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青山下的小学2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1774480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 大青山下的小学2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01 大青山下的小学2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01 大青山下的小学2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01 大青山下的小学2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01 大青山下的小学2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 大青山下的小学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 大青山下的小学2(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读释疑结构主旨课堂拓展当堂检测 大青树下的小学1 第 二 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 园生活场景。(重点) 3.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 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 民族团结的教育。(难点) 学习目标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及孩子们 的学习生活情景是什么样的? 边读边想象,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 方?(核心问题) 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 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 跳舞、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 以到学校听讲。 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串珠问题1) 这是课后第1题哦! 不同穿着的学生从各处来上学,他们主动给小鸟打招 呼,向老师问好,给国旗敬礼,上课了郎朗的读书声传 出来,很多山林里的动物走进校园,停在窗外静静地听 课,下课了大家一块跳孔雀舞,做游戏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 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 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 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 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 民族服装,把学校

3、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 ,读到 “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民族 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 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 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 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说明 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突出了孩子们 的愉快心情,同时小动物的出现更加 突出了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 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操场上“丢沙包”的同学玩得最有劲。 _ _ _ _ _ _ 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 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 沙

4、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一个同学 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双从背后飞 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了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躲包的同学胜利 了,他们跺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 仿写:仿照这段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 在课文中用笔画出你觉得新奇的词语或者句子。( 串珠问题2)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 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 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小组成员互相说说:读到这些词句你眼前出现 的画面?(串珠问题3)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

5、爱的老师 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边读课文边想象,在脑海中就会 出现学生不同方式向小鸟打招呼,有 的有的有的向老师问候 的画面,以及敬礼的样子。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 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 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 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 ,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 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 们的学习,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 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方法指导:朗读课文时,

6、书上的文字进入眼睛的同时好像变成了一幅 幅画,出现在眼前。这种方法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到将来你在生 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想到这些句子。 读课文时想画面可以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可以想与描述画面一样 的生活场景、可以猜测可能发生了什么 运用:本文第三自然段朗读时,想象同学们怎样朗读课文的,树枝不 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我们就能感 受到同学们上课学习多么认真,窗外多么安静,也能感受到大青树下 小学生与我们生活的不同。自己读第三自然段试试,看你的眼前出现 什么样的画面,和同学说说。 边读边想象画面 _ _ _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跳得可精彩了!一会儿 像是孔雀在林

7、中散步,一会儿像是在小溪边喝水、梳 理羽毛 一只只小孔雀美丽极了。 拓展: 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下 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的,并选择其中一项写 一写当时的情景。 来处不同 民族不同 语言不同 穿戴不同 大青树下的小学 (民族团结 其乐无穷) 一起上课 一起读课文 一起跳舞 一起游戏 课文结构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 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课文主旨 学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 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课文中第1自然段中这句

8、话是排比句。写出了 学校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深化了民族 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 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 的表达效果和气势,但是要注意: 1.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 ,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2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 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举例: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 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 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练一练: 照第1自然段的样子,用上“有有有 还有”写一个排比句。 这篇课文通

9、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孩子们 幸福的学习生活的情景,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国各民族 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之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 ,我学习了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语、句子的方法。 课堂小结 我们国家对少数民族有什么特殊政策?课下查一下 资料,同学间交流。 主题延伸 我国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 居、小聚居。新中国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特殊基本 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儿的学校有自己的 特点,开设专门的民族语言学习班,各个民族学生混合编 班,高考有特殊的招生政策 课间十分钟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 动。校园里顿时沸

10、腾起来。 推荐阅读 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 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乒乓 小将们打得多起劲啊!只一分决定输赢,可是你推 我挡,常常打十几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球台右边的大槐树下,也围了一些同学。他们在爬竹竿。一个大同学 刚从竿上滑下来,一个小同学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 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笑着向下望。 “丢沙包”的同学玩得最有劲。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 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 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一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 ”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双从背后飞

11、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了个海底 捞月,抓住了沙包。躲包的同学胜利了,他们跺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 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看,操场中间,有的跳牛皮筋,有的跳绳,有的 踢毽子。最有趣的是一年级的小同学,他们由老师带着,在做老鹰捉小鸡 的游戏呢。 思考:读“丢沙包”一段,用横线画出具体 写“丢沙包”玩得最有劲样子的句子。 民族团结之歌 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 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 五十六窑砖瓦筑成一栋房, 五十六车矿石炼成一炉钢。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思考:边读边想象五十六个民族 团结在一起的样子。 这所学校有

12、什么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点拨:只要找到与自己学校不同的地方,并能说明理由都对 ,但是集中在第一自然段排比句和第三自然段“安静”的理解 上。 参考答案: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 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 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 这是课后第2题哦! 看看下面的图片资料,说说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出现的画面。 傣族的服饰: 阿昌族的服饰: 读到“绚丽多彩”我眼前就出现这样的 _ _ _。 穿着红的、黄的、粉的、玫 瑰色的、大红色各种鲜艳颜色服装,佩戴着手工刺绣的的头 巾、银圈的不同装饰的小学生,手拉着手走进校园。 景颇族的服饰: 德昂族的服饰: 我是梅老师,我专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 关注和推荐梅语文、梅学堂,获取更多免费好资源 您的支持,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 ! GAN SHOU MEI HAO ZI RAN PEI YANG YU WEN SU YA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