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4 散文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7740287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4 散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4 散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4 散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4 散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4 散文阅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4 散文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4 散文阅读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限时集训(四)散文阅读编者按写人记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写人记事类散文,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文中的人、事都来自生活,并非虚构。无论写人、叙事,其目的都是抒发感情,阐明事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余君才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

2、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

3、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皲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工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

4、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在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品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儿看病

5、的老人。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衣简从,有的辎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应该说,自然的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定律。大地上的人们,都经历着自己落雪的人生。人生如落雪,又如树花同发,随风

6、而坠的人生,虽贵贱殊途,但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数,最为可贵的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飘落。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选自散文2018年第2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绕着雪花,全文写了雪夜里的母亲、书里下雪的场景、北方和南方的雪下的人们,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B首段两次写到咳嗽,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我”对母亲身体不好还要冒着雪劳作不辍的担忧。C第4段写那一年的雪是记忆中最

7、大的雪,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心理原因,因为在那一年“我”想到了雪夜里劳作的母亲。D第5段写书里读到的水浒传红楼梦和刘长卿诗中的下雪情景,都是为下文写风雪中像母亲那样讨生活的人做铺垫。BB项,曲解文意,“我对母亲身体不好还要冒着雪劳作不辍的担忧”错,“我”当时并不知道母亲要冒着雪去劳作。2这篇散文以“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为标题,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解析“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这个标题明显是有一定寓意的,分析标题的含义,应按照从物到人、从雪花到人生的思路理解。文中与题目直接照应的语句是倒数第3段中“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据此可以体会标题的表层含义,所谓的“认真

8、飘落”,就是滋润万物,带来丰收。再由物到人,写母亲在风雪之夜关爱孩子,到麦田里除草,体现了母亲认真的生活态度(文章前半部分);然后扩展开来,写雪花下各种行业各种处境的人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认真地生活,他们都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争取改变自己的命运(文章最后五段)。答案冬天的雪花,滋润万物,带来丰收;“我”的母亲在风雪夜里关爱孩子,为了生活冒着雪勤苦劳作;雪花下有过着不同生活的普通人,为掌握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方式“飘落”,认真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每点2分)3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都是描写劳作归来的母亲,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解析本文旨在赞美母亲和像母亲一样认真生活的普通人。第

9、一处画线句写刚从田里劳作回来的母亲,画线句后面说“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心疼。第二处画线句,从前面的“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画线部分中的“忘不了”等语句可以看出,这里表达了对母亲辛苦付出的赞美和对母亲的思念。第三处画线句,将从风雪中归来的母亲和古代诗歌中的风雪夜归人相提并论,表达的是对经历风雪洗礼的母亲的敬畏。第四处画线句,在文章最后一段,表达对认真生活、努力掌握自己命运的母亲的赞美。四处画线句,内容相似,含意步步深入,起到了贯串全文的线索作用,突出了主旨。答案第一处写出了“我”对母亲的心疼;第二处写出了“我”对为家庭辛苦劳作的母亲的思念;第三处写

10、出了“我”对经历风雪洗礼的母亲的敬畏;第四处总结全文,表达对认真生活、努力劳作、掌握自己命运的母亲的真切情感。(每处1分)“劳作归来的母亲”作为全文的线索一线串珠,贯串全文,反复强调文章主旨: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恩。(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在邮筒旁停靠三分钟谢素军我坐班车回老家,经过石砚湾的时候,车停了下来,司机把门打开,我看见路边有一个邮筒,但却没有一个要上下车的人。“师傅,怎么不开车呢?”师傅看我一眼,没有作声,只是按下了喇叭,震耳欲聋地响了三声,然后才关门,启动班车,奔跑在这片交通仍不便利的山间马路上。但比起二十年前,这条路已经便利多了。师傅终于开口,告诉我,所有的

11、班车都会在这儿停靠,尽管到如今,邮筒已经生锈,荒草已然茂盛。为什么?令所有路过的车辆不约而同停靠并为之鸣笛的竟只是一个年轻人。80年代那会儿,年轻人流行南下打工,去广州、东莞、深圳、上海,总之没几个人留在老家。但有一个年轻人留了下来。他绝不是害怕出门,而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县里邮局要将一批信件送去百里外的乡下,公路不通,村落不熟,年轻人是个热心人,便答应帮衬一把,送完再坐火车南下。结果,当年轻人把一封封信件送到各家各户,老人们感激涕零的样子,一下子触动了他。信件都是出门打工的年轻人寄来的平安信。年轻人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自己应该留下来做一个邮递员,否则,老家的人便可能收不到这些珍贵的家书。年轻人说

12、干就干,县邮局更是求之不得。就是从那天起,年轻人每天都会背着一大包的信件,先送完路过的几个村庄,因为老家隔着几座荒凉的大山,他总会在石砚湾的一个拐角处等车,等路过的拖拉机、摩托车,甚至牛马车。而那些开车、赶车的人,得知年轻人是一位邮递员,也总愿意搭他一程。送的次数多了,所有开车、赶车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邮递员,每天中午时分,会站在石砚湾等车。乡亲们知道他辛苦,放弃了南下打工的大好时光留下送信,便都敬着他,觉得他是一位平安信使,有时时间对不上,也会故意把车停在石砚湾,等到年轻人上车才走。这一等便是二十年,开车人都在口口相传,在经过石砚湾的时候,一定要等一个送信的年轻人,直到县里的马路修通到每个

13、乡村,直到每天开通了固定班次的汽车,直到年轻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不慎在陡峭的山路上摔倒。开车的人再也没能等到年轻人。他走了,全身被摔得伤痕累累,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那些写信和收信的人,至今从未忘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 乡亲们特意去县邮局申请了一个邮筒,安放在石砚湾那个年轻人等车的地方,里面塞满了各种信,那都是外出打工的人寄给年轻人的感谢信。人走了,但信还在。每一辆路过的汽车都会在这里停靠一会儿,他们希望搭上年轻人的灵魂,带上他的那股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告诉你,邮政在,希望就在。我想问,年轻人叫什么名字?刚开口,却已泣不成声,终究是没有问成。有些遗憾,但又有些许安

14、慰,至少我知道,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唤作邮递员。如果可以,我想再加两个字,邮递员哥哥。(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面对“我”的询问,司机师傅只是“看我一眼,没有作声”,因为他认为“我”作为一个石砚湾人竟然不知道年轻人的事迹,他为此而恼火,懒得理“我”。B“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这一细节描写凸显出年轻人的责任意识,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C文中的年轻人是一位不知名的乡村邮递员,80年代主动放弃南下打工的机会,留在交通闭塞的家乡送信,给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和欢乐,其事迹可谓感人肺腑,催人泪下。D文章结尾表达了对这位年轻邮递员的敬仰、怀念、感激之情,并由年轻人而想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唤作邮递员”,可以说本文是作者奉献给这些绿衣天使的一曲赞歌。AA项,“因为他认为我作为一个石砚湾人竟然不知道年轻人的事迹,他为此而恼火,懒得理我”错。其一,文章并没有说“我”是石砚湾人,只是说“我”路过此处;其二,司机师傅没有说话是因为他在缅怀年轻的邮递员,而不是“为此而恼火,懒得理我”。5文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年轻人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解析从文章内容来看,本文塑造的是一位年轻的邮递员形象,可根据人物所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