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7741773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韩愈的师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就是古代圣贤之道,大致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其重要载体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实质上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师为道存,是韩文之主旨。师对于道的 依附关系,韩文言之甚详。然而,道对于师的依附,韩文无此说。实质上,师与道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共存 共亡,缺一不可。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决定了

2、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 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应该从孔子起。从史籍中可知,教育体制的建立在古代中国具有久远的历史。传言夏、商、 周均有学校,孟子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此言虽不可确证,但至少周朝开办学校是不可怀疑的。周礼 关于学校有细致描述,不可能出于杜撰。既有学校,则必然有师。早期为师之人虽不可考,但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 教育的第一位师,也不是横空出世,应该是周朝教育体制的延伸和创新。 据周礼,周朝学校已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作为闻名当时的老师,也不太可 能脱离当时的教授内容,后世因此有孔子以“六艺”教学生之说。但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

3、庄子亦云孔子治“六经”。“六艺”与社会生活技能相关,“六经”则是儒家经典。“六经”是否为孔子所作, 后代说法甚多,但是皆不能否认孔子与“六经”的密切关系。与孔子同时或稍后的诸子百家,大多也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成为硕学名师。最著名者莫过墨子,曾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可见其规模和影响。而孔子之后,特别是 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经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选项,“四书五经”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后代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表明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韩愈把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受业、解惑”,“传道”为首,不仅指出了师的使命,也揭示了师在古代中国极 为重要的位置。从古代中国人所供奉的牌

4、位“天地君亲师”,就可以看出师极为崇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是一切 人间价值之源起和本根。天地是万物之本,君是国家之本,亲是家族之本,师是“成人”即教养之本。除了天地之外,帝王是政治生活的轴心,父亲是家庭生活的轴心,师是教化的轴心。孔子就是师的代表“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这三个轴心是安定社会生活的“铁三角”,是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结构的基石。 道统是社会秩序的理论表述,是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大众教育的真正创始人,孔子教育的 目的首先在于树立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培养君子人格。从论语中的核心观念,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爱人”“中庸之为德也”“克己复礼为仁”等即可看出

5、,他教育学生的重点是在人生观、价值观及治国安邦的 社会理想方面,而不是一般的生产技术(技艺)。对于那些关注耕种稼穑谋生手段之类事情,孔子很不以为然(例如 “樊迟问稼”)。孔子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的基本范式,并形成了悠久的传统。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 而不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这是师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孔子的伟大也正在于此。韩愈所云“师者传道”,正揭示了古代中国教育的本质特征。 我们不禁设想,倘若没有那些振铎舌耕的师,数千年华夏道统何以承继?源远流长的煌煌学术何以存留?由此可 谓:道之所存,亦赖之以师也。 (摘编自章启群“师”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教育大战略的一点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

6、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的“道”就是圣贤之道,它大致可以用“仁义礼智信” 概括。 B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仁义礼智信”的重要载体,“仁义礼智信”实质上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C师在古代中国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因为道与师是相辅相成、共存共亡、缺一不可的关系,这与韩愈的观点一致。 D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既使周朝教育体制得以延伸和创新,又验证了师与道共存关系的存在与重要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史记和庄子的记载,都表明孔子不仅以“六艺”教学生,且与 “六经”关系密切。 B诸子百家大

7、多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传授各自的学说,墨子曾使孔门“三盈三虚”,可见儒家学说在当时的统治地位。 C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与当时的学校教育把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经学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 D在古代中国,因为师的教化功能,使其与帝王、父亲构成安定社会生活的三个轴心,奠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结构的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伟大之处就是孔子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现实,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的基本范式,并形成了悠久的传统。 B师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不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孔子、韩愈都持有这种教育理念。 C本文论述了道对于师的依附

8、关系,纠正了韩愈师说“师为道存” 错误观点,完善了师与道相辅相成的关系。 D数千年的华夏道统得以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煌煌学术得以薪火相传,师在其中无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

9、,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新

10、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海的

11、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四下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有100公里,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长已在山上工作20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上怎么会跑到这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他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

12、。站长站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长:“你是在想家么?”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我当了20多年兵了,却一次还没出过海子。”“海子?”罗布很吃惊。“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大海。”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呀。”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13、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合乎情理,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B.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表现了他对大海的强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C.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20多年的军旅生涯。D.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5.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6.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

14、,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9题。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 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7.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C夕阳晚照,吹角悠

15、扬,作者与友人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暂时忘却分别的忧伤。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8小题,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科学自立是国家自立的基础,科学自立的前提是科学自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外科学得到大幅传播,技术创新能力也在激升,但 的是,科学自信与民族复兴的需要还远不相称。核心问题是,价值取向基本上唯欧美马首是瞻。 ,可能导致民族心理的附庸化,危及自主创新和国家主权。科学是一种兼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特殊文化,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有基础性和牵引性作用,因此有必要提出科学自信,使之成为国家自信的支撑。科学的本性在科学潜质,这种潜质可以从哲理自信、语言自信和精神自信三个方面来体现。技术背后是科学,科学背后是哲学。关于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汉语单词传递信息量与所用音节数的比例,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汉语思维的简明程度和快捷程度都遥遥领先于其他语言,对信息的理解和反馈相当有利,能充分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自然经济的母体孕育出中国神话,中国神话充满 的精神,如“夸父逐日”“女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