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年与闰年沪教版(2015秋)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748438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年与闰年沪教版(2015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年与闰年沪教版(2015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年与闰年沪教版(2015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年与闰年沪教版(2015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年与闰年沪教版(2015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年与闰年沪教版(2015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年与闰年沪教版(2015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年、月、日平年 闰年教学设计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112页例3、例4及练一练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年、月、日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年、月、日”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实际意义,能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能发现月历表中日期排列隐含的规律,并能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难点是理解连续几天的日期和,求具体日期的道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一方面,给学生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指导和必要的讲解。而平年和闰年的抽象性更强,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但对于公历中的平年

2、、闰年可能只有极少数学生有一点点认识,所以教学素材的选取要注意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入手,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逐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特征和每四年一闰的道理,通过合作探究准确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对于学生知识层次还达不到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进行补充。整个过程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的渗透。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是比较活跃的,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和动脑去体验学习的快乐,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完成课堂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学生对于电子白板中基本的书

3、写笔、清除、拖动、漫游等功能可以熟练操作,这也是本节课学生能参与学习活动的必备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平年和闰年,能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平年、闰年以及探索月历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月历表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教学重点:会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能发现月历表中日期排列隐含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根据连续几天的日期和,求具体日期的道理。教具准备:(希沃白板5)课件、视频(闰年的来历)、随堂练习 多媒体使用策略:本节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融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感觉到内容直观、有趣和充实。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用到的资源如下:1、视频:让学生在语音中了解闰年的来历,加深再认识。2、文本资源:使用随堂练习文本,让学生直接在文本上答题,便于学生及时订正,并使用检测练习题,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了解,以便查漏补缺。3、白板资源:充分利用白板中的书写笔、清除、拖动克隆等功能,及时捕捉学生精彩的发现,有效地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同时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做好铺垫1、填一填、(1)一年有( )个月。 (2)1、3、5、7、8、10、12每月有( )天 。(3)4、6、9、11月每月有( )天。(4)二月有( )天。 (5)一年

5、有( )天。2、引言板书课题:平年 闰年(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发出2月有两种天数,一年也有两种天数。为新课做好指引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平年和闰年。(1)课件出示2015年、2016年2月份的月历(2)认真观察 2月份的月历,你有什么发现?板书: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设计意图:通过月历表,让学生在情境中收集信息并解决问题,体现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学生的兴趣。)2、寻找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课件出示2000-2008月历表并出示活动要求:(1)认真观察2月份的月历表。(2)独立在统计表格中填写出平年、闰年 。(3)认真观

6、察,你发现了哪些规律?(4)把你的发现在组内交流。(5)汇报交流结果(学生汇报,教师补充指导。)发现的规律: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3个平年。根据这种规律探索出闰年年份都是4的倍数和判断闰年的方法。并通过视频让学生明白闰年、平年的来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做完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3、加深对平年和闰年的再认识。(1)说说下面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1949 1997 2008 1900(2)质疑1900年是4的倍数,为什么却不是闰年?(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把学生直接带入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感受到大自

7、然的神秘和科学的严谨性。)三、巩固练习1、利用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说一说自己出生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18岁那一年呢?2、猜一猜:小亮今年12岁,他才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他的出生日期吗?四、探索月历中的规律1、出示图(1)2012年2月的月历表提出问题: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几号?第二个星期六是几号?第3个呢?让学生找出这个月的星期六,并在月历表上圈出来看看有什么规律?总结:相邻两个星期六相差7天。出示兔博士的问题:下个月10号是星期几?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推算,交流推算方法。2、出示图(2)提出问题:观察月历表中虚线框着的4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思考,启发学生发现:“对角上两个数的和相

8、等”。然后鼓励学生框出9个数,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3、出示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计算,在月历表中检验自己的结果。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想法和做法。(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了解月历表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梳理收获,反馈评价同学们,说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课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六、小结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七、课外拓展用所学知识,同桌合作尝试制作2019年的

9、年历表。八、板书设计平年 闰年平年:2月28天 一年365天闰年:2月29天 一年366天年份数4(后两位数4)整百年份数400(四年一闰,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相邻两个星期六相差7天对角两个数相加和相等教学反思:教学中本着为学生快乐学习,获取新知为目的,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发现、交流、验证等活动来获得新知。这节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知识带来的快乐。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一、以2月有两种天数,一年也有两种天数为争论点,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

10、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一开始,我便设计填一填环节,通过对前一节所学内容进行了“不自觉的复习”。认识到二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一年有365天或366天提出了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以后的整个探究过程就围绕着“平年、闰年”这一问题情境而展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二、信息技术恰当的融入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白板的使用已悄然融入了我们的课堂。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电子感应笔在白板上进行书写、圈画、标注、擦除、保存等操作,既加快了课堂节奏,又节省了课堂时间,使教学方式更便捷。学生乐于参与到这样的学

11、习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的为师生共享提供方便,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突破了重难点,学生亲自参与,使他们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三、学生合作交流让新知的获得水到渠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尝试操作、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完成平年、闰年统计表,知道了平年和闰年以及平年和闰年的特征。在发现闰年的出现规律、判断闰年的方法上,我给予了学生广阔的探究和广泛的交流空间,并给予了必要的补充。在探究交流中,让他们充分交换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介绍闰年的来历,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知识的由来,拓宽了知识面。四、重视品德教育的渗透这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上部分重大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判断上,顺势渗头爱国教育和树立民族自豪感如:1949年、1997年、2008年这些有重大意义的年份。还有就是在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五、不足与改进措施:关注学生的全员参与做的不够好,不能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向优秀教师学习,善于积累宝贵经验,用现代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在课堂中尽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