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讲义:第1讲-定性到定量的方法(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7740373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讲义:第1讲-定性到定量的方法(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届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讲义:第1讲-定性到定量的方法(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届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讲义:第1讲-定性到定量的方法(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届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讲义:第1讲-定性到定量的方法(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届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讲义:第1讲-定性到定量的方法(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讲义:第1讲-定性到定量的方法(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讲义:第1讲-定性到定量的方法(附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第一讲 定性到定量的方法【题型特点】 定性的思想,主要从是否存在某种属性、存在程度的深浅或大小等角度进行初步的确定;而定量的思想,则是在定性的基础上精确地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深度的、量化的表达。 定量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并对各种环境中的事物作出带有普遍性的解释;而定性分析则试图对特定情况或事物作出特别的解释。定量研究致力于拓展力度,定性研究试图发掘深度。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精细化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主要考查内容】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的判断;2.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多角度之间的关系;3.溶液酸碱度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必备知识梳理】1

2、. 固体物质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2. 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典型例题】例1:(2017泰安) 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解析】反应前后进行比较,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像信息可知,丁物质是反应物,甲和丙物质是生成物,乙物质质量没变化,可能是该反应

3、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的杂质,参与反应的丁、甲、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9:1:8,所以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丁为反应物所以必须是化合物,因此A、B、D正确,C错误。【答案】C例2:(2017扬州)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B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大C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解析】因为乙物质在常温下溶解度大于10g,故为易容物质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和温度没有可比性;C选项因为没有具体说明溶液的性质,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如果甲物质的溶液时饱和的有晶体析出,不饱和

4、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D选项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是正确的叙述;【答案】AD例3:(2017内江)下表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的pH,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选项ABCD物质新鲜牛奶柠檬西红柿肥皂水pH72.22.44.04.410【解析】A.选项新鲜牛奶PH=7溶液为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B.新鲜柠檬汁溶液为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C.选项西红柿汁,溶液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D.选项肥皂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答案】D例4:定性和定量是研究问题的两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某个实验现象来定性认识某个化学反应的发生,也可以通过称量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

5、定量研究某个化学反应。(1)装置一是定性和定量检验二氧化碳存在的装置图,a图中从左边导管通入气体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b图中从左边导管通入气体后,通过称量U型管增重的质量确定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干燥管中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U型管 。 (2)装置二是定性和定量检验 (填物质化学式)存在的装置图,若有该物质通过c装置,c图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利用图d进行定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方法是称量 。【解析】(1)装置一是定性和定量检验二氧化碳存在的装置图,a图中从左边导管通入气体后,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

6、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清石灰水变浑浊b图中从左边导管通入气体后,通过称量U型管增重的质量确定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为了防止空气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干燥管中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U型管。(2)由于无水硫酸铜能遇水变蓝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由装置二可知是检验H2O存在的装置图,若有该物质通过c装置,c图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利用图d进行定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方法是称量d装置前后的质量变化。【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U型管;(2)H2O; 称量d装置前后的质量变化【分类突破】1. (2017

7、湘潭)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15152520反应后的质量(g)010xyA. x的取值范围是:0X45 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1 C.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x+y=65【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确定x+y=(15+15+25+20)-10=65,无法确定x,y的取值范围,错误;B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5-0):(15-10)=3:1,正确;C当y20时,该反应的反应是A+B+D=C,是化合反应,当y=20时,该反应是A+B=C,是化合反应,正确

8、;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y=(15+15+25+20)-10=65,正确【答案】A2.(2017郴州)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122630反应中的质量/g9223b反应后的质量/g0a3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等于10 B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丙一定为催化剂Db等于12【解析】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12+26+3+0=9+22+3+b=0+a+3+28,解得a=10,b=7A.a=10,故说法正确;B.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甲、乙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

9、增加为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C.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错误;D.b=7,故说法错误;【答案】A3.(2017威海)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右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2040水109g129g酒精17.3g40g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觯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C40,40 gNaOH溶解在l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NaOH在不同温度下和不同的溶剂

10、中溶解度的大小都不同,因而温度和溶剂的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A正确;在20、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大于10g,因而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B正确;在40时,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为40g,其含义为:在40时,100g酒精中最多能溶解40g NaOH固体,C正确;根据表格信息可知,40时每229g饱和的NaOH水溶液降温至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分数为,40时每140g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分数为,因而等质量的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D错误。【答案】D4. (2017宿迁)右

11、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 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甲属于易溶物质D.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A错误;B.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甲小,所以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B错误;C.甲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是10g,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20的溶解度大于10g,所以甲属于易溶物质,故C正确;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12、是50g,所以30g甲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5g溶液,故D错误【答案】C5. (2017株洲)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下列实验活动,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5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对测定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测定时刻17:0517:1017:1517:2017:2517:3017:35pH4.954.944.924.884.864.854.85A在测定期间,该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B该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没有影响C. 若在17:40测定,pH一定小于4.85 D. pH=4.95与某些工厂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解析】A.在测定期间,pH逐渐减小,雨水的酸

13、性逐渐增强,故错误;B.酸雨对农作物生长有害,故错误;C.、由表中数据可知:17:30以后,pH值不再变化,若在17:40测定,pH不一定小于4.85,故错误;D.上述雨水呈酸性的主要原因是溶解了酸性气体二氧化硫,pH=4.95与某些工厂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故正确;【答案】D6. (2017天津)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食物葡萄汁苹果汁牛奶鸡蛋清pH3.5-4.52.9-3.36.3-6.67.6-8.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苹果汁和葡萄汁均显酸性 B鸡蛋清和牛奶均显碱性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解析】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

14、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A苹果汁和葡萄汁均显酸性 ,正确; B鸡蛋清显碱性,牛奶显酸性;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正确;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因为二者都显酸性,正确;【答案】B7.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化学实验有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两类定性和定量实验对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很有帮助以下是老师在课堂上已演示过的几个探究实验(1)定性实验:A、B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定性实验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了来推测水的元素组成的,其中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B实验测定蜡烛可能的组成 。证明蜡烛中含氢元素的操作及现象是: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证明含碳元素的操作及现象是: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 (2)定量实验:C实验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气体,使瓶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