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57196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8年下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满分:150分 完成时间:150分钟 第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中秋文化寻绎 张之为上海博物馆馆藏唐月宫镜中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时令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演变为民俗节日,据现有资料考察,是唐代的事。唐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奠定了流衍至今的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开元十七年,玄宗将自己降诞之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唐会要卷二九)。这是唐代最重要的大节,举国欢庆。庆典

2、上,玄宗要向四品以上的官员赐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奉宝镜。这些镜子被称为“千秋镜”。“月宫镜”就是千秋镜的一种,纹饰上或有明显的月轮图案,或刻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唐代月宫镜中出现的形象系统与今日所流传的基本一致,说明当时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已经成熟。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玄宗游月宫的故事,约略如下:开元年间的中秋十五日夜,玄宗在宫中玩月,被一名叫罗公远的异人接引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玄宗于是密记其声调,归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太平广记卷二二)这则材料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它揭示了从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契机。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之后,

3、暗示了玄宗死后,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两者的民俗记忆互相勾连: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中秋文化同样渗透到了文学领域中。赏月是中秋节俗的核心,唐诗当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咏月诗。其实“月”是诗歌最古老的意象之一,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的经典咏叹。但唐代的咏月诗有其独特之处。翻检全唐诗,常见八月十五“与诸公望月”“同诸客玩月”“与某某赏月”这样的题目,还有多人燕集,同题共作的。这充分说明唐代中秋的赏月活动不再是个人行为,已经群体化,形成了节俗。同时,唐咏月诗中开始非常密集地出现

4、月宫、桂、蟾蜍、玉兔、嫦娥等神话意象。这种前所未见的现象,是唐代月神话影响力扩大的直接反映,它已经渗入了文学创作,并逐步生成固定的意象群。最值得关注的是,唐咏月诗不但吸收了月神话的元素,在主题表现上,也超越了朴素的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教情感,越来越重视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早在千余年前的唐代,中秋文化已经深入了中华文明的肌理。古希腊苏格拉底曾有“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宣言,实际上,无论中西,对拥有深厚积淀的灿烂文明古国,考镜源流、追溯历史,不仅是寻根、体认自我,更是为了传承、发展与未来。 (摘编自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中秋节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在

5、唐代,也经历了一个由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过程。B 从唐代月宫镜来看,人们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在当时已经成熟,镜中已出现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C 千秋节与中秋节在民俗记忆上是互相勾连的,比如,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等。D 唐代的咏月诗有其独特之处,表现之一就是在诗中前所未有地出现了月宫、桂、蟾蜍、玉兔、嫦娥等神话意象。2. 下列对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认为,根据现有资料,中秋节成为种民俗节日是唐代的事。唐代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奠定了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B 文中太平广记中的一则玄宗游月

6、宫的故事,暗示了唐玄宗死后,千秋节转为中秋节,同时还暗示了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C 唐代的咏月诗表明,月神话已渗入文学领域,神话中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教情感已逐渐被诗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超越。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从器物、故事材料、文学三个方面,论证了唐代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中秋文化已经深入到中华文明之中。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太平广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述:“玄宗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这其中带有明显的月神话的元素。B 作为中国诗歌中的古老意象之一,“月”大量出现在唐诗的诗篇中,其中不少诗篇记录了中秋赏月的节俗,有助于后人探寻中秋

7、文化。C 中秋节俗中对明月的玩赏行为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审美因素,表明了人们已经艺术地审视月宫这一神话世界了。D 中秋文化已经深入了中华文明的肌理,之所以追溯中秋文化,就是为了找寻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并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征 服陈忠实夜已深,天很黑,田野悄悄静静,使人透不过气来的闷热散开了。南葫芦攥着一柄钢叉,死死盯着那个贼。那贼正蹲在菜园地里。南葫芦渐渐看分明了,那是南红卫。高中毕业生,把书念到狗肚里去了。你在南村扯旗造反,整南恒的二爸南恒今年当了队长,有你好受的,等着!只见南红卫拔了一堆葱正往外转移。南葫芦突然

8、出现在他面前,举着钢叉。南红卫一惊,接着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势。南葫芦把钢叉收回,呵斥说:“走!见队长!”倒霉透咧!南红卫边走边想。队长南恒是他的对头。看你南恒怎么揉搓我吧。“文革”中,我整了南恒二爸又怎么样呢?南恒二爸在“四清”运动【注】中,把我南红卫的老子整得还不惨吗?那年正好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分数够了,政审通不过。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队长南恒惊醒了。他披上布衫,出来开门。问:“啥事?”“光彩事!”是葫芦的得意的调门。南恒明白了:南红卫偷了南葫芦承包的大葱。黑暗中,这十二张嘴也辩不倒的南村文化最高的农民站在那里,把脸摆到另一边,任南葫芦挖损。“哈呀!葫芦叔”南恒习惯地用食指顶顶鼻头,笑了,“

9、红卫是我派去的”“你说啥?”南葫芦打断他的话。“我派他去拔葱的。”南恒肯定地说。“你”南葫芦张着嘴,合不拢了。“我想看你到底负不负责任。”南恒仍然平静地说,简直跟真的一样。“噢!这”南葫芦一下泄了气。南红卫转过脸,发出两声尴尬的笑声。三人散后的好一会儿,南恒又听到有人敲门。南恒拉开门闩,一眼瞅见门口站着南红卫,忙问:“你还没睡?”“睡不着”“好,咱俩扯扯。”南恒热情地说。于是俩人走到街巷里。“刚才那事,你下一步准备咋办呢?”“没有下一步。”村巷里只有他俩的脚步声。田野里比村巷里亮多了,清凉的带着湿漉漉的水气的夜风,吹得人心胸里好舒畅,河滩里无名水鸟单调的叫声,更显出田野的寂静。两人在大路边坐下

10、。“你为啥不整我呢?”南红卫突然转过头问。“我不想整任何人。我今年当队长,能不能把南村的事办好,是另一回事”。“你刚一上台,把你堂哥整惨了,”南红卫说,“对我,你咋这么客气?”“我堂哥挪用公款,不能不整!你呢?我想拉你进队委会,把你的面皮扒光了,就不好用了。”“把我拉进你的班子?你是怯那些在“四清”运动中挨了整的人,是不是?”南红卫反问。“对。”南恒承认了。南红卫得意起来:“我早就看穿了你。”“你先别得意,”南恒说,“你只说对了一半。”“那一半是啥?”南红卫问。“你有文化,有本事,对村里有用处。”南恒说,“你当队长那几年,队里烂了,穷了,也有当时社会的原因。你有几件事办得好,比如办秦川牛场、办

11、砖场”“甭提了!”南红卫叹了口气,“一样也没成。”“不成的原因,关键就在你只依靠你的那一股势力,把另外几股势力当敌人。”南恒说。南红卫沉吟半晌,不得不承认。“你宁可南村继续烂下去,也不能容忍我南恒当队长!”南恒毫不回避。既然谈开了,就索性说个明白。“痛快!我承认。”南红卫激动地站起来,“我今晚来找你,就是想听你说句实话。”南恒也站起来,“不整你,就是这原因。”“我这号人吃软不吃硬,”南红卫表白说,“其实,真正厉害的,是你老弟这号人!”“甭勾心斗角了!老哥!”南恒也诚恳地说,“斗了十几年了,斗得大家碗里一天比一天稀!”“南村不是没能人!”南红卫说,“却把本事花到勾心斗角上去了。”南恒扶一下眼镜,

12、高兴地叫起来:“这才是一句实扎扎的话。再往下说呀!”“完了。”南红卫说,“我睡不着。你包庇我,比罚我更叫人羞愧。我找你,就是想说这句话”“好了,不说这事,”南恒说,“告诉你吧,我准备重办秦川牛繁殖场,这是独门生意。你准备一下,县里物资交流会就要开了,你去给咱物色几头纯种秦川牛回来。”“那没问题!”南红卫说,“我研究过秦川牛!”“咱俩可要共事了”南恒说。“要共事就共到底”南红卫说。繁星在不知不觉中隐匿起来了,湛蓝的天幕上,只有几颗很大的星儿,发着红蜡头似的光,晨风轻轻掠过田野,黎明了。【注】“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开展的教育运动。初期在农村“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

13、城乡“清思想、清政治和清经济”。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对南葫芦的语言着墨不多,但言简意赅。“走!见队长!”刻画出南葫芦的强势;“光彩事”运用反语,刻画出南葫芦内心的得意。B 小说采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内心独白的形式,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真实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C 小说一明一暗地写了两人之间的“征服”,南恒对南红卫是“软征服”,南红卫对南恒是“暗征服”,一明一暗,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D 小说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具有生活气息与农村特色,另外如“啥”“实扎扎”“甭”“咋”这些词语的运用,又使小说带有地域色彩。5.

14、小说中三处画横线的环境描写颇显作者的匠心,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指出其作用。(5分)6小说在刻画南恒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15、。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