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纪上语文教案——古代诗歌鉴赏

上传人:从** 文档编号:11776400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纪上语文教案——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纪上语文教案——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纪上语文教案——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纪上语文教案——古代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纪上语文教案——古代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纪上语文教案——古代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纪上语文教案——古代诗歌鉴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天 古代诗歌鉴赏中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9年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

2、,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A2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意近即可)【试题分析】1A“当时正值初秋时节”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应为“清秋交代当时正值深秋的时节”。2本题考查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词人纵目远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而万里的长江也在夕阳下流去。明显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眼前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解题方法1看诗词题目一些诗词的题目往往具有提示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诗词传达的情感。如江南逢李

3、龟年,题目暗示这首诗可能会表达作者与李龟年在江南重逢时的感慨。2知作者与背景从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志趣。如杜甫二十五岁左右“游齐、赵”时襟怀浩荡、眼界开阔。了解了这一点,就能理解此时期他创作的望岳一诗表达的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3辨题材类型诗词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如田园诗多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及隐逸思想;送别诗多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或对友人的劝勉、安慰之情;咏物诗多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等。4抓关键字句诗词中常有“诗眼”“词眼”或抒情、言志、阐理的字句,这些字句常常直接表现或含蓄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感。如龟虽寿一诗中“老骥伏枥

4、,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把作者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愿望。5析诗词意象通过理解诗词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往往表达较为固定的情感,如“浮云”常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用于表现思乡之情;“杨柳”常被用来表现离别之情;“落花”多蕴含物是人非、伤春之感等。一、阅读野望一诗,完成后面小题。野 望王 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黄鹤楼崔 颢昔人已乘黄

5、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四联。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 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4简要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字的表达效果。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山

6、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点出地点,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廊。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运用对比的手法,进一步突出初春的美好。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D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村 晚雷 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注】陂(bi):水岸。漪:水波纹。腔:曲调。6诗中的动词很有表现力,试结合诗句选择其中一处作简要赏析。7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描绘了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染上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恬静的画面。表现了

7、诗人百无聊赖、孤苦无依、苦闷抑郁的心情和追怀隐逸之士避世退隐的愿望。【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宁静的秋日夕阳图,可以从“树”“山”“落晖”这几个意象入手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全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2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解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

8、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昔人”“空余”进行分析。3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解析】本题属于赏析诗歌的情景关系类题型。诗歌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情”。答题

9、时首先描述景物,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分析情感。再说明情景之间的关系特征,主要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这首诗歌中的颈联由景生情;尾联情景交融。注意先确定景情关系,之后再结合诗句分别分析景和情。4“乱”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解析】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5C【解析】C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6答案示例1:“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答案示例2:“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

10、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词语言的能力。抓住“衔”和“横”这两词的特点来分析即可。“衔”是写人的词语,用在这里是拟人手法,“横”写出了牧童坐牛背上的情态。7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解答此类习题时,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判断诗人的情感。如果能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则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题干中说这首诗融情于景,学生在解答时要注意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物,根据景物特点来判断诗人的感情。这首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美好景色,从对牧童悠然骑在牛背上的情态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欢与赞美之情。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