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高二语文B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56517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04高二语文B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04高二语文B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04高二语文B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04高二语文B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04高二语文B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04高二语文B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04高二语文B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试题(B)参考答案1.C【试题分析】知识角度:了解常见设题陷阱: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是非颠倒、强加因果、超前判断、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仔细比对原文与选项,揣摩意思是否有差别。A项,“这两种制度均衡并存在汉初政权内”说法不对。文中没有说“均衡”。B项,两类人中“职业经理人”的功劳大于大小“股东”无中生有,“封侯拜相”只是功劳最高的人,且“所以”因果关系不成立。D项,因果不当,刘邦取消异姓诸侯王的主因是害怕他们造反。能力角度: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A【试题分析】知识角度:“集中论述汉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分封同姓王这个问题”表述不当,这篇文章重点论述的是汉

2、初郡国并行制度的演变过程,文章只在第三段略微论述了一下同姓王分封的原因。能力角度: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是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A【试题分析】知识角度: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认真比较,发现表述不同之处,分析判断正误。A项,“都是刘邦的权宜之计”不对,分封同姓王并不是权宜之计。能力角度: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C【试题分析】知识角度: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理清人物与事实,把握主旨,关注语言和表现手法。“表扬了三个孩子的作文说法不对,从文中看,没有表扬第二个孩子的作文。另外“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无中生有。能力角度:

3、本题考查是对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1)“角峰上”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飘动的白云”营造出一种优美和谐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2)“角峰上飘动的白云”是文中“我”对孩子的称谓,照应了小说的相关内容。(1分)(3)把孩子比喻成“白云”,写出了孩子的纯洁、天真。以此作比,希望孩子站得高、看得远,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分)【试题分析】知识角度:从结构上、内容上(景物描写)和小说主题上组织答案。还要注意问句的特点和对读者的作用。能力角度: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标题的好处。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6.不能删去,(1)最后一段交代了三个孩子的命运,使故事情节更加完

4、整;女孩回来考察,搞乡村旅游,照应了前文对角峰美丽景色的描绘。(3分)(2)三个孩子考上大学,说明“我”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非常有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小女孩回报故乡,升华了文章的情感。(3分)可以删掉,(1)以“高高的角峰顶上飘动的白云”结尾,呼应题目,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2分)(2)故事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2分)(3)小说的人物形象已经塑造完成,主题不言而喻,加上最后一段显得过于直白。(2分)【试题分析】知识角度:注意从主题、情节和人物等角度组织答案。如果不同意删掉,重点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如果同意删掉,重点分析倒数第二段结尾的作用。能力角度:命

5、题人考查的是探究文本情感、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7.B【试题分析】知识角度:本题考查对材料主要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考生要仔细比对原文与选项。揣摩意思是否有差别。“福耀玻璃成功研制出属于中国人的汽车玻璃”混淆时间,研制出属于中国人的汽车玻璃在前,福耀玻璃成立在后。能力角度: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概念,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C【试题分析】知识角度:阅读选项,迅速找到对应的原文信息,细读比较,准确判断。C项,“曹德旺认为慈善与金钱没有关系”错,以偏概全,原文说“捐多少钱并不重要”。能力角度: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第一

6、问:曹德旺要用实力证明评委把“安永全球企业家奖”颁给他是正确的,同时要把企业发展壮大,为国争光;(2分)这句话体现了曹德旺强烈的爱国心、责任感。(1分)第二问:(1)百折不挠,不怕困难。做生意多次失败,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身无分文,从头再来。研发汽车玻璃经历多次失败,最终不屈不挠走向成功。(2)善抓机遇,大胆投入。抓住机会,承包玻璃厂,看到汽车玻璃的暴利,开始研发汽车玻璃,花费108万美元,买了一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3)追求卓越,永不停止。赚了三千元,并没有满足,继续扩大投入;承包玻璃厂到研发汽车玻璃,再到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厂家,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4)目光锐利,沉着应变。敏锐

7、的看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及时进行资产整合,优化了产业结构。(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试题分析】知识角度:答案分散在材料一和材料四中。从他对待失败的态度,对待危机的态度,对待成功的态度和对待机遇的态度四个方面概括。能力角度: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l0. B【试题分析】知识角度: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可运用标志断句法、语法断句法、语意断句法,注意句首、句末虚词,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推断。“何谓忠”是一完整的句子,“天下因缘生法”及其后是对“忠”的阐述。“故忠不必学而至于忠”意为:所以不必学忠而自然能忠。由此可断定B项为正确选项。原文标点为“何谓忠?天下因缘生

8、法,故忠不必学而至于忠,天下自然,无法不忠。火亦忠,眼亦忠,故吾之见忠。”能力角度:命题人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11.A【试题分析】知识角度:平时做好文言常识储备,通读全文,理解内容。结合句子,调动积累,仔细辨别,“有固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错误。能力角度: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12.A【试题分析】知识角度: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言文阅读段大意,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细心辨析。“从早到晚始终抱在怀里,可谓亲密无间”的只是水浒传,并不包括“四书”。能力角度: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1)第二

9、年我十一岁,身体时常闹些小毛病。病情发作时,我总是请假离开私塾(不去上课)。(“明年”“作”“告假”各1分,句意2分)(2)十年穷究事理而一朝融会贯通了,他用一支笔写百千万人,本来就不当成难事了。(“格物”“物格”“固”各1分,句意2分)【试题分析】知识角度:在把握全篇整体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文理解确定句意,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握关键词及特殊句式。可运用课文联想法、成语联想法、代入法等解读重要实词。注意“换”“调”“留”“增”“补”“删”。(1)注意“明年”“作”“告假”。(2)注意“格物”“物格”“固”。能力角度: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我十岁时才进家乡

10、的私塾,随着大家照例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书,也不明白书中的意思。第二年我十一岁,身体时常闹些小毛病,病情发作时,我总是请假离开私塾不去上课。我既不喜欢玩耍,大人也不许我玩耍,仍然用看书来消磨时光。我读到的俗本一百回的水浒传,都是我十一岁病中的收获。水浒传无论早晨、无论晚上我始终都抱在怀里,我和水浒传可以说亲密无间了。我还记得十一岁读水浒传以后,对于书就有了无所不看的势头。我实际上何曾读过什么书,只是心里想象书的内容,然后就拥有它罢了。然而就现在想起来,也实在不是错误。天下的文章,没有超过水浒的;天下穷究事物之理的君子,也没有超过施耐庵先生的。学者果真能澄清心怀专心致志推究事物的道理,阐发彰明所

11、获之理而写成文章,难道不能跻身于一代文化之林吗?然而只要能够善于读水浒,成为那样的人就绰绰有余了。水浒所叙述的,有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性情,各人有各人的气质,各人有各人的相貌,各人有各人的语言、声音。如果用一个人的手去面几个人的面孔,那么画上的这些人物将会有些兄弟般的相像,一个人吹出几个声音,这也免不了会有重复的感觉。施耐庵用一个人的心酝酿这些人物,而一百零八个人各有各的精妙之处,不是别的,十年穷究事理而一朝融会贯通了,他用一支笔写百千万人,本来就不当成难事了。推究事理也有方法,你应掌握这个方法。推究事物之法,以忠恕为门。什么叫做忠?天下万物之生成是自然因素所决定的,所以不必学忠而

12、自然能忠,天下自然无法不忠。火是真实的,眼是真实的,所以我看到的也是真实的。钟是真实的,耳朵是真实的,所以我听到的也不是不真实的。我既然是真实的,那么推知别人也是真实的,盗贼也是真实的,狗和鼠也是真实的。盗贼、狗和鼠没有什么不是真实的,这就是所说的恕。然后就能融会贯通,再以后就能够完全了解人的性情,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这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现在的人,我了解他们,他们首先是不知道天下万物之生成是自然因素所决定的这一道理。不知道天下万物之生成是自然因素所决定的这一道理,就是不知道忠。不知道忠,又怎么能知道恕呢?这就如同是一个人生了两个孩子却不能自己解释(孩子长相不同的)原因。忠恕,是衡量万物

13、的斗和斛;因缘生法,是裁剪世界的刀和尺。施耐庵左手拿着的好比是斗和斛,右手拿着的好比是刀和尺,而仅仅叙说一百零八个人的性情、气质、相貌、语言和声音,只不过是忠恕应用的小小的一方面罢了。14.CE,选C得3分,选E得2分。【试题分析】知识角度:C项,“狼蕃”是当时对处在敌对状态的吐蕃的蔑称。E项,“用语华丽精美,笔法铺张”错。能力角度:命题人考查的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对作品语言艺术的赏析。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5.(1)词中塑造了英勇善战、忠君爱国的“神将”形象。“神将”使得诸蕃远远地表示钦敬,不敢进犯,“麒麟阁”上早已有了他的名字。(2分)(2)“神将”向大唐朝效忠,把

14、朝见皇帝称为“拜圣颜”,表明自己对大唐天子的崇敬。(2分)(3)“神将”只恨吐蕃把道路隔断,使得他们不能向朝廷倾诉衷肠,流露出其对唐王朝的深厚感情。(2分)【试题分析】知识角度: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要结合题干所限定的人物,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作答。赏析时,注意词中对神将形象塑造的句子,从而理解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并注意结合题目作析。能力角度:命题人考查的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贤评价D。16.选读(1)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2)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唐诗宋词选读(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命题意图 命题人考查的是默写常见的

15、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试题分析】本题是情景式默写。注意审读题干,把握提示,联想诗句,默写诗句跟题干要求一致,书写要正确,不要出现错字。17.C【试题分析】知识角度: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成语的意思、用法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要了解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如不合语境、褒贬误用、适用对象不对、望文生义等,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上述问题。(1)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合对象。(2)远源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也比喻历史悠久。正确。(3)比肩接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正确。(4)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意见。此处应为“置之不理”。(5)毋庸置疑

16、,意思是不用怀疑。正确。(6)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己久,费尽心思,含贬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对。能力角度:命题人考查的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热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8.B【试题分析】知识角度:A项,不合逻辑。为“关键在于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是否有敬畏之心。”。C项,语序不当。“只有中国”改为“中国只有”。D项,搭配不当,“树立”改为“营造”。能力角度: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要牢记病句的六种类型和相关标志,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9.D【试题分析】知识角度:语言表达得体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合,同时还要注意谦辞敬辞的使用。A项,惊悉”,听到消息后大受震动,多指悲伤之事。B项,“著作”不得体,应改为“拙作”。C项。“惠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