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7740524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我们以怎样的方式欢迎他们?(师生齐鼓掌)师:除了用热烈的掌声,我想我们还可以用精彩的课堂表现。好不好?生齐声:好!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曾经学习过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好不好?师生齐背诵师:同学们背得很流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辛弃疾的另一首词,谁来读一下题目?(投影)生: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师:谁来帮老师把这个标题解释一下?生:破阵子是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师:题目中的陈同甫谁能来介绍一下(投影打出)生介绍:陈同甫,即南宋著名词人陈亮,是辛弃疾的朋友。师:很好,请坐。

2、师(补充投影)生齐读:陈同甫 ,名陈亮,南宋爱国词人,史书记载:“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公元1188年,辛弃疾力主抗金,却遭到朝廷当权者的排挤,被罢官闲居江西上饶,因辛陈二人志趣相投,才气相若,陈亮专门前去拜访。两人在鹅湖相会,纵论抗金大事,一时被传为佳话。这首词就作于两人分别之后。师:今天,我们用“三步阅读法”来学习这首词。三步阅读法即:吟读、译读、赏读。师(投影)生齐读:所谓吟读:就是用吟咏的方式来朗读,也就是朗读时要一咏三叹读出节奏,要入情入境读出韵味。师: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读书的情景吗?生:摇头晃脑、抑扬顿挫、沉醉其中。师:对,那种

3、方式就是吟读,请同学也学着用那种方式来吟读课文生自由朗读课文三分钟师:好,哪位同学率先来为大家吟诵这首诗?生一吟诵师: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生1:他读得语速有些快了。生2:他声音洪亮,读得很流畅,就是缺少点节奏感。生3:好像还缺少感情的投入。师:还要注意其中两个句子的停顿“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师生一起读上面两句,强调句中的停顿。师:同学们评价很中肯,谁愿意再来试试?生二吟诵师:这一次,大家觉得怎样?生1:节奏感明显加强了,停顿、重音都读出来了生2:好像激昂、慷慨的那种雄壮的感情还差一点。师:你觉得怎样才能把那种慷慨激昂的感情表现出来?生:语调还可

4、以高一点,语速还可以稍快一点。师:这首词除了慷慨激昂之外,还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色彩?生:应该还有一种悲凉之情。师:悲凉之情哪里表现出来的?生: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师:那这一句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生:语调要低沉,语速要慢下来。师:你可以示范一下吗?生:可怜-白发-生!师:除了最后这一句,还有没有要低沉、缓慢处理的呢?生回头看课文生:开头一句“醉里挑灯看剑”师:这一句包含了怎样的感情?生:好像是一种无奈师:不错,是一种无奈的悲凉。通过上面的交流,下面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大家看看如何?师读,生听后齐鼓掌师:大家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要突出重音,要注意高低抑扬,这样才能读得入情入境。师:下面请同学们

5、再次自由读课文,并尝试背诵。生再次自由吟诵两分钟。师:学习古诗,不仅要能读好背上,更重要的还要能够理解,也就是能做到译读。师投影:诗歌是想象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翻译诗歌要充分发挥想象,同时,还要讲究语言的优美。师:老师对第一句做了译读,谁来读一下师投影生读:忘却过去吧,让自己在酒中沉醉。辗转反侧啊,怎么也无法入睡!醉意中把昏暗的灯光挑亮,抽出心爱的宝剑在灯下细细端详。恍然入梦啊,仿佛又回到了昔日的疆场,军营之中号角声声,催人振奋。师:哪位同学说说老师是如何译读的?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充,把词句描写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师: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做法,对

6、文章进行译读。我们分工一下,第一小组译读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二组译读马作的卢飞快第三、四组译读了却君王天下事生分工协作三分钟后师:好,我们现在交流合作的成果。请第二组的同学先来生1:把牛烤好了交给部下,军队在奏乐出征,在沙场上点兵师:请大家评价生1:简单了生2:缺少了必要的想象生3:只是翻译了句子的意思,没有能够再现句子所描绘的画面师:缺少了必要的想象,是谁在杀牛宰羊呀?是谁在演奏呢?沙场秋点兵又是如何的景象呢?生:军营之中号角声声,催人振奋。将军杀牛宰羊,犒劳三军将士。军乐队齐奏粗犷雄壮的边塞战歌,慷慨激昂。深秋的战场上,将军正在检阅强壮的军队。师:这样一补充,是不是就形象生动多了。接下去,第二

7、组展现成果生:驰骋沙场的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万箭齐发的声响像惊雷那样让人胆颤心惊。师:第三四组展现成果生:完成君王收复中原的宏图大业,才能赢得生前身后的不朽美名。呜呼!如今却是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白发顿生。师:同学们在第二环节中做得很好。现在我们进入赏读的环节。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词作者是按什么思绪来写的?生:战前、战时、战后师:战前、战时、战后、这些现象都是在梦中完成的,现实是借酒浇愁、白发横生。生:梦前、梦中、现实,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思绪写的,梦中雄壮、梦后悲壮板书: 梦 雄壮 叹 醉 悲壮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题目中说这是一首“壮词”,中国古典诗词非常讲究“炼字”,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8、看看课文中有哪些字或词最能表现“壮”的特点?生:我认为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一句写出了军营的雄壮,和将军战士的高昂的战斗意志。体现出了“雄壮”。师:你能再具体说到哪一个字或词吗?生犹豫,师提示:假如把“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改为“弹”你觉得如何?生:用“弹”不好师:为什么觉得不好?生:弹琴 好像显得很优雅,缺乏战场上的那种气氛。师:谁还有补充?生:“翻”可以是各种乐器一起演奏,而用弹好像就是一种乐器在演奏,就缺少一种气势。师:很好。欣赏古诗词,就应该这样咬文嚼字。师:继续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中一个“快”,一个“惊”,这两个字当中可以看出战斗非常激烈,体现出了雄

9、壮。师:这些“雄壮”全都只能出现在诗人的梦中,而现实是怎样一种情况?生:现实是诗人满腔的报国热诚却无法实现,只能是可怜白发顿生。师:同学们说这是怎样的一种“壮”?生齐说:悲壮师:学习辛弃疾的这首词,我们不仅要读出词的慷慨激昂的雄壮,更要读到词人内心深处的无限悲壮,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这首词。师:下面,老师从历年的中考题中找了两道,有关赏析这首词的题目,我们一起再来讨论师投影: 1. 咬文嚼字 妙点揣摩 试品味“沙场秋点兵”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 知人论诗 读透词心 历代词评家认为这首词结句,“可怜白发生”犹如晴天霹雳,字字力量千钧。请谈谈你的理解。生:作者用“秋”字,点明了季节。生

10、:用“秋”而不用春、夏、冬是因为春日融融、不用夏是因为夏酷暑炎热,不用冬因为冬日白雪皑皑,用“秋”增加了一种秋日的苍凉,增添了出征前的气氛。师:一种什么气氛?生:苍凉而悲壮的气氛师: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我们再来看看第二题生:作者满怀爱国热情,欲想战场杀敌,建功立业,怎奈受奸佞排挤,只能白发横生。这短短五个字包含着诗人无奈、悲叹、愤怒。师:所以,这首词看似慷慨激昂,豪情万丈,但雄壮只是其表,悲壮才是其里,真正是其言愈壮,其言益悲。这样我们才算真正读透词心。俗话说,知人方能论诗,我们再看投影(生齐读) 辛弃疾,祖籍山东济南,出生时,中原已被金兵占领,他21岁就在家乡组织义勇军抗金,不久率部南归。他一生力主抗金,不仅具有爱国热忱,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却屡遭朝廷当权者排挤与打击。所以,他的词多抒写杀敌报国的豪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不但理解了这首词的内容,更学会了一种学习古诗词方法。课后,希望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去尝试阅读辛弃疾的另外两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鹧鸪天师:下课,谢谢同学们!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