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774702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届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届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届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届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 文 试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揉皱(zhu) 默许(m) 尽快(jn) 箪食壶

2、浆(dn)B 嗤笑(ch) 碾坊(nin) 茶峒(tng) 竹篁(hung)C 恁地(nn) 酒馔(zhun) 尴尬(gn g) 昭然(zho)D 怂恿(sng) 辖制(xi) 瘦削(xio) 削足适履(xu)2(题文)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商埠 绰约 扣人心弦 扶老携幼B 博奕 翘楚 以逸待劳 固若金汤C 笃信 聪慧 日臻成熟 灸手可热D 溃乏 矫情 所向披靡 汗流浃背3下列句子中词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眄庭柯以怡颜B 善万物之得时 襟三江而带五湖C 园日涉以成趣 或棹孤舟D 审容膝之易安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

4、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A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B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C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

5、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D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B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C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D 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B 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C 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D 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

6、这首宋诗,回答小题。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于祥兴二年(1279)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句描写惨淡的夕阳映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这一景象暗寓南宋朝廷已如夕阳般沉沦之意。B 第二句中的“孤云”既是实景也是自比,诗人在故国覆亡之后,感到自己就像那天边飘浮的孤云,再也无所依托。C 颔联发出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颈联表达家国沧桑之感。这两联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D “旧

7、家燕子”是化用唐朝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决心以死报国的坚定信念。E. 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自己虽被迫离开江南,决无生还的希望,但那忠魂终将回归故乡,体现了哀苦之至的心志。8这是一首抒情言志的诗,它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出通判泉州。将行,言:“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

8、选之意。”下其奏礼部,遂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 兼权给事中。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户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过数十人。”事不行。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养孙也,并阁门祗候,祖舜言:“阁门不可以恩泽补迁。”知池州刘尧仁升右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本以

9、待文学,不可幸得。”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秦熺卒,赠太傅,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追夺之。 迁同知枢密院事。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权罪当诛,汜不容贷。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上嘉纳。薨于官,谥庄定。(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B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

10、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C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D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

11、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祖舜认为州县应该选拔举荐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其中品行特别优秀的,还要把姓名报于朝廷。B 黄祖舜曾兼任侍讲,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一书,受到好评,皇帝还让国子监刻板发行。C 黄祖舜代理给事中一职时,多次制止了权贵家族之人如张浚家人、梁邦彦养孙等向朝廷提出的不合理请求。D 金主完颜亮南侵,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诛杀王权以儆效尤,黄祖舜制止了此事。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2)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评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写13补

1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王勃滕王阁序)(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4)滕王阁序中写出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_,_。评卷人得分五、现代文阅读(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边城的守望者沈从文 在湖南、四川、贵州三省接壤处的湘西境内,有一座小城叫凤凰,四周皆山,草木繁盛,百鸟和鸣,相传是因早年曾有凤凰栖于此而得名。 沈从文就出生于这个偏僻、美丽、民风淳朴的地方。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从小聪明过人,记忆力特强,6岁开始入私塾读书。但私塾里呆板的生活引不

13、起他半点儿兴趣,他常常逃学,去看染坊师傅踩着碾石,把布匹压得平整如镜;看豆腐作坊里衣着艳丽的苗族妇人一面用铜勺舀豆浆,一面轻轻地唱着歌引逗背包里的孩子;看面馆里头包青帕的大师傅骑在一条木杠上压面皮,再用又大又宽的刀子飞快地切剥 幼时的沈从文不愿循着社会和长辈安排的道路走,而是在自然的世界里率性发展着,这影响着他一生中对社会、人生、世界的认识,所以他在自传里说他读着私塾里小书的同时读着一本大书。1917年,沈从文15岁,刚刚小学毕业,被送到当地预备兵技术班,离开家乡,跟随当地部队在沅水流域漂流了5年。在这常人难以设想的痛苦生活中,他认识了中国一小角的人事与风土民情,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丰富的生活基

14、础。 1922年,“五四”运动余波未息,他受到报刊的影响,毅然放下枪,离开湘西,只身来到陌生的北京。在北京,他想进大学读书。到北大,接待人说他是“小学文化”,连报名费也退了回来。报考燕京大学,又被认为学历太浅,不够资格。最后,他决心用手中的一支笔打出自己的天下,从而开始了艰苦的创作历程。 后来,他得到郁达夫、徐志摩的支持和鼓励,到北大图书馆当馆员,拼命读书,拼命写作。他的作品最早载于1922年的北京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湘西的乡俗民风和独特的生活,后来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1934年,他发表了著名的中篇小说边城和散文湘行散记,并先后编辑北平和天津大公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