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黄昏1人音版简谱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754141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黄昏1人音版简谱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黄昏1人音版简谱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黄昏1人音版简谱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黄昏1人音版简谱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黄昏1人音版简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黄昏1人音版简谱(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丽的黄昏1教学目标 1、营造教堂、钟声、黄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景色,理解歌曲的意境。来源:学+科+网Z+X+X+K2、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在用柔美声音演唱歌曲的基础上,用合适的乐器表现歌曲的意境。来源:学|科|网3、借助柯达伊和奥尔夫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2学情分析 “轮唱”知识的出示,是在二年级下册第6课中预设的两只老虎轮唱实践的基础上,本课才正式进入轮唱知识的学习。基于这样的学生情况,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柯达伊、奥尔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层层递进,通过节奏卡农逐步进入到二部轮唱的学习。来源:学_科_网Z_X_X_K3重点难点 (1

2、)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和用和谐而优美的声音完整表现歌曲。(2)建立二声部概念,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一)空间行走在美丽的黄昏的伴奏音乐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空间行走练习。教师根据音乐的变化,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特点结合身体律动丰富行走的过程。(律动动作:第一乐句:一小节前进一步;第二乐句:原地每两小节打开手臂一次;钟声的部分:原地一小节向左摆动一次身体,一小节向右摆动一次身体)设计意图:整节课在雅致、悠闲的音乐声中开始,师生配合的进教室,在活动中学生感受了音乐的旋律也体验了歌曲的三拍子,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好铺垫,另一方面采取空间行走的形式,真

3、正让学生以最松弛的状态进入到课堂。通过加以变化的走和律动的形式使学生产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律动的设计也是为后面顺利进行二声部的学习做好铺垫,把抽象的和声转变成一个个看得见的动作,让学生体会看得见的合唱。(二)课堂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席地而坐,教师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用口琴吹奏出美丽的黄昏的旋律,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口琴声中,一方面将学生带入一个悠闲黄昏的意境,另一方面继续让学生在流动的音乐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师生交流出示黄昏教堂的图片,教师先用口琴吹奏歌曲旋律一遍,第二遍演唱。新课教学用教堂的钟声进行二声部的音乐游戏活动。(1)围成大圈,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钟声。身体三拍往左,三拍往右

4、,感受三拍子的流动感。师:教堂的钟声清脆、悠远。我们一起来模仿这样动听的钟声吧。叮|咚 |叮|咚 |叮|咚 |(2)练习第二种钟声效果。师:除了悠远的钟声,我们还可以来模仿短一点的更清脆的钟声。叮叮叮|咚咚咚 |叮叮叮|咚咚咚|叮叮叮|咚咚咚|(3)当学生顺利掌握两种钟声效果后,学生围成两个圈,分别模仿不同的钟声,在教师用碰钟的指挥下,学生开始音乐游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二声部练习。(所有的练习都辅之身体律动的配合)当第一次听到老师的碰钟声时,两个圈都是念同样的节奏,第二次听到时变成双声部,再听到碰钟时就又回到同一个声部。叮 |咚 |叮|咚 |叮|咚 |叮|咚|叮 |咚 |叮叮 叮|咚 咚咚

5、|叮 叮叮|咚 咚咚 |叮 |咚 |设计意图:从较为简单的钟声入手,运用了奥尔夫教学手段,进行最简易的二声部的训练,通过这样形式给学生建立二声部概念,以及锻炼学生互相倾听、互相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出示歌词,进行歌词朗读式的卡农练习。(1)学生在教师有感情、有节奏的读出歌词中熟悉歌词,学生轻声跟着念出歌词。加上空间行走时的律动动作,有节奏的读歌词。词:啊那黄昏美丽的黄昏,美丽的黄昏,(每一小节向前走一步)听那钟声美妙的钟声,美妙的钟声。(原地完成每两个小节手向内向上打开)叮咚叮咚叮咚(原地完成每一小节身体分别向左向右倾斜)(2)学生分成小组,围成内外圈,进行二声部练习。第一声部:啊那黄昏美丽的黄昏

6、,美丽的黄昏,(每一小节向前走一步)听那钟声美妙的钟声,美妙的钟声。(原地完成每两个小节手向内向上打开)叮咚叮咚叮咚(原地完成每一小节身体分别向左向右倾斜)第二声部:啊那黄昏美丽的黄昏,美丽的黄昏,听那钟声美妙的钟声,叮咚。(动作要求同一声部,部分动作减少遍数)设计意图: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作为人声,它与歌唱在生理和发生原理上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如呼吸、吐字,音色的变化,在歌唱教学中运用语言作为准备的教学,再利用奥尔夫的教学手段,摆脱了多声部教学必须通过和声的训练方法。并结合律动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学生二声部的概念,延续了进教室时的律动动作,学生是十分熟悉的,为后面顺利进行二声部的学习埋下伏笔,

7、学生间的合作是用心感受,且能用眼睛观察到的。揭题美丽的黄昏出示歌谱,在教师引导下唱旋律。教师借助柯达伊手势,指导学生的音准,并引导音色、歌唱发声的位置等。教师范唱,学生模唱。(每两个小节)师生接唱,熟练后,互换(教师一小节,学生一小节)完整演唱曲谱。设计意图:借助柯达伊手势,唱准、唱好每一句旋律,为后面的歌曲学习打下基础。来源:Z。xx。k.Com填词演唱歌曲。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音准、音色、歌唱发声的位置等。6、学生围成一个大圈演唱歌曲,并辅之律动的动作,教师对音色、音乐情绪予以指导。设计意图:完整的感受、演唱作品,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二声部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分成内外圈,

8、辅之律动动作,进行二声部的教学。学生自由的组成内外圈,提前给出要求:就近找伙伴,且往人少的地方去。内圈为第一声部,加上律动绕圈做单独的练习。外圈为第二声部,加上律动绕圈做单独的练习。两个声部进行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设计意图:根据奥尔教学的法则,在原有层层递进的步骤中,学生已经能够较好的完成单声部的演唱,前面也做了很多的二声部的合作,在这一环节,顺理成章的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二声部的演唱。引导学生加入铜钟、三角铁以及钟琴的伴奏,结尾处做渐弱渐慢的处理。设计意图:丰富整个作品的内容,使得歌曲更为丰富,让学生除了学会配合,更多的是通过多种方式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来源:学.科.网Z.X.X.K完整呈现作品。在原来内外圈的基础上,选出部分学生成为最内圈圈,作为乐器组,其他两个圈不变。完整的表演歌曲。设计意图:完整的演绎作品,让学生完整感受作品的同时,体会完整表现作品的成就感。(四)课堂小结,下课并随音乐离开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