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17745425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的过程,探寻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2、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争夺战后世界领导权,参加大战;俄国由于战争引起了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3、要求学生把握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通过史料分析美国参战和俄国退出大战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德国乃至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2、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探讨

2、事物发展必然性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问题。2、由于美国参战,改变了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力量的均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难点:美国参战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简要介绍了19171918年的战局: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德国投降;简要分析了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1917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经

3、拼杀得筋疲力尽,美国的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积贫积弱的中国也被卷入了这场帝国主义的战争中。俄国因为战争引起了革命,退出了大战。德国改变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加紧在西线进攻,但为协约国军所阻挡;美军的参战更使德军无力抵抗。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提问导入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所学知识,即经过19141916两年多的血战,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都已元气大伤。这时,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为协约国取胜增加了筹码。教材引文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时的就职演说。演说中隐含着美国想要介入战争的意思。教师据此的学生提出题: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后期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

4、样结束的?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的参战:(1)条件:以“中立”身份做军火生意大肆渔利;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自19世纪末开始,美英矛盾逐渐缓和,而美德矛盾则日益增长。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到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l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区区116万美元,几近于无。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

5、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其中美联储当时他们重点的债券就是借了40亿美元给英国,借了30亿美元给法国)。因此,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特别是俄国已发生二月革命,一旦俄与德单独议和,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胜协约国,那么美国100亿美元贷款将一笔勾销,利害攸关,不得不参战。(2)借口:德国宣布“无限制潜水艇战”1917年1月16日,德国外长齐默尔曼向德国驻墨西哥公使发了下面这封电报,内称:“我们建议于2月1日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与此同时,我们将竭力使美国保持中立。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建议在下列基础上同墨西哥联合:(1)协同作战;(2)共同缔结和平”

6、即引诱墨西哥参战,如果美国由于潜艇战而对德宣战,墨西哥就与德国结成反美联盟,作为参战的报酬,德国答应帮助墨西哥夺回新墨西哥等三州。这就是著名的“齐默尔曼电报”,遗憾的是电报刚一发出,英国海军部的情报机构就截获并破译了这份电报。英国当局认为,协约国已稳操胜券。2月1日,德国按计划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中立国船只也不能幸免,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两天后,威尔逊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同德国断交。对于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美国认为“这意味着战争”。自2月3日至4月6日,德国潜艇击沉了10艘美国船只,这为美国参战提供了口实。英国

7、设法要让美国参战。它把齐默尔曼电报透露给美国驻英大使。后者立即报告了国务院。威尔逊总统大为震惊。3月1日,美国各报刊都刊登了电报的全文。众议院以403票对13票的优势通过了武装商船的议案,但参议院对电报的真伪持怀疑态度。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齐默尔曼在舆论压力之下承认电报是真的,参议院便完全消除了怀疑。齐默尔曼电报煽起了美国人参战的情绪。过去,美国人因远离战火,对战局并不关心。现在,他们发现,德国人即将在美国领土上燃起战火,一场遥远的战争突然变成了美国的战争。威尔逊总统声称,美国决定接受这种敌意的挑战。恰好,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击沉了英国邮船“卢西塔尼亚”号,数百美国人遇难。国会通过了宣战决议,美国参

8、战。同齐默尔曼的预计相反,墨西哥并没有向美国宣战。几十万美国生力军开赴欧洲战场,为协约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目的: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美国参战前的“中立”,只不过是为了发战争财和等待参战的最好时机。1917年,战争已近尾声,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1918年1月,大战即将结束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就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4)参战: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5)影响:壮大了协约国的阵营。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如中国等国也纷纷宣战,加入

9、协约国集团,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在1917年6月,美国派出几十艘军舰协助英国海军,进一步控制了德国海军的活动,美国海军参战是使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失败的重要原因。美国参战时,陆军只有30万人,但在1917年5月实行了义务兵役制,迅速把军队增加到300万,并把200万大军派往欧洲前线。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最后是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战场。美国不仅中断了对德奥的军火供应,而且大幅度提高对协约国的贷款,共达350亿美元。从物资上为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准备了条件。2、中国的参战:

10、(1)时间:1917年北洋军阀向同盟国宣战(2)影响:大批中国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其中不少人在炮火下牺牲。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教材提到的“府院之争”,并分析其实质。然后进一步深化教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三个阶段,中国参加了大战。请思考,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国家,中国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战争?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3、俄国退出大战:(1)原因:战争引起革命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战争给各交战国

11、带来普遍的灾难和破坏。在腐朽落后的俄国,各种矛盾更为突出。俄国的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在对德战争中屡遭败绩。1914年侵入东普鲁士的俄军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第二年,当俄军面对德奥的强大进攻向后退却时,出现了大溃败,帝国人口最稠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丢给了同盟国。俄国再也没有从军事失败中恢复过来,它完全没有经济实力来进行反对第一流工业强国的现代化战争。战争的失败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引起了革命。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的第二天,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通过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提议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2)标志:1918年3月,苏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19

12、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1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

13、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1918年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即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

14、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2月18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任没有停止进攻,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苏俄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

15、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斯大林也未发生动摇。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16、对于布列斯特和约,史学界分歧很大。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4、意大利的参战:1915年5月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意大利本来是同盟国集团之一,但大战开始后意大利并未参加同盟国集团作战,反而于1915年4月与协约国签订了秘密的伦敦条约,于一个月后宣战。这个条约规定,作为对协约国军事援助的报偿,将给予意大利以蒂罗尔、的里雅斯特、伊斯特拉、达尔马提亚海岸的一部分和希腊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群岛。还允许意大利扩大其非洲的殖民地和参预瓜分奥斯曼帝国。这就是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的主要原因。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