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 古代诗歌鉴赏(三)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7740722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 古代诗歌鉴赏(三)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 古代诗歌鉴赏(三)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 古代诗歌鉴赏(三)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 古代诗歌鉴赏(三)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 古代诗歌鉴赏(三)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 古代诗歌鉴赏(三)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 古代诗歌鉴赏(三)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限时集训(八)古代诗歌鉴赏(三)(限时70分钟)1(2019黄山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早春寄怀李建勋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样,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B颔联中的“闲”字表明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C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D诗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的现实

2、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结起来,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A“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错误。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通过描写自己遥想兄弟们身上佩戴茱萸的画面,间接表现出自己的游子处境。(2)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客居他乡的思家之情及思归不得的愁情。时光飞逝、韶华不再的伤感之情。世路多艰、功业难成的悲哀之情。感受惠风和畅、见到春意萌发的欣喜之情。想要狂眠高歌、一醉解愁的豪放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9分)酬周参军吴均注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且当对樽酒

3、,朱弦永夜弹。【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B“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造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C“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人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D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D“刚劲”错误。(2)同为酬答诗,吴均的“且当对樽酒”与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所含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且当对樽酒”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

4、,又借饮酒抚琴寄托洁身自好之情,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3分)“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之意,又含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3分)3(2019衡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苏轼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词的标题看,这是一首奉和词,奉和的对象是杨元素,内容是写梅花。B上片末句,芳英散落,不偏不倚,掉在客人的酒杯之中,可爱又可恼。C上片由寒雀争看

5、梅花,逗引客来花下,梅花惹人喜爱的美姿不言而喻。D末句“一点微酸”是写梅子,诉之味觉,新颖形象,读来意味无穷。B无“可恼”之意。(2)词的首二句写景极为高妙,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写寒雀翔集枝头,竞相观赏葳蕤如玉的梅花;运用拟人手法,侧面烘托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满”形容寒雀之多,“争”刻画竞相之态,“看”仿佛寒雀很有欣赏眼力,字字写雀,句句写梅,手法高超。写出了春回大地,诗人会友赏梅的无限喜悦之情。(每点 2 分,如答使用比喻手法也可酌情给分。)4(2019青岛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江上吟李白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6、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注】枻:同“楫”,船桨。沙棠:一种名贵的树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四句,描绘了一个超世绝尘、自由美好的理想化世界,令人向往。B五、六句诗人自比海客,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C七、八句将屈原、楚王的两种典型人生作了鲜明的对比,语有警意。D九、十两句,表现了诗人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形象。B“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错误,“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

7、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岂不是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吗?(2)本诗最后两句,有人认为有消极之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这两句诗是李白对于功名富贵的鄙薄,表达的是诗人淡泊清静的人格追求,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功名富贵在诗中指的是楚王的“台榭”,而诗人推崇的是屈原的积极人生。诗人醉心于眼前的游乐,表达的是对现实失望后,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不是消极颓废。(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5(2019大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小孤山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

8、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即用比喻,将小孤山所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其地势之险要。B颔联“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照应诗题,而且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C尾联借景抒情,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D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

9、,表达诗人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亦不忘报效国家之情。C尾联不是借景抒情,而是直抒胸臆。(2)请结合全诗,赏析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诗的妙处。(6分)答案这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一员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3分)此联借小孤山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仍矢志不移,力挽狂澜,坚定抗元的复杂情感。(3分)6(2019开封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田家苦章甫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前朝夏至

10、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注】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之法。奠酒乞杯珓:古代占卜之法。(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从农夫向问路的商人陈诉田家之苦写起,结尾指出农商苦乐不同,首尾圆合。B用乌龟占卜,用酒祭奠神明,祈求庇佑,表现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的无奈无助。C诗歌通过对农商苦乐的深层对比,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的现实。D诗人以农夫的口吻,用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田家心声,有很强的感染力。CC项,“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的现实”说法错误,诗歌只是说“

11、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并没有说是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2)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通读诗歌,根据诗歌中“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可以概括出来本诗从丰收遭遇贱价,天灾水旱农民只能祈求神明保护方面揭示田家之苦。第二问:简要分析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诗歌揭示的内容是为诗歌主旨情感服务的,本诗也不例外,诗歌的标题是田家苦,在正常情况下田家的苦应该是遭遇天灾水旱,致使歉收,致使田家遭受

12、困苦,可是诗歌中除了揭示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护的忧愁之苦外,还揭示了麦子丰收,田家却遭受贱价之苦,这反映出无论是丰收还是歉收,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答案第一问:麦子丰收,田家遭受贱价之苦;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护的忧愁之苦。(4分,每点2分)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反映出无论丰歉,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2分)7(2019潍坊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9分)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陶渊明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注】虞渊:即禺谷,神话中日入之处。馀迹:此指夸父之遗愿。邓林:桃林。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句“乃”字暗示作者的态度,欲扬先抑,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B第六句讲夸父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合情合理。C本诗风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饮酒(结庐在人境)田园牧歌式的吟唱。D本诗把神话情节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AA项,“欲扬先抑”错。(2)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对于夸父追日,陶渊明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