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化学实验专题训练(七)——探究性型实验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760134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化学实验专题训练(七)——探究性型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9化学实验专题训练(七)——探究性型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9化学实验专题训练(七)——探究性型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09化学实验专题训练(七)——探究性型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09化学实验专题训练(七)——探究性型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化学实验专题训练(七)——探究性型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化学实验专题训练(七)——探究性型实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讲义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讲义命题人:杨群命题人:杨群(湖北武汉湖北武汉)电话电话(微信微信):15827132277 1 化学实验专题训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七七) 探究探究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 1、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可用下列流程图表示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可用下列流程图表示: 2、探究性实验题的分类探究性实验题的分类 (1)探究物质的性质:根据已有的认识,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化学事实和现象的归纳、类比,作出判 断性解释或说明 (2)探究物质的组成: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一一的检验来推测出究竟含有哪些 物质 3、探究性实验题的解法思路

2、探究性实验题的解法思路 (1)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关注题头,抓住实验目的。在题头中创设情境,说明探究的课题(目的) (2)学会合理假设 :依据题目的提示和限制,对原理、材料、变量、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假设 第一种模式:假设 1:只有 A 成立;假设 2:只在 B 成立;假设 3:A 和 B 都成立 第二种模式:假设 1:只有 A 成立;假设 2:只在 B 成立;假设 3:A 和 B 都不成立 (3)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的答题模式 取适量的 物质(药品)进行 实验(操作),如果有 (现象),则得出 (结论) (对另一种情况设计判断)另取等量的 物质(药品)进行 对照实验(操作),如果 (现象),

3、则得出 (结论) (4)规范答题格式 现象与结论的描述要全面,准确 物质检验 4 步曲:取样加试剂现象结论 实验步骤: 取样品于 (仪器)中,加入 (试剂) 取样品时要注意:当样品是固体时,一般先取少量试样配成溶液。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可以加蒸馏水溶解, 也可以加酸溶解,还可以是加碱溶解 加入试剂要注意:试剂的用量和浓度本质上决定于操作的目的 加指示剂、要观察褪色的12 滴 一般的检验少量 除杂、分离、酸化过量/足量 “假设推理实验题”完成实验步骤答题模版(表述方法)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 I: 取少许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 溶液(微热/振荡) 或取少许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

4、溶液,(微热/振荡) 或取 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加 溶液,(微热/振荡) 或把样品(溶于水后)分为两等份,一份加 ,另一份加入 若则假设成立 若则假设成立 步骤 II: 取步骤 1 试管内上层清夜少许于另一试管,再加 试剂(微热/振荡) 或取步骤 1 的滤液少许于另一试管,再加 试剂(微热/振荡) 向步骤 1 的试管内加入 溶液(微热/振荡) 若.,结合步骤 I 中 ,则 假设成立 若., 结合步骤 I 中 ,则 假设.成立 4、预备知识、预备知识 (1)常见物质的热分解反应规律 难溶性碳酸盐氧化物CO2 碳酸的酸式盐碳酸的正盐CO2H2O 铵盐NH3相应的酸(或酸性氧化物H2O)(NH4N

5、O3除外) 草酸晶体CO2COH2O (2)硝酸盐的热分解反应规律:按金属活动顺序表 KNa 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2NaNO32NaNO2+ O2 MgCu 等较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氧化物、NO2和 O2:2Cu(NO3)22CuO + 4NO2+ O2 Hg 以后不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NO2 和 O2:2AgNO32Ag + 2NO2+ O2 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讲义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讲义命题人:杨群命题人:杨群(湖北武汉湖北武汉)电话电话(微信微信):15827132277 2 (3)常见物质的性质 类型思考方向 酸性强弱比较可通过强酸制弱酸、对

6、应盐的碱性、同浓度溶液导电能力或 pH 等方法来比较 金属性强弱比较 可通过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能力、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置换反应、 原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池中阴极阳离子的放电顺序等方法来比较 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可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与 H2化合的难易 程度、相互之间的置换、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等方法来比较 弱酸酸式盐的电离程度 与水解程度比较 可通过测得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来比较 Ksp的大小比较(以 AgCl、 AgI 为例) 向少量的 AgNO3溶液中滴加 NaCl 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 KI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向浓度均为

7、0.1 molL 1 的 NaCl、NaI 混合溶液中滴加 0.1 molL 1AgNO3溶液先产生黄色沉淀 一元酸、二元酸判断可用 NaOH 溶液进行中和滴定测定消耗 V(NaOH)来确定 羟基的数目判断可通过取一定量试剂与足量 Na 反应测定放出氢气的量来确定 羧基的数目判断可通过取一定量试剂与足量 NaHCO3反应测定放出 CO2的量来确定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 K3Fe(C2O4)33H2O 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 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 验证和探究过

8、程 限选试剂: 浓硫酸、 1.0molL-1HNO3、 1.0molL-1盐酸、 1.0molL-1NaOH、 3% H2O2、 0.1molL-1KI、 0.1molL-1CuSO4、 20% 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观察到 A、C 中澄清石灰水 都变浑浊,B 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是_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 K2CO3。验证固体产物 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_,现象是_ (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

9、1:_;假设 2:_;假设 3:_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实验过程 根据中方案进行实验。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 1: 步骤 2: 步骤 3: 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讲义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讲义命题人:杨群命题人:杨群(湖北武汉湖北武汉)电话电话(微信微信):15827132277 3 2、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 KOH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 O2,在碱性溶 液中较稳定 (1)制备 K2FeO4(夹持装置略) A 为氯气发生装置。A 中反

10、应方程式是_(锰被还原为 Mn2 ) 将除杂装置 B 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C 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 中 Cl2发生的反应有 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另 外还有_ (2)探究 K2FeO4的性质 取 C 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 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 Cl2。为证明是否 K2FeO4 氧化了 Cl 而产生 Cl2,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取少量 a,滴加 KSCN 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 用 KOH 溶液充分洗涤 C 中所得固体,再用 KOH 溶液将 K2FeO4 溶出,得到紫色溶液 b。取少量 b,滴加盐酸,有 Cl2

11、产生 i.由方案中溶液变红可知 a 中含有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 K2FeO4将 Cl 氧化,还 可能由_产生(用方程式表示) ii.方案可证明 K2FeO4氧化了 Cl 。用 KOH 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 根据 K2FeO4的制备实验得出: 氧化性 Cl2_FeO2 4(填“”或“”), 而方案实验表明, Cl2和 FeO 2 4的 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 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 FeO2 4MnO 4,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 b 滴入 MnSO4和足量 H2SO4的混合 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 FeO2 4MnO 4。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

12、,进一 步设计实验方案。理由或方案:_ 3、是中学化学常用试剂,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其性质。 、AgNO3的热稳定性 AgNO3受热易分解。用如图装置加热 AgNO3固体,试管内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在末端导管口可 收集到无色气体 a。 (1)检验气体 a 的方法为_ (2)已知 B 中只生成一种盐,据此判断 AgN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 (3)从安全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缺陷,改进措施为_ 、AgNO3与盐溶液的反应 (4)甲同学认为试管中产生银镜是 Fe2 所致,其离子方程式为_;乙同学认 为要判断该观点正确, 需增加如下实验: 取 2 mL 0.5 mol

13、L 1 AgNO3溶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几滴_, 若只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甲同学观点正确 (5)已知:AgSCN 为白色沉淀。试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为_(请从 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 (6)设计实验证明 Ksp(AgI)Ksp(AgSCN): _ 限选试剂:0.1 molL 1 AgNO3溶液、0.1 molL 1 KI 溶液、0.1 molL 1 KSCN 溶液 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讲义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讲义命题人:杨群命题人:杨群(湖北武汉湖北武汉)电话电话(微信微信):15827132277 4 4、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氨气的还原性和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一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已知:.Mg(OH)2可代替消石灰与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和碱式氯化镁Mg(OH)Cl .Cu2O 粉末呈红色,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Cu2OH2SO4(稀)=CuCuSO4H2O (1)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 D 的作用是_ (2)反应结束后装置 C 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红色固体,为了探究红色固体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 10.4 g 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 稀硫酸,充分搅拌,静置 若无现象红色固体为_ 若溶液变蓝 红色固体中肯定含有_,可能含有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