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7740368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团要求的一项。 24.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A.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有利于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25.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发现让“海昏侯”迅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引发了学术界的争鸣。下表为西汉海昏侯“海昏”爵号的三种历史解释,据此可知A.同一历

2、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解释莫衷一是D.综合多种历史解释即可确认历史事实26宋神宗执政前期允许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执政后期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其余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只能实行转口贸易。这一变化表明A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B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C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 D国家经济攫取能力增强27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心中,谋生和求利是有所区别的,谋生在当时不单是谋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这表明当时A徽商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念 B以义为上成为徽商的基本准则C利

3、义兼顾成为商人普遍的价值取向 D传统经济政策受到严重的冲击28.19世纪中后期,近代中国社会反抗多起自农村,城市不仅是被动的承受者,而且常常成为农村反抗的对立面。但晚清最后十年的民变中,占相当比重的反抗却发自城市。这种变化说明A. 农村革命不适应形势需要 B. 西方列强侵略进一步加剧C. 革命党人发挥了领导作用 D.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果29.1912年2月l6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辫子。下图为1912年3月3日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LePetit Journal刊登的版画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要合理解读“袁世凯剪辫”行为,应注意A. 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

4、B. 置于特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D.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30.1953年至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年均达到92.36%,高于经济 恢复时期年均84.7%的水平;消费资料所占比重仅为7.64%,较经济恢复时期的 15.3%有较大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发展加大消费资料供给 B.经济建设深受外来模式影响C.生产关系变革减少进口需求 D.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已经打破31.市场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 “经济杠杆”来取代

5、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表明我国A.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B.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已在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32.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无论其取得的方式是购买、赠与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非所有人为其真正所有者。这一规定A.使用伦理原则进行司法判决 B.体现善意与公正的诚信观C.将诚信原则技术化融入法规 D.诚信未从道德过渡到法律 ,33.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两者 A.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

6、对立的 B.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 D.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34.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A.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B.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35.2000年4月,七十七国集团自1964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古巴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全球化、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等,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这一现象可看出 A.区域绎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B.经济全球化深人到亚非拉

7、国家地区C.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矛盾激化 D.原有经济秩序受政治格局变化冲击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60分)41.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从约5000年前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私有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开始出现,而后一夫一妻模式的小家庭和最初以原始习惯来调整的婚姻家庭关系形成。周礼上说:“夫妻一体也”,夫妻是“一与之齐,终身不改”。照此说来,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自西周始,婚姻实行等级婚、买卖婚与父母包办婚姻,程序上则采取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奉行“父母之命,媒的之言”。而在婚姻关系终止上,男方拥有绝对主动权。在家庭关系中,夫对妻、家长对子女占据统治地位

8、,即“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的雏形。后世继承了周代的婚姻家庭制度。两汉时,以孺家纲常伦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思想正式形成,这进一步确立了家庭规范,包括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内容。唐律与唐律疏议确立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基本原则,用孺家伦理尊卑长幼的等级纲常为中心来规范婚姻家庭制度。例如以父权与夫权为重点,规定了家长可为卑幼包办婚姻。宋至清朝均加以继承,当然也有所变更并加以完善。 摘编自马荟当代中国婚姻法与婚姻家庭研究 材料二中国近代婚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变革”,而又以近代婚姻观念的变革最明显、内容最丰富。延续了几千年的以家族为本位,以维护男权为目标的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强

9、教冲击下,开始走上了现代化与西方化的道路,以个人主义、男女平等、自由自主为价值取向的西方婚姻观念输入中国,并逐步在中国近代婚姻观念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五四前后婚姻变革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封建家庭主义的束缚,对传统婚姻给予摧枯拉朽式的打击,使旧有的、野蛮的、半文明的婚姻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近代中国人一度树立起情爱、人性、自由、自主自立等现代观念。这一时期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婚姻目的出现了变化、婚姻主权开始下移、男女双方的择偶标准发生了明显改变、夫妻关系趋向于平等以及文明婚礼开始盛行。 摘编自五四前后婚姻观念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传统婚姻

10、观念与西方婚姻观念差异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婚姻变迁的影响。(13分)4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类文明史中,有多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其实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的重塑。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价值观体系能推动社会深入持续地发展进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不能随着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变动,那就不仅有观念滞后于社会之嫌,而且价值观体系的反作用必将阻碍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现代化的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价值观体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一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

11、,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把答题卡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3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10分)2018年9月,某手机短视频平台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永和县发起了“永和乾坤湾,玩转好心情”的短视频创意挑战赛,引发广大网友和游客关注。将短视频网络平台的科技元素,与该县自然风光、剪纸等传统艺术相融合,使短视频的艺术感、现场感得到发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精准投放,获得

12、了超过5亿次的播放量,推动当地特色景点成为网红景点。在“十一”黄金周期间,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数量同比增长近两倍。说明短视频网络平台助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澳大利亚悉尼的维多利亚公园社区是占地 24 公顷的综合开发项目,包括高密度住宅、商务及零售设施,下图为该社区根据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设计的雨水利用方案示意图。这样的设计使社区道路除了满足交通功能外,还是路面雨水收集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根据图文材料简述图示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并指出该设计衍生出的新功能。4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清朝的司法机构基本沿

13、袭了封建旧制,中央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审判、复核和监察,地方审判权由行政长官兼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19世纪末,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诏“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改。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6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不再具有审判职能,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法部设置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1907年,在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府(直属州)设地方审判厅,州县设初级审判厅。清政府还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

14、度,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中美关系的和解经历了一个缓慢曲折的进程。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伴随着中美外交战略的调整,中美双方着手改善两国关系。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和解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尼克松签署上海公报后,又与苏联签署了第一期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1973年巴黎协定签署后,美国宣布从越南撤出了全部军队。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外交关系正常化。到1973年,欧共体九国中除爱尔兰外,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