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兰溪棹歌+望海楼晚景》 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748413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兰溪棹歌+望海楼晚景》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兰溪棹歌+望海楼晚景》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兰溪棹歌+望海楼晚景》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兰溪棹歌+望海楼晚景》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兰溪棹歌+望海楼晚景》 人教部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读引领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图书兰溪棹歌望海楼晚景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2.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2. 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2.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清平乐村居吗?再来背诵一遍吧。2.同学们,你们记得这首词是谁写的吗?(辛弃疾)认识作者,初读感知,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二)思考质疑,解读课题。1.齐

2、读课题,指名读课题。2.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3.课题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我们学过的词还有哪些词牌名?后一部分是题目,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事情:行。)4.说说题目的意思。(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三)初读词作,初步感悟。第一、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悟。1.自己放声读一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通,读顺。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诗的节奏。(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

3、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4.女生男生赛读。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闻到什么?从而又想到了什么呢?第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惊鹊:鹊儿被惊醒。鸣蝉:蝉儿鸣叫。社:社庙。溪桥:溪上的小桥。3.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试着把意思连

4、起来说一下。(四)合作探究,反馈交流。第一,全班交流,自由读词,思考下列问题:1.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3.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由“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句词,你想到了哪一句有名的诗?第二,学生汇报,教师引导。1.听到了风的声音,蝉和青蛙的叫声。看到了明月、惊鹊、风吹稻田、天外疏星。想到了农民丰收时的情景。2.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3.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的思想感情。第三,出示宿建德江,对比一下,同是写月夜景色,但表达怎样不同的情感?(五)拓展延伸。1.自读图书78页79页兰溪棹歌望海楼晚景,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3.集体交流。板书设计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看明月,惊鹊听清风,鸣蝉,蛙声 热爱大自然 闻稻花香 关心人民生活 想说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