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51691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一幅关于俾斯麦的讽刺漫画,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中符合该漫画主旨的是() A德意志各邦能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B首相拥有行政权主持帝国政府C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有权提出法案D首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2.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广大工人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了英勇斗争,组织进行“合法的”选举斗

2、争和议会外斗争,揭露俾斯麦内政外交的反动性,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等活动,在严酷的条件下顽强地坚持了12年,终于在1890年赢得了废除反社会主义非常法的胜利。这表明在德意志帝国()A代议制是专制的工具B工人阶级获得了立法权C民主力量在不断增强D专制势力成为强弩之末3.“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恩格斯的这一分析,主要是基于()A唯物主义B时空观念C史料实证D历史解释4.1871年8月31日,保皇派梯也尔就任法国总统,在与君主派和共和派进行辩论时,他说:“共和制存在着

3、,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要么是保守的共和国,要么就不要共和国”对此合理解读是()A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B无产阶级影响法国政治进程C梯也尔时代的法国政局混乱D资产阶级各派力量最终达成了妥协5.英国政府与议会围绕“脱欧”程序主导权问题产生分歧。政府表示,启动“脱欧”程序由政府自行决定。议会议员则主张政府“脱欧”需议会批准。对此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这体现了英国()A分权制衡原则B行政权在议会C首相没有实权D政治协商原则6.1711年,英国下院通过对法停战法案,但被在上院占据多数的辉格党贵族所阻挠。为此,安

4、妮女王于当年年底一次将12名托利党人封为贵族,改变了上院党派力量对比,使英国退出了战争。这说明当时英国()A国王仍拥有一定权力B权利法案遭到破坏C上院的权力大于下院D国王权力高于议会权力7.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段话旨在说明()A采用间接民主形式有诸多优势B代议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专业人士治国可避免多数暴政D国家实行代议制的可能性8.1776年,出席“大陆会议”的各邦代表在独立宜言中庄严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

5、理应成为自由独立之邦,解除它和英王的一切政治关系,及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这表明当时北美“各邦”()A主张建立联邦国家B属于军事联盟国家C未形成统一国家概念D希望建立统一战线9.托克维尔说:“一个中央政府,不管它如何精明强干,也不能明察秋毫,不能依靠自己去了解一个大国生活的一切细节。”这表明他主张()A尊重人民主权原则 B实行三权分立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进行地方分权10.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换约”事件()A使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内地B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D促使清

6、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11.1860年,外国公使驻京。恭亲王奕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只同意设“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但奕认为如此洋人“饶舌必多”,奏请去掉“通商”二字。这表明()A公使进京有碍清廷内政B对外通商尚未达成共识C筹备洋务引发朝野纷争D国际交往理念亟需改变12.郭廷以认为中国近代某运动“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该“运动”()A以维护清廷的统治为核心目标B是迫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自发抵抗C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D客观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13.太平天国举行科举考试,要求白话写作,题目选自圣经、基督教论著和太平天国诏书,如 “耶稣舍命

7、待何为”;考生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师等;科试中榜率高,如湖北一次科试,1000名考生800人中榜。此科举考试()A弥补了传统科举制的不足B推动了白话写作成为主流C使基督教取代了儒家地位D无法起到举才选能的作用14.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 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A军队贪污腐败盛行B洋务派任人唯亲C军队指挥体系落后D舰队数量的过多15.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

8、国”思想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16.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是()A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B开始出现“西学东渐”局面C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17.“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仍合满、汉、蒙

9、、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说明()A清政府主动谋求社会变革B民主共和制成为必然趋势C封建的专制制度行将结束D袁世凯创建民国临时政府18.1911年11月,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该规定()A意在化解革命危机以维护皇权B顺应维新派施行新政的呼声C具有西方分权制衡的本质特征D开启了晚清预备立宪的进程19.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实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C革

10、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20.台湾著名时政评论家李敖认为:“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的解释最恰当的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运动初衷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21.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

11、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策略B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C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22.1926年至1927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地都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A农民已成为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B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C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迅速传播23.1934年,红七军团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从中央苏区向闽、浙、赣、皖诸省挺进,后与新红十军会师,开辟了浙闽边根据地。其意图是( )A.配合苏区第四次反“围剿”B

12、.缓解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C.威胁苏杭等日伪中心城市 D.保护淞沪战场的战略侧翼24.下图为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示意图,这一战役是() A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组织的重大会战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C发生在敌后战场的一次大规模战役D日军三个月计划破产的标志25.下表是对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28个县88个村的统计,中农的户数、人口、占有土地变化情况,除此之外其它县也出现类似变化。这可以反映出() 年份 中农户数 中农人口 中农占有土地亩数 1937 5,184 29,401 94,184 1941 6,347 32,680 106,845 1942 6,547 31,882 106,630 A该区城土地改革非常彻底 B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封锁C根据地的土地政策和经济建设取得成效 D地主依然为土地革命打击的主要对象26.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的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27.恩格斯说:“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