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音乐教案反思嘹亮歌声人音版简谱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75410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反思嘹亮歌声人音版简谱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反思嘹亮歌声人音版简谱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反思嘹亮歌声人音版简谱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反思嘹亮歌声人音版简谱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反思嘹亮歌声人音版简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音乐教案反思嘹亮歌声人音版简谱(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音乐会:嘹亮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感受自然界的声音现象与音乐形象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音乐; 2、通过回声游戏,以及歌曲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轮唱与合唱技能; 3、从游戏到歌曲的学习,完成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了解轮唱与合唱;并能用平稳、悠长的气息,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 教学重点:优美、有力度层次的轮唱与合唱 教学难点:合唱 一、情境导入 回声游戏: 1、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猜猜画面上的女孩子在干什么?(对着山谷大声喊,叫做喊山) 你知道喊山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吗?(产生回声) 2、我们来做个回声的游戏好吗? 远山回声:(出示课件)当我们对着很远的山

2、大喊的时候,喊完就会传来回声,有时,还要过一会才会传来回声。面对翠绿起伏的大山,让我们一起来喊:“大山你好!”回声与喊声比怎么样? 按节奏做喊山与回声的游戏。(注意喊山与回声的力度对比,强调喊山是的声音位置) 近山回声:当两山相隔比较近时,我们的喊声未落,回声已经响起了。 (出示课件)分组做喊山与回声的游戏。 听,对面山上的女孩子们在唱了,我们来做她们的回声好吗?(加入轮唱部分旋律音高,做回声练习,先做远山回声,再做近山回声,唱足全音符的时值。) 看老师的柯达伊手势做和声练习。 二、寓教于乐 学习歌曲: 1、欣赏范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嘹亮歌声,(课件)说说这首歌是怎样演唱的? 这首歌什么地

3、方比较难唱?为什么?(介绍轮唱与合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而合唱是同时出现,演唱不同的旋律。 2、教唱歌曲 教师范唱 根据之前聆听成果帮助学生纠正唱错之处,教师可进行带唱(特别是最后两声部的地方) 完整地唱好第二声部 播放范唱,学生演唱第二声部,初步感受轮唱 通过体验找出不足之处,进行加强:教师伴奏,学生巩固 再次与范唱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3、学唱第一声部。 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

4、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教师伴奏,学生视唱(重点教唱最后一句,避免高低声部旋律地混淆) 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4、完整体验轮唱 师生合作唱轮唱 在教师指挥下,全班分为两部分进行轮唱(注意进入的准确性及结束句的音准) 进行纠正、整理、巩固: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好自己声部地同时还要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包括轮唱)的关键。 完整正确地轮唱:要唱的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三、创造表现 歌曲处理: 加快速度,用歌曲原速演唱; 唱出声部间的力度对比; 气息平稳、悠长; 唱出乐句的感觉。 6、教师指挥,学生随音乐有表现力地分部轮唱、

5、合唱。 四、完美结课 (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我们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当我们面对连绵起伏、满眼翠绿的群山时,我们用语言也无法表达我们激动的心情,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嘹亮的歌声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让我们在悠扬、嘹亮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吧。 教学反思: 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 的审美体验能力。同时音乐学科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听、唱、奏、演、舞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来感知、体验、鉴赏、表现音乐的美。本课就是通过初步学唱歌曲嘹亮的歌声,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体验歌曲所描绘的少年儿童在山谷中引吭高歌,以及山谷回声的情景。进而培养学生 的音乐审美能力、

6、音乐实践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久而久之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反思本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 设计层次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课以过初步学唱歌曲嘹亮的歌声为主要学习内容,共设计了四个部分;第一个复习部分有两个环节,学生们以明亮的声音、优美的情绪,复习了歌曲摇船调;然后教师将歌曲合唱部分中的和声进行,改编成练声曲。这个过程既让学生做了发声练习、合唱训练,同时又为歌曲的学习作了铺垫,一举两得。感受部分有五个环节,其中,游戏“山谷回声”,由高低声部分别用“lu”哼唱教师用口风琴吹奏的歌曲主旋律片断,并以“回声”的形式表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师生互动的能力,同时,解决了旋律中六度、七

7、度大跳音程难点。在听、辨、演环节,要求学生能听辨出旋律中的典型节奏型,并能用律动表现,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小组尝试用律动表现,学习扣人心弦、趣味盎然,同质编组培养学生 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及音乐创造性思维,又给学生的合作、创造搭建平台。教师的指导更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效度”。 2、灵活运用同质和异质的编组,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在“识读乐谱”部分提出,小学中高年级要“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唱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能够识读简单乐谱”。识读乐谱的能力是逐步培养的,传统的“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方式,虽然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歌曲,但读谱能力得不到培养。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轮唱与合唱。全体学唱高声部是唱好轮唱的基础;因此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运用异质小组合作形式-在声部长的带领下分组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自学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声部长的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巡视时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而课后留给学生的回味是长久的,短短的35分钟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才能达到“声、情、趣”的统一?方法与运用的巧妙结合才会产生更佳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