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774057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九年级语文下(R版)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隧洞(su)纤细(xin)高傲(o)干瘪(bi)B蜗行(w)胆怯(qu)翡翠(fi)伤痕累累(li)C芦荻(d)舵手(du)熄灭(x)笑涡(w)D飞窜(cun)呻吟(yn)蠢笨(chn)差异(ch)2下面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A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B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C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D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3依

2、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_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美丽的浪花。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_你享受了_的过程。A索然无味激起而且精致B如释重负 激扬 况且 精妙C如释重负 激扬 因而 精美D索然无味 激起 因为 精彩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D美国政府挑起贸易摩擦,企图遏制中国发展,这

3、种做法不但会伤及自身,更将伤害国际经济体系,不得人心。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儿女为祖国母亲献身的真情。B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C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去革“阎罗”命的说法,是因为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常见,更容易让读者理解。D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

4、唤。6诗歌默写。(10分)(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你的_、你的_。(2)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3)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_。(4)投身革命即为家,_。_,_。(5)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_,_。7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1)上面三个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依次为:_;既是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_。(均填写序号)(2分)(2)在上面传统节日形象标志中任选其一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这一形象标志的寓意。(3分)【链接材料】民族的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中国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用具有民

5、俗感的符号体现隆重的节日,给每个节日赋予了美的精神,是文化灵魂的一种凝聚。8名著填空。(2分)(1)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_,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2)儒林外史中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的正面人物是_,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 不愿做官。 二、阅读探究(38分)(一)将下列两首乡愁进行比较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乡愁余光中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

6、在那头更多免费资源请登录荣德基官网()下载或加官方QQ获取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9余光中的乡愁把人生分成四个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每个阶段都有“乡愁”的对应:_、_、_、_,从中反映了诗人的思考过程。诗歌中的“乡愁”集中体现在_。(6分)10席慕蓉在乡愁中用什么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这与余光中的乡愁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菊事丁立梅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

7、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挺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我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年冬天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

8、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

9、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

10、。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选自扬子晚报)11本文围绕菊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12文章第段中作者说菊花的“心竟是活的”,这句话有哪两层含义?(3分)13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画线词语的理解。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妙处。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

11、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14叙事性散文中常常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启示。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丁立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程怡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

12、游。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13、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的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15对第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C表现出了夏夜“我”蒙眬欲睡的状态。D引出“我”被父亲的吟诗声唤醒的情节。16第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