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56356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2018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2018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大量的儒生成为政府官员,从而影响了政府的选官制度。汉魏晋时期的官僚制度以文人为本,武人作为与文人对立的一个社会群体,其入仕升迁变得尤为艰难。两汉选官制度以察举为主

2、体,主要是举孝廉,孝悌、廉政成为政府选官的主要标准,大量儒生通过岁举孝廉进入政府。两汉在察举制基础上还形成了“四科取士”的选官标准,德行、通经两科偏重儒生,而明法、吏能两科则偏重文吏。在此标准下,儒生与文吏构成了两汉官员的主要来源,二者只是专业知识背景不同,但都属文人群体。魏晋时期,察举制度的地位与作用已开始下降,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制度的主体,这保证了魏晋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士族成为政府官僚的主要来源。文化是士族形成的必要条件,士族就是士人官僚的家族,他们凭借雄厚文化而世代居官。士族子弟通常先依门第获得较高的品级,然后入仕升迁,易累迁至高位,而文吏和武人的仕途则举步维艰。魏晋士族不仅是文化

3、的传承与创造者,更成为以文化被授予官职的受益者。作为与士族相对应的武人,往往学识浅薄,既不具备为官任职的条件,也无入仕升迁的资格。东汉末至魏晋,为了适应战争需要,以将军号为代表的武官官号被大量授予军队的长官,同时也会授予文官和地方官。武官官号与官职逐渐分离,以一种加官的形式在国家的官僚体系中扩散。武官官号与具体事务的分离,促使其散阶化进一步地发展。武官的散阶化使武官官号不再是武人的专属官职,越来越多的文人被授予武官官号。对于武人来说,武官的散阶化不仅使武官官号贬值,而且使得他们上升的机会变小。在官僚系统中获得武官官号的文人较于武人来说更具有优势,更容易升迁。晋书甘卓传中的甘卓被授予前锋都督、扬

4、威将军,凭借军功被任命为豫章太守;晋书刘弘传记载的牙门将皮初虽有军功,却不能被授予太守之职。两人皆有军功,而升迁待遇却大为不同,只因甘卓为文官系统,而皮初为武官系统。总而言之,汉魏晋时期是文人社会地位急剧上升的时代,文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升迁流转也较为容易。武人的社会地位则相应地下降,常常遭到文人的排挤和抵制,仕进之途异常艰难。(摘编自潘婷汉魏晋文人政治下的武人升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魏晋时期与文人对立的武人入仕升迁之路异常艰难,主要因为武人学识浅薄。B汉魏晋以文人为主体的选官制度,使武人很难有入仕的资格,少有升迁的机会。C东汉末至魏晋,武官的散阶化促

5、使武官官号与官职逐渐分离,与具体事务分离。D东汉末至魏晋,获得武官官号的文人比其他文官系统的文人升迁流转更有优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汉魏晋选官制度作为立论前提,由此提出武人入仕升迁尤为艰难的观点。B第二段具体阐述汉魏晋时期以文人为本的官僚制度,从而论证了武人仕进之难。C文章第三段用两个事例作对比,旨在阐述武官散阶化使武人升迁之路更加艰难。D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汉魏晋文人政治下的武人仕进尤为艰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两汉孝悌、廉政成为政府选官的主要标准,可见当时的选官制度非常注重德行。B魏晋士族以文化被

6、授予官职,可见,如果武人具有较高的文化就能够入仕升迁。C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如果甘卓为武官系统,即使有军功其升迁机会也会不大。D汉魏晋文人和武人社会地位一升一降反差较大,将会形成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老沙抬头看着太阳马 慧 娟老沙蹲在田埂上不肯回家。中午的太阳在天空像个大火球,烤着他,也烤着他的玉米。他的脑门上全是细密的汗珠,多了就汇成一滴,顺着鼻尖、下巴滴到脚下的土地里。老沙脸上被汗拉出一道道印记,像一条条弯曲的小河。玉米底部的几片叶子已经枯黄,顶部的叶子不由自主地拧了起来。干旱让它们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仍然不能避免枯萎。老沙

7、脚下被汗滴湿了小小的一片,看着玉米无精打采,他的眼睛湿了。他是个勤快的农民,他一直相信只要勤快,土地就不会亏待人。自从搬迁到这个地方,他在这片土地上付出的劳动是别人的两倍。第一年地不平整,别人都凑合着种,老沙不,他叫了辆铲车把地整了一遍,然后平铲车铲出的壕沟又忙了半个月,结果种出的玉米还不如别人家的。第二年,别人还是按原来的方式种,老沙却种起了覆膜玉米。七月高温,覆膜的地非但没保墒,地表温度还比没覆膜的地高,把玉米差点烧死。老沙急了,不眠不休在地里撕薄膜,一时成了别人的笑话。等秋收,玉米又一次不如别人家的好。近两年流行拿平地机平地,老沙又平了一遍地,把所有的农家肥集中到地里,又换着花样给地里上

8、化肥。别人的地锄一遍,他骂着让家里的老婆儿子锄两遍;别人都用化肥车推化肥,他把化肥一把一把丢在玉米跟前,再拿铁掀铲土埋掉。他就不相信,他如此实诚地对待土地,土地还能亏了他?但是现在呢,脚下的土地干得快裂开口子了,急得他想用流出的汗、滴下的眼泪拯救一棵玉米。抬头看着天空,太阳面无表情,云彩也躲得没有一片。儿子出门打工去了,是和他吵了一架走的。儿子说他再这样种地,迟早要饿死在这片土地上。他暴怒:不种地你吃个啥?!儿子说:好多人不种地照样吃香的喝辣的,没见饿死一个,你就知道守着你的地,你守着,反正我不管了。老沙一巴掌扇在儿子脸上,说:你给我滚,不要再回来!老婆和一帮女人去温棚上摘辣椒了,一个小时六块

9、钱。天没亮就走了,棚里温度那么高,一上午挣个二三十块钱有什么意思?可没这二三十也不行啊。老婆十天半个月也能给他几百块,要买农药,要买化肥。老婆今年都没有给她自己买二件衬衫,想到这,老沙有点怨恨脚下这片土地了,它怎么就像喂不熟的白眼狼呢?老沙被太阳晒得头晕,看着远处,大地似乎要着火了一样,翻腾着阵阵热浪。他听见有人喊他,一回头,老婆找来了。老婆头巾上还残留着几片辣椒叶子,衣服后背一片汗渍,眼睛有些失神。老婆抱怨他,这么热的天不在家待着跑出来干吗?老沙哼了一声不愿意回答。老婆看着低头耷脑的玉米,重重地叹口气,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两个人就这样站在田埂上,陪着玉米一起晒着。老沙的电话响了,掏出来一看,

10、是儿子打来的。老沙把电话扔给老婆,老婆白了他一眼接通了,儿子问了一圈家里的事情,然后又问:玉米咋样?电话在免提上,老沙是能听到儿子的询问的,他一下子眼睛湿了,好像受人欺负的小孩看见大人了。儿子继续安慰,玉米已经那样了,让他们不要再难过了,老话说,犁得细,磨得光,真主不慈悯没指望。他在外边已经找到活了,让老沙不要担心,干到年底,一定比玉米的收成好。老沙又一次抬头看着太阳,太阳仍旧面无表情,想着儿子在外面每天顶着太阳要干十个小时的活,老沙开始后悔打了儿子一巴掌。(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7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前两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11、手法,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和土地的干旱,又表现了农民老沙的辛苦与焦急。B老沙总是勤快、实诚地对待土地,却多年收成不好,儿子不愿同守土地,选择出门打工,体现了两代人观念的差异。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外出打工的儿子来电,“老沙把电话扔给老婆,老婆白了他一眼”,就体现了老沙的不善表达和老婆的不满。D文章综合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质朴,非常接地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5小说第段和第段两次写到老沙“眼睛湿了”,请分析他这两次流泪的原因。(5分)6小说以“老沙抬头看着太阳”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

12、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已启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使用新能源汽车是行业的趋势,也是未来出行的必然选择。事实上,很多国家也出台了类似的禁售日程。英国、法国今年宣布将于2040年开始禁售传统柴汽油车,挪威、荷兰更将这一节点提前至2025年。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但相比2016年中国乘用车2500万辆的总产销量,同年新能源汽车50万的销量,仍只是九牛之一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预示着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所以,中国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举措,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深思而行;不是一时变通,而是长久之计。在交通领域,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也

13、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虽然伴有挑战,但只要聚精会神把质量搞上去,新能源汽车总有一天会“大行其道”。(摘编自2017年9月14日人民日报)材料二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销量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信息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趋势分析报告)材料三新能源汽车真的环保吗?从新能源汽车诞生之日起,这一争论从未停止。有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只是把城市尾气污染转移到电厂周边,同时电池回收困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污染转移”质疑,相关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电力来源中,清洁能源发电占到13,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变和升级,未来清洁能源发电将

14、越来越多。电池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目前电池制作材料在不断革新升级,未来最有希望广泛应用的是燃料电池,比如氢作为燃料,燃烧后变成水可实现零排放。同时,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正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重点是电池回收研究。如某企业将市场上回收来的电池在储能电站实现再利用,电池中的锂、钴、镍等金属进行化学回收再利用。“相信未来我们的能源是清洁的,排放是趋零的。”这位专家说。(摘编自搜狐网)材料四近两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车桩充电接口不兼容的情况普遍存在,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低、充电接口安全标准有待提升、充电信息和支付网络安全风险等问题仍然

15、不能忽视。电池的性能是掣肘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从市场来看,续驶里程是电动汽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而电池直接决定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但这一问题不是简单增加车载电池量就能解决,因为这会带来整车设备质量的增加,单位电耗显著增大,随之带来的是碳排放增高。(摘编自2018年1月17日科技日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我国也开始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这是相关部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面向未来作出的选择。B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只要产品质量过硬,新能源汽车未来就会取代传统汽车。C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呈增长态势,且这一趋势将会延续;从增速来看,经历了2016年的波动之后,2017年整体呈上升趋势。D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势必增加电池的需求量,这在给环境保护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相关企业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新课题。E材料一展望了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材料二用具体数据印证;材料三、四则分析了这一领域面临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9从材料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应当怎样解决?(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