 用不

13、规范的病句。 积累是为了运用,确切地掌握词义尤其关键。首先要弄清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现代 汉语中大部分的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它们的意义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 加,往往是通过引申或用本义作比喻而产生的整体意义。其次要注意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 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成语主要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 俗语。比如:汗牛充栋、望洋兴叹、目无全牛、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破釜沉舟、 狡兔三窟、青出于蓝、登堂入室、屡试不爽、一衣带水、东施效颦、请君入瓮等成语,如果 不追其本源,简单的照现代意义去理解,就会弄错成语的含义,以致误用成语。 2掌握错误类型,提高辨

14、误能力 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巧扣语境,就是要对上下文的内容有清楚 的理解,只有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才会知道所用成语的语境意义是什么。也要注意熟语本身 的词素所具有的含义和感情色彩与使用范围, 还要注意这些熟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 与融合性,否则就会出现前后语境不合的错误。如:如果你身临其境地替他想一想,你会 觉得他们的表演实在是太逼真了。(“身临其境”与“想一想”不合); 郑刚去演艺公司学过表 演,他演得最栩栩如生的角色是警察。(不合语境)。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语义重复。如:除了对阿联的看好外,雄鹿队不愿意交易阿联,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难 言之隐的苦

15、衷。 (2) 语义相左。如:当黑客循环不断地测试可能的顺序号时,访问被拒绝词条将一个接一个 地出现,纷至沓来。 (3) 前后矛盾。如:桃花开放的岁月里,姹紫嫣红,我忽然觉得心里有无限渴望,一如每天 升起的朝日,总是灿烂着它的微笑。 (4) 顾此失彼。如:被列为经济开发区后,各地投资商,均来此建厂,带动了本地的经济, 使本地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真是否极泰来。 该句不包含“否极”之意) (5)成分误用。如:这篇诗作,实际上具有魏晋南朝文学批评史的意义,要将它作为批评史 上的存而不论接受下来。(“存而不论”是动词性熟语误用作名词) 3避生就熟,巧妙排除 每年的熟语试题都可能考查到较生僻的熟语,但绝大

16、多数还是常见的,我们做题时,需 要避生就熟,巧用排除法处理。一般来讲,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容易排除的,另外的两个就 要避开生疏的熟语,因为越是生僻的就越不易出错,否则会引起争议。这样,抓住似懂非懂 的一个选项,最后再进行揣度判定,就可以提高答对率。 考点一、实词 例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大多数人在用钱计算生活的时候, “乐价比”则_人们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身 边的每一件事物,在心理上是否物超所值。 作为一名军旅作家, 他对军队有着一种本能的难以割舍的_, 部队生活中的点 点滴滴,总让他魂牵梦萦,继而流淌于笔端。 他本来就桀骜不驯, 我行我素, 受此冷遇, 更不理会众人诧异的目光和主持人的劝阻, _扔下话筒,头也不回地走出会议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