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四川省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7745704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四川省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届四川省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届四川省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届四川省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届四川省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四川省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四川省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三哥(

2、20岁),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A. A B. B C. C D. D3.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4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严格的等级关系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5. 史学

3、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A. 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B. 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C. 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D. 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6“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句出自班固汉书的话,表明了秦统一的意义是:A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诸侯国的统治C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D使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了安定的社会环境7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

4、,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 “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皇权至上 D君权神授8史记:“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大夫各尽职务。”材料所反映的官职与秦朝官职相同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9.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A. 社会经济形态 B. 专制集权的程度 C. 地方行政组织 D. 生产力的发展阶段10.泰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 郡县官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官员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

5、吏不能世袭C. 郡县官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D. 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1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材料中所说的措施是A察举制 B“中朝”“外朝”制C九品中正制 D“郡”“国”并行的地方管理体制12.范进XX,“杯具”还是“洗具”?QQ新闻网认为范进在此制度下由一赤贫之民一跃官至御史巡抚,使人民中的优秀分子有参政机会,体现了它的公平公正。该制度是A. 分封制 B. 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 D. 察举制13.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贵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6、。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B.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14.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罝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 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C. 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 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15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

7、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三司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1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必要性17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A司法主权 B关税自主权 C领土主权 D贸易主权18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

8、但当年就有仅英国领事处理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19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D中国外交被迫走

9、向近代化20.新疆有一座纪念晚清名臣的祠堂,门前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21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军备落后 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22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宰割的局面,其原因是A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各国赞同 B各列强支持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C各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D组成八国联军共同侵华

10、23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对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最准确的解释是 A清政府已名存实亡 B清政府的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清政府已完全听命于列强 D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24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没有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最主要原因 A清政府己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B列强间矛盾斗争加剧 C中国人民长期的不屈的斗争 D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政策25. 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26右图是著名的卢沟桥,1

1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事变表明A国共两党开始正式合作B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兴起C八路军开始进入前线抗日D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7. 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18集团军 (即八路军)总指挥朱德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它主要说明了A. 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国民党军队 B. 太原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C. 太原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的计划 D. 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28. 右图所示为抗日战争前期的某次重大战役,该战役A.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的计划 B.

12、 使中国的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战役 D. 在敌后战场有效牵制了日军29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30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牵制着大量日军,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国民党将士英勇杀敌,付出了巨大牺牲。下列人物中为国英勇捐躯的国民党将领是A李宗仁 B张自忠 C冯玉祥 D蔡廷锴 31.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A.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32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这重在 A揭露日本全面侵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