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中华文学知识点 词 过片(醉太平)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3KB
约14页
文档ID:117745406
2.中华文学知识点 词 过片(醉太平)_第1页
1/14

过片(醉太平)我们介绍了几种词的结法?大家回忆一下词的结法有几种?四种 (一) 首尾呼应(二)宕开一笔(三)画龙点睛(四)翻进一层(一)首尾呼应,就是说:结句要在情思意脉方面与起句相照应,也就是说要“拍合”使词作的章法结构往复回环,意境圆融浑成二)宕开一笔的“宕开”是词结句的另外一种艺术手法,也就是说词在收尾时,并不完全顺承前意,而是以引申或拓开的笔法使词意悠远不尽三)画龙点睛 所谓“画龙点睛”,就是指一首词在前面蓄足了势,结句方点明题旨,使全章犹如蛟龙张目、破壁飞起四)翻进一层 “翻进一层”这种结发,是在前面层层铺写的基础上,在结尾处,将题旨深化,升华意境这四种结法,我们都配有例词做了讲解,大家学完后,相信对词的结法,有了清楚的认识,那么在以后的写作当中呢,就要加以注意,方能填出好的词来以上呢,是上节课的交流内容,那么在这节课呢,我们来交流一 过片的写作技巧二介绍词牌《醉太平》一 过片的写作技巧过片,又称过变、换头就是对双调词的下阕、或三叠、四叠词的词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起拍(第一韵句)的称呼唐宋词以双调居多,所以,过片往往居于上下阕交替的中间位置双调词的上下阕与格律诗的上章下章在结构完整性上,是有区别的。

格律诗的上章下章,是一个整体中,两个位置不同的部分,是不可拆开使其独立存在的上章有起无结;下章呢,有结无起强调的是整首诗的完整性而上章或下章是没有完整性的,而词的每一段落(阕、片、叠)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部分,有自己的起、结双调是两个段落的叠加,但叠加以后要求在,整首词的大尺度上,还要有一个完整性所以词的过片,既是一叠的开头,又是整首词的连接点,在词的章法结构中是关键的部分,历来词论家都很重视词的过片张炎在《词源》卷下说:“作慢词,看是甚题目,先择曲名,然后命意命意既了,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陆辅之在《词旨》中言:“制词须布置停匀,血脉贯串过片不可断曲意,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沈祥龙《论词随笔》则称:“词换头处谓之过变,须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前虚则后实,前实则后虚,过变乃虚实转捩处(捩li-转换)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中说:“中调长调转换处,不欲全脱,不欲明黏,如画家开阖之法,也就是说,过片是联系上下片词情承转的关键处,“不要断了曲意”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个过渡,关系着整首词意境的浑成与结构的缜密,因此呢,一直被论词者所关注在唐宋词的具体作品中我们归纳出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过片表现方法:(一)承上启下(二)一气贯注 (三)似离实合(四)发起别意那么,我们就从承上启下开始说起(一)承上启下过片的作用主要在于承接上意,同时引出下文,因此呢,承上启下就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换头方式。

如柳永《诉衷情近》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耸sǒng)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d脉脉--默默)这首词是柳永“奉旨填词”,漫游江南时所作的一首思念故人的中调词作为中调,这首词写景与抒情的时候,既不大肆铺叙,也不特别凝炼,词旨点到为止,结构完整词的上阕描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给词人的感受,是平远开阔、疏淡优美的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写的是:雨晴之后,溽暑(r,)溽 湿润)已消,天高气爽,给人以舒适清新的感觉;这个时候,登江楼远望,很有诗情画意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是写目光所能看到的山水美景江水是“澄明”的,表现了秋水的特点,“生光”是波浪落照中,鳞鳞闪映所致;更远处是层层苍翠的远山:这都是从高处远眺tio所见的景象,并通过“暮山 暗示了具体的时间遥认断桥幽径”一句,再进一步描绘江上秋晚的景色遥认”两个字用得相当确切,很适合具体的环境,因为久久地“伫立江楼”,眺望中 渐渐辨认出较远的景物形象断桥、幽径、渔村、孤烟,它们临近黄昏的江上、秋色的背景中,构成了秋色平远的画面这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的感受。

词的上阕描叙秋景,已为下阕悲秋伤别作了铺垫 过片“残阳里”一句,以“残阳”的意象承上启下,转入抒情,到这里呢,作者关于具体时间已用“暮山”、“向晚”、“残阳” 间接或直接地加以强调,突出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影响脉脉朱阑静倚”,是含情静倚楼阑,转入思索动了“黯然情绪”,“黯然情绪”也就是伤别情绪无际的离愁,已经使人如未饮先醉了如醉”表现情感的溺陷、而不能自拔的状态,“愁无际” 这黯然的情绪是由于“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所引起的这是现实中,悲秋所产生的 迟暮之感和客处异乡所产生的、怀人的、伤别情绪的混合现实的景物增强了伤别情绪,因而无法消除,唯有“尽日空凝睇d”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作者并没有把“故人”写得具体一些,而是含糊其词联系柳永其他的羁旅行役的词来看,这个“故人”大概是指他在京都相识的青年歌妓 这首词呢,虽然不是柳永的代表作,但是,也清新可人,结构工巧上阙写秋景,凄美动人;下阙思旧情,哀婉感人意句之间互相照应和映衬,如“伫立”对“静倚”,“暮山”对“暮云”等,词意发展脉络清晰,是一首结构严谨的好词柳永一生遭际坎坷,长期流落于江湖之间,所以呢,他抒写了好多羁旅行役的作品,其中流露出很深的身世飘零之感。

这首《诉衷情近》上片以开阔视野描绘登楼所见秋景过片以“残阳里”承“暮山”与“向晚”,使上片所展现的远水暮山、断桥幽径、渔村孤烟都笼罩在暗淡残阳之中而“脉脉”一句以无语独倚朱阑的形象与起句的“伫立江楼”相拍合,同时又引出下面的“黯然情绪”,进而抒发光阴荏苒、故人天涯的落寞忧伤承转自然,构思绵密,可看出词人缜密的思维又如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cn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岑cn--小而高的山过片的“正岑寂”收结上片所写孤寂凄清情景,呼应起首之“空城”,又结合结句“唯有池塘自碧”,思致缜密,意脉自然流贯陆蓥yng《问花楼词话》中说:“换头最吃紧,高手于此,殊费经营就是说,过片最为重要,高手写过片的时候,都要特别小心姜夔呢,堪称是高手他的其他名作 比如, 《齐天乐》《一萼红》《古城阴》等等,过片的作法,也都是承上启下、曲意不断的范例咱们再看《齐天乐》姜夔•庾yǔ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砧杵zhēn chǔ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候馆吟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bīn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豳bīn—地名)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准备过片:夜凉独自甚情绪;过片:西窗又吹暗雨,连接紧密而自然,一个“又”字不但承上,而且起下手段确是不凡的再看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也同样精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作者先写,低头看着那郁孤台下,饱含着千千万万宋代 难民血泪的江水,然后写 举头北望故都,丛山苍茫 遮断了关切的目光上片就结束在“山”字上(“可怜无数山”)接着下片又从“山”说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由青山又回应到江水这两个“山”相连的过片,衔接得多么紧凑而节奏又多么分明!这是第一个承上启下,那么我们来互动一下,在词的过片中,什么叫做承上启下?承接上意,同时引出下文,(二)一气贯注唐宋词中,多数词调,分为上下两片,过片在承上启下中,多有转折或缘景起情,或由昔入今,虽然不离主题,情景、意象却变化了但有些词作打破这个规则,使上下片浑融一体,词情一气呵成、直贯到底,所以,称为“跨片格”。

例如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jie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咱们来看下这首词的译文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和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这种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因此呢,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这首词具有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词的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李清照晚年虽然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词写梦境,开篇便展现出海天苍茫、星河欲转、千帆竞舞的迷濛壮阔之境,笔力雄奇,气势恢弘在这个背景的烘托下,“仿佛”三句抒发奇想,说梦中听闻天帝殷勤地、问询自己欲归何处过片呢,竟然没有一点转折,直接就 上片结句的问询作了回答,道出现实中,才华无处发挥、倍受压抑的不平心事,最后抒发对自由天地的无穷向往这首词上片结句是天帝发问过片即是词人回答,词情直泻而下,没有受到分片的影响,可是典型的一气贯注,是典型的“跨片格”再如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晖,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这首词写的是 南渡后的今昔之感,悲凉沉痛上片写他流离异乡,见桃枝惊觉 时序迁移不禁想起当年故国繁华绮丽,过片即紧承“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晖,以流美笔致描写,昔日的花影、月光和宫殿彩云,极尽绚烂华丽之意抒情一气直下,紧密连接,没有停顿,没有一点 过片的跳跃和转折也是典型的破格创新之作再看辛弃疾的《贺新郞》(别茂嘉十二弟)也是这样:绿树听鹈鴂 t ju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niǎn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辇niǎn---(名)古时用人拉的车;后来的指帝王坐的车子从开头到“算未抵人间离别”,用鹈鴂、鹧鸪、杜鹃的悲鸣渲染出一种亲人将别、依依不舍的动人境界,构成了一个层次然后列举了著名的“人间离别”的故事昭君出塞、庄姜送妾、苏李诀别、易水悲歌,跨越两片奔腾而下,过片处毫无停歇这又是一层最后又回到悲春的啼鸟上面,使首尾呼应而以“谁共我,醉明月”结尾,表达兄弟间诚挚的感情说明一下,鹈鴂就是杜鹃,鹃形目杜鹃科,单声杜鹃、双声杜鹃、复声杜鹃,有约60种鹧鸪则是另一种鸟,样子像野鸡,尾短词中的鹈鴂、鹧鸪、杜鹃其实是两种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