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提升检测卷(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7733365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提升检测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提升检测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提升检测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提升检测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提升检测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提升检测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提升检测卷(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8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B。【解析】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戴防噪声耳罩

2、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考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噪声防止。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答案】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辨别发声体是靠声音的音色;噪声的控制有三个方面:控制噪声的产生、控制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传入人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说法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只说声音

3、传播速度是340m/s是错误的;“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色分辨人的,不是音调,故C错;带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控制。3.端午节龙舟赛是我市传统比赛项目之一。龙舟赛中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音色;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音调高;D观众是依据响度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答案】A。【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4、有关;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解答: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鼓声传播过程中,声音越来越小,故其响度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响度大,故C错误。D、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观众是依据音色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故D错误。【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4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在空气中,声

5、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答案】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选项C说法不正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比光速慢的多,因此选项D说法不正确由上可知,选项B、C、D的说法不正确;故选A。【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5.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

6、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A音色不变;B音调变了;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答案】B。【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的频率和物体本身有关,当物体本身发生变化时,物体振动的频率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此题中,老师在吹塑料管的时候,逐步剪短塑料管,物体的出发生了变化,振动频率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故,此题答案是B。【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6.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

7、处减弱噪声【答案】B。【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此说法错误。敲击音叉力量的大小,影响到音叉振动的幅度,也就是响度,而不会影响到音叉的振动频率,故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变。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此说法正确。任何物体振动,响度、音调可能相同,但音色不会相同,所以“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此说法错误。超声波碎石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来击碎人体内结石的。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此说法错误。双层玻璃可以有效阻止噪声传入室内,故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考点】声音的特性、

8、噪声控制、超声波。7.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答案】C。【解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方面: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音调指的是物体振动的频率,音色指的是物体发声的特点。所有物体发声,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定不同,所以,辨别不同发声体靠的是音色。所有,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主要一句声音的音色。故,正确答案是C。【考点】声音的特性。8.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

9、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答案】B。【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解:A、“以两石相击”,石头会振动,振动会产生声音,故A错误。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的是与青蛙的音色相近,故B正确。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响度大,故C错误。D、如果有人喜欢听“

10、呱、呱”的回声,回声不是噪声,故D错误。故选B。【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噪声及来源。9.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答案】C。【解析】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琴弦长度,目的是改变乐器振动的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此题正确答案是C。【考点】声音的特性。10.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 )。A音调变低 B频率变大 C响度变大 D声速变小【答案】C。【解析】音叉是可以产生固定振动频率的实验器材,同一音叉,无论敲击它的力量大小,音叉所产生的声音

11、的音调不变。所以,重敲和轻敲音叉相比,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了。【考点】声音的特性。11.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答案】D。【解析】心跳的音调、音色和响度和心脏本身有关,与听诊器无关,都是一定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这样可以清楚的听到心跳声音,易于判断病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考点】声音的传播特征、声的利用。12.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

12、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说法正确。鼓面上的泡沫颗粒的跳动,说明了鼓面的振动,所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此说法正确。玻璃罩内的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音量减弱只能说明玻璃罩内的空气稀薄。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

13、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此说法错误。物体振动的音调越高,它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高指的是频率大,不是响度大;响度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故,C符合题意。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此说法正确。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在扬声器旁的烛焰的闪动正说明了这一论断。【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13.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答案】C。【解析】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差是0

14、.1s,因此区分开原声和回声最短距离,据此分析回答解答:站在桥洞里说话时,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桥洞两侧较近,声音传到桥洞两侧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不能区分说话声和回声,也就听不到回声,C选项的说法正确。【考点】声的利用、回声。14.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答案】C。【解析】A剧院

15、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此说法错误。这是为了减小声音反射,增加漫反射,使整个剧场都能得到好的声音效果。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此说法错误。医生利用B超是超声波传递信息,不是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此说法正确。在空气中,声速远远小于光速,在百米比赛中,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故以看见光为开始计时点是正确的。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此说法错误。“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噪声控制。15.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呐探海深 C利用B超做体验 D利用回声定位【答案】A。【解析】通过发声体发声是否异常来获得物体本身状况方面的信息或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