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支撑作用.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7601919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5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支撑作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支撑作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支撑作用.pdf(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金融研究 2017年第8期特稿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在积极向中央争取更多发债规模 的同时, 进一步结合市场环境, 通过适当提高发行利 率或支付承销手续费等方式, 使银行获取合理利润, 调动银行投资地方债的积极性, 实现政银持续合作、 互利共赢。二是建议政府加快产业基金的设立, 优先 向铁路、 公路、 航空、 港口、 地铁、 能源等重点领域设立 基金, 同时优化基金方案设计, 合理设定退出通道, 并 在基金兑付收益和本金出现缺口时协调统筹安排资 金, 吸引更多的商业银行进行投资和注资。商业银行 可通过 “股权基金+银行贷款” 的整体筹资安排, 既发 挥股权基金的杠杆作用, 又充分利用银行贷款规模

2、大、 期限长及成本低的优势, 一揽子解决项目资金需求。 加强我国和境外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 共同促进 金融投资与贸易便利化。一是加快与沿线国家签署 货币互换协议, 提高双方本币互换金额, 推动人民币 的国际化发展, 特别是广西需求较大的越南等国家的 央行, 推动人民币在其全境范围的使用。二是加强央 行层面的信息沟通, 进一步完善双方法制法规, 优化 投资环境, 系统性地解决对外投资的多发纠纷领域, 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防范风险打下更坚实基础。三 是加强反洗钱工作的信息沟通合作, 并将境外反洗钱 有效信息反馈给国内商业银行, 形成境内外一体化的 反洗钱监控系统。 深度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 充

3、分发挥金融支撑 作用 胡涌* 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将紧密围绕 “一带一路” 建设, 以支持企业 “走出去” 为重点, 以农业国际合作为特 色, 抓住人民币国际化契机, 依托国内业务, 立足重点 国家, 服务优质客户, 关注大产业、 大项目、 大客户, 整 合利用行内外资源, 完善配套政策, 不断提升 “走出 去” 金融服务水平, 推进 “一带一路” 沿线业务稳健发 展, 开创国际化经营新局面。 建议丝路基金加大对广西的支持力度。一是建 议丝路基金加大投向广西本地企业走出去项目及中 马两国双园项目。二是建议丝路基金在广西设立子 基金, 该基金建议为引导性基金, 在交易结构的设计 方面丝路基金可作为劣

4、后级, 吸引银行理财资金进 场, 扩大基金规模。三是建议丝路基金利用中国政府 的影响力以及与外部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境外项目筛 选和投融资方面给金融系统和企业提供相关信息。 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 成立国家层面的 “一 带一路” 成员国信息共享平台, 构建由丝路基金、 政策 性银行、 商业银行、 担保机构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 共同参与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推动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的央行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建议中国人民银行 尽快与越南央行协商修订中越两国 关于结算与合作 协定 , 将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地域范围扩大至越南全 境, 结算范围扩大至所有交易活动; 允许人民币

5、在越南 商业银行挂牌交易, 加快跨境人民币区域国际化进程。 跨境金融支持广西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的作 用和政策建议 袁龙* 作为中国银行在广西的一级分行, 广西中行始终 坚持中国银行总行发展战略, 并以成为让政府机构和 监管单位放心、 让员工和客户满意的银行为工作目 标, 努力将中国银行的经营优势与广西区位优势结合 起来, 在履行银行社会责任的同时, 积极推动广西壮 族自治区与毗邻的东盟国家形成 “资金流通、 贸易畅 通、 企业融通、 民心相通” 工作格局。 “一带一路” 建设将为沿线国家建立求同存异、 互 惠互利、 利益交汇的合作平台, 有助于提升区域内政 治互信, 对于广西来说能够加深东盟各国的外交合作 和经贸往来。“一带一路” 倡议加快沿线基础设施建 设, 扩大跨境商贸投资, 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产业 转移, 推动区域旅游、 文化、 科技交流合作, 这将为广 西金融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合作机会和发展机遇。 由于 “一带一路” 沿线金融生态环境差异和自身 国际化程度、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广西金融业在 “一带 *胡涌,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副行长。 *袁龙,中国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行长。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