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科学说课稿看不见的空气人教版新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754057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科学说课稿看不见的空气人教版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上科学说课稿看不见的空气人教版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科学说课稿看不见的空气人教版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科学说课稿看不见的空气人教版新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年级科学看不见的空气说课稿看不见的空气说课看不见的空气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单元第六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以学生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空气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创新思维。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从证明空气存在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空气的存在;通过“捕捉”空气和移动空气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空气占据体积和可以流动的性质。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提问、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科学探究活动,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情感和态度。一、我确定的教学方向三目标一重点1、科学知识目标:能用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通过各种实验活动,认识空气的性质。2、能

2、力培养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4、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究活动,了解空气的存在、流动及空气占据的空间。二、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三活动一讨论活动一:空气在哪里?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用间接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认识到空气这种物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活动二:“捕捉”空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将空气装起来,然后充分运用感官去感觉空气,使学生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通过描述,学生头脑中的空气会由零散的表象向概念化

3、的方向发展。活动三:转移空气。通过本活动,学生可以清楚观察到:气泡的上升和杯子水面的下降,领悟到空气是能够的转移,进而进一步认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学生在实验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讨论:空气占据空间吗?经过前面的一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讨论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空气是确实存在的,并且占据一定的空间。三、我采用的教学理念三突出一提高1、突出探究这个中心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研讨时间,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本课的三个活动中,我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猜测、观察和研讨,让学生亲历猜测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知

4、识的同时,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情感和态度。2、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其实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观察、实验、交流方式只要是学生喜欢的,都应该支持。学生的眼光是独特的,教师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观察比较结果,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应该鼓励。3、突出实验这种手段实验是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实验更能为课堂创设出浓浓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本课开展的三个活动和一个讨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敢猜测、肯合作、肯交流,将动手、动口、动脑融于一体,学习兴趣高昂。4、提高学生观察、推理、实验的能力本课是一节实验课,实验从证明空气存在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了解“空气在哪里?”;通过“捕捉”空气和转移空气的过程,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和可以流动的性质。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操作,交流汇报,得出结论。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观察、推理、实验的能力。以上一些,是我个人不成熟的做法,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恳请各位专 家和老师批评指正,我将不胜感激,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