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word版---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7747269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word版---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校word版---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校word版---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校word版---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校word版---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word版---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word版---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解析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级高二第1学期月考试卷生 物一、单项选择题1. 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A. 能稳定遗传 B. 单倍体C. 有杂种优势 D. 含四个染色体组【答案】A【解析】杂合的二倍体植株有两个染色体组,花粉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基因型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即能稳定遗传,A正确;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成为纯合的二倍体,B错误;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的二倍体,不具有杂种优势,C错误;得到的纯合子植株含有两个染

2、色体组,D错误【考点定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B. 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改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C. 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突变D. 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详解】A. 有

3、些种群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产生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A错误;B. 放归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对于原有野生种群来说是迁入个体,会影响原有野生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是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也属于突变,C正确;D.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下降;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不利变异个体的基因频率有可能下降至0,因此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生物遗变异和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

4、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加强记忆和理解。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及现代生物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自然选择才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 只有生殖隔离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D. 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

5、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等,A错误;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都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生物不论在进化地位上的位置如何,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具有适应能力,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而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

6、成。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C. 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答案】C【解析】【分析】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与利用生物资源。【详解】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

7、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其进行了选择,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相关知识点,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原因,掌握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之间的关系,结合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5.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 X 染色体显性

8、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

9、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A错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2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B错误;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2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C错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掌握各种遗传病的特点,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下列关于突变与育种的说法

10、,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因此突变后的基因都能遗传给后代B. 细菌和病毒也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C.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不一定需要经过染色体加倍这个环节D. 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自由组合;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详解】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但是

11、突变后的基因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必须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一环节,C错误;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基因重组的概念及类型以及染色体变异的利用,明确基因重组包括两种类型,且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7.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A. 胃酸、胃蛋白酶和胃腺细胞呼吸酶 B. 血浆蛋白、O2和糖蛋白C. 葡萄糖、CO2和血红蛋白 D. 肌肉注射青霉素、神经递质、血清白蛋白

12、【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详解】胃酸、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胃腺细胞呼吸酶位于细胞内,都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糖蛋白一般分布在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进入组织液,神经递质分泌后进入组织液,血清白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因此它们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内环境的组成

13、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8.如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B. 中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的含量C. 图中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是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是淋巴,是血浆,是红细胞,其中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组

14、成内环境。【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而血红蛋白位于图中的红细胞中,A正确;是血浆,其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的含量,B正确;图中是毛细血管壁细胞,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是组织细胞,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机体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识别图中各个结构,确定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或成分的名称。9.下列情况不属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是A. 细胞癌变 B. 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C. 糖尿病 D. 苯丙酮尿症【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

15、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细胞癌变是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不属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引起的疾病,A正确;血浆中的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这属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引起的疾病,B错误;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属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引起的疾病,C错误;苯丙酮尿症患者血浆和尿液中的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属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引起的疾病,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注意区分内环境、细胞内和生物体外,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