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63891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2018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2018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2018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2018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1.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 2018 年全国分别于3 月3 日和5 日在京召开B. 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700 喷气客机圆满完成航线运行C. 郑州一中学生参加校园歌手大赛D. 2017 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达1682 亿【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含义的理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反映的是政治活动,属于政治现象,排除;B反映的经济活动,属于经济现象,排除;C反映的人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现象,正确;D反映

2、的是经济活动,属于经济现象,排除。故本题选C。2.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正在全国火热上映,截至2018 年4 月7 日,全国票房已经突破4.5 亿元,成为票房最高的国产纪录片。这说明文化能够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弘扬主旋律、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弘扬文化主旋律。厉害了,我的国之所以能在全国火热上映,是因为其内容是弘扬我国文化主旋律、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引起了国人的共鸣,符合题意;截至2018 年4 月

3、7 日,厉害了,我的国实现全国票房已经突破4.5 亿元,成为票房最高的国产纪录片。这表明文化能够与经济相互交融,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B。3.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与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材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A. B. C. D.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与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表明文化对人的

4、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错误。故本题选C。4. 近期郑州街头的一些变化一定引起了你的注意。路口机动车斑马线礼让行人、非机动车按章通行、行人绿灯快速通行这些文明通行的行为越来越多。倡导全市公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的文明风尚。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人民群众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A. B. C. D.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特征、人即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

5、有者的相关知识。文化是人的素养,但这种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既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又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郑州市倡导全市公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的文明风尚,提升全市文明,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符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说法错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只是人发展的一个方面,说法不科学。故本题选C。5.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了美丽,你却等待梦在明天站起”在灾难侵蚀人们心灵时,一首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抒发了情怀,激励了国人,唤起了希望。这主要体现了优秀文

6、化能A. 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文化作品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引领人们前进。“一首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抒发了情怀,激励了国人,唤起了希望”体现了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答案为B【点睛】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表现为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

7、客从何处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A. B. C. D. 【答案】C【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即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故选项中“润物细无声”选项“久而不闻其臭、久而不闻其香”均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选项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选项错误,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选C。点睛:“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含义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

8、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具有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侧重点强调空间(“横”)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和方式,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润物细无声”等强调时间(“纵”)的影响,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侧重于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如“乡音难改”要求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7. 我们在说“幽默”、“基因”、“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同样,老外在说“dimsum(点心)”、“kungfu(功夫)”、“gel

9、ivable(给力)”时,他们也用习惯了,不会发问来自何方。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既有本民族的个性,也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有合理、优秀成分,也存在糟粕成分,错误。答案为D8. “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

10、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大众传媒、文化的特点的知识。数字时代,人们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创造文化的同时也在享用文化,激发更多欢乐,这也得益于互联网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符合题意;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9. “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

11、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网络的出现为标志的网络等现代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A. B. C. D.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的知识。书信、短信、微信都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它们的演变过程说明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符合题意;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这表明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符合题意;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说法错误;任何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只是

12、对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而非替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全面把握文化传播的知识1.内涵: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内容:知识、信息、观念、情感、信仰等。3.途径: 重要途径:商业贸易(商人、商品) ;人口迁徙(带来习俗、礼仪) ;教育(进行文化传递和交流) ;其他途径: 革命战争(推广文化);亲朋聚会(交流文化);外出旅游(扩散文化)4.主要手段:大众传媒10. 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A. B. C. D. 【答案

13、】C【解析】试题分析: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说明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说法符合题意。说法不对,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不是教育。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1. 近些年清明节,献花、植树、朗诵、折纸船、网上祭奠等文明祭奠形式开始取代放鞭炮、烧纸钱等旧习俗,成为很多地方人们寄托哀思的方式。这给我们的启示A. 文化的发展必须否定传统B. 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C. 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D. 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变迁被现代文明所取代【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用

14、献花、植树、朗诵、折纸船、网上祭奠等文明祭奠形式开始取代放鞭炮、烧纸钱等旧习俗,既寄托了人们对先辈的哀思,又可以避免因燃放鞭炮、烧纸钱等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这表明对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B符合题意;文化的发展必须对传统进行辩证的否定,而非是简单的全盘否定,A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传统文化中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传统会被保留下来,只有那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糟粕文化才会被人们抛弃,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2. 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主要是A.

15、 文化的继承B. 文化的创新C. 文化的发展D. 文化的交流【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特征。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能够保留至今就是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A正确;B、C、D均与材料不符。故本题选A。13. 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时说:“此所谓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午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金复古,别立新宗”这段话告诉我们对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必须A. 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