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讲座《夏商西周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7732787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讲座《夏商西周教学中的若干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讲座《夏商西周教学中的若干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讲座《夏商西周教学中的若干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讲座《夏商西周教学中的若干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讲座《夏商西周教学中的若干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讲座《夏商西周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讲座《夏商西周教学中的若干问题》(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商西周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一 神话传说的史影 二 夏的争端 三 商代神权的问题 四 分封制的问题 五 关于殷周变革,一 神话传说的史影,英爱德华 泰勒:原始文化,在关于伟大人物们的传说中,事实和神话传说的混合,证明着带有怪异性虚构的传奇却能具有历史事实的基础。,(一)五帝谱系中带有秦汉人的附会 (二)上古时期血缘是重要的政治纽带 (三)上古时期社会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 (四)文明的出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五)炎黄的融合也不是空穴来风,一 神话传说的史影 二 夏的争端,夏禹王像 宋 马麟,山东武梁祠汉刻石,禹,姓姒,名文命。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2、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一)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争论,古书中所讲的古史,是由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一层一层地积累起来的,神话传说发生时代的先后次序,也和古书所记载的古史系统排列的先后恰恰相反。 “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 “周代人的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等。” “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成了一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理水在故

3、事新编中,赞扬了以“大禹”为代表的民族精神,其中蕴含着官员、学者、百姓的嘲弄,充满滑稽性,特别是学者们讨论大禹的部分。 小说刻画了百姓和一群痴呆文人的形象,粮食是奇肱国送来的,有个鸟头先生,质疑大禹的存在,然而巢居在洪水之上的人们却在乐呵呵的忙碌着每天的生活。,遂公盨,遂公盨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由于这项工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这就势必使原来松散而比较缺乏约束力的联盟机构逐渐发生凌驾于各族邦权利之上的倾向,并最终过渡到把各族邦沦为自己臣属的具有专制性质的权力机构。 沈长云古代中国政治组织的产生及其模式,尧,舜,禅让,禹,?,(二)治水与家

4、天下的建立,尧,舜,禅让,禹,皋陶,尧,舜,禅让,禹,伯益,尧,舜,禅让,禹,启,皋陶乃五让以天下之贤者,遂称疾不出而死。禹于是乎让益,启于是乎攻益自取。 上博简容成氏,禹于是乎让益,启于是乎攻益自取。 上博简容成氏,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启遂即天子之位。 史记夏本纪,益干启位启杀之。 古本竹书纪年,尧,舜,禅让,禹,启,世袭,“家天下”,(三)二里头文化的纠葛 中国青铜时代文化。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 年代约相当公元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现已发现遗址近百处。二里头遗址面积约3平方公里,已发现宫殿遗址、作坊遗址、一般居住遗址、陶窑、窖穴、墓葬等。,宫殿复

5、原图,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除青铜器外,在二里头遗址里还发现有制造骨器的作坊和陶窑遗址。还出土成批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的玉器,有绿松石镶嵌的装饰品,还有石磬一类的乐器,手工业的制作技术和内部分工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医疗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与医疗保障,二里头文化可能是夏文化 以伊、洛一带的河南地为中心,东通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长淮,众多邦国,大都受其影响。,一 神话传说的史影 二 夏的争端 三 商代神权的问题,巫史时代,人殉制度到了殷商时期最为鼎盛。考古发掘的商代墓葬中少则殉一二人,多则二三百人。根据胡厚宣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一文统计,已发掘的商代墓中,共殉近四千余人。墨子节丧中称:

6、“天子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秦穆公死时,殉葬人数多达177人,良臣之子奄息、仲行、针虎也在其列,秦国百姓为之哀恸,作黄鸟之诗。,尊神重鬼的殷商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萌芽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尚不能把握自己命运、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的表现。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史记高祖本纪,一 神话传说的史影 二 夏的争端 三 商代神权的问题 四 分封制的问题,(一)大分封集中在周初,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

7、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鲁、燕、卫、晋、吴,齐,宋、杞、陈,周王分封时把什么授予臣下,土地 人口(周人、异地部族、土著居民),(二)分封制与外服的不同,商代的征伐,只不过迫使叛逆者屈服,尚未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予自己的亲戚子弟统治的史实;而周人的各封国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 。 沈长云上古史探研,(三)关于没地可分,周室封建事业大成于成康,则说明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室,属于周初建国工作的一部分,并不是在后世仍推广进行的常制。周人与姜族的封君中,大部分

8、在成康之世已经建国了。 许倬云西周史,一 神话传说的史影 二 夏的争端 三 商代神权的问题 四 分封制的问题 五 关于殷周变革,中国社会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故知周之制度典礼,实皆为道德而设。 周之制度典礼乃道德之器械,而尊尊、亲亲、贤贤、男女有别四者之结体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夏商西周尚没有经济上的质变。 这一时期上层建筑的血缘色彩比较重,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仍然是族,并且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都是部族领袖。部族内部人与人的关系,带有血缘的温情。 这一时期时期出现了早期国家,并形成一系列制度与文化。华夏文化已经发端,日益焕发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