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放线记录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7601045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放线记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施工放线记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施工放线记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施工放线记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施工放线记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放线记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放线记录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 E 区农副产品区农副产品 E-1E-1、2 2 厅厅 施施 工工 放放 线线 方方 案案 目目 录录 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 3 3.施工准备 3 3.1 场地准备 .3 3.2 测量仪器准备 .3 3.3 技术准备.4 3.3.1 施测组织 .4 3.3.2 技术要求.4 3.3.3 施测原则 .5 4.主要施工测量方法 .5 4.1.1 轴线控制方法 .6 4.1.2 高程传递方法 .6 4.1.3 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6 4.2.1 轴线投测 .7 4.2.2 标高控制 .7 4.3 主体结构测量放线 .8 4.3.1 楼层主控轴线传递控制.8 4.3.2 楼层标高传递控制

2、 .10 4.4 安装工程标高控制 .10 4.5 测量注意事项 .11 4.6 细部放样的要求 .11 5.质量标准 11 6.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 12 6.1 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12 7.测量复核和资料的整理 13 8.施工管理措施 14 8.1 保证质量措施 .14 8.2 安全技术措施 .14 9.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5 1.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1 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0262007) 1.2 甲方提供的的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 1.3 建设项目施工图纸 2.2.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北京金奇树农副产品综合展示中心 工程地点: 大兴区芦城 建设单位:北京阳光利

3、臣体育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建筑总面积约为 4 万,占地面积约计 9000 平米,为五层钢框 架商业楼,建筑层高为首层为 4.5 米,二五层为 3.6 米,共计 18.6 米,局部为 22.8 米。 3.3.施工准备施工准备 3.1场地准备 本工程现场条件基本满足,定位测量施工前先对拆除部分进行 场地平整、清除障碍物后并可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工作。 3.2测量仪器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质量要求、施工进度确定所用的测量仪器, 所有测量器具必须经专业法定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 时应严格遵照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0262007)要求操作、 保管及维护。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测量仪器配备一

4、览表 序号测量仪器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1 全站仪台 1 2 水准仪台 2 100m 把 2 经鉴定 3 卷尺 50m 把 2 4 塔尺 5m 把 5 5 对讲机部 8 6 墨斗个 8 3.3 技术准备 3.3.1 施测组织 1)本项目部派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测绘部门提供 的工程测量成果测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施测,并按规定程序 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 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 度计划进行安排。 2)测量人员及组成: 测量负责人: 1 名。测量员: 3 名。 3.3.2 技术要求 1)所有参加施工测量人员、

5、验线人员必须具备建筑行业相关知 识且有丰富的测量经验,施工放线人员要固定,不能随便更换,如 有特殊需要必须由项目总工同意后负责调换,以确保工程正常施工。 2)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学习测量规范,充 分掌握轴线、尺寸、标高和现场条件,对各设计图纸的有关尺寸及 测设数据应仔细校对,必要时将图纸上主要尺寸摘抄于施测记录本 上,以便随时查找使用。 3)测量人员测量前必须到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复核 测量控制点及水准点,保证测设工作的正常进行,提前编制施工测 量方案。 4)测量人员必须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施测方案,测设方法, 测设数据计算和绘制测设草图,以此来保证工程各部位按图施工

6、。 3.3.3 施测原则 1)认真学习执行建筑规范,明确一切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 质量第一的宗旨。 2)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 , 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细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3)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现场测量放线” 与“内业测量计算”工作步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4)测法要科学、简捷,仪器选用要恰当,使用要精心,在满足 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定位工作必须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6)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4.主要施工测量方法主要施工测量方法 4.1 测量控制方法 4.1.1

7、 轴线控制方法 建筑物的主要部位(基础)主要采用“坐标点位法” ,主体结构 主要为“内控点传递法” 。 4.1.2 高程传递方法 基础部位主要采取“基准点法” ,主体结构为“钢尺垂直传递法” 。 4.1.3 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1)坐标点引入 根据甲方提供的测绘成果报告及建筑物的在测绘图中的相对关系, 采用全站仪,依据控制点,分别在电脑上放样,ABCD 区各设一个 基准点,以此类推分别定出其他控制点,然后任意选出三个控制点 将 JQS3 作为后视点加以复核,最大复核误差在 2mm, 再依据定位的控制点,采用经纬仪旋转 90 度的方式及大钢尺定出所 有轴线的桩点。 4.2 基础测量放线 4.2

8、.1 轴线投测 1)初步基槽开挖之前,用全站仪从定位桩引测到各外围轴线中 心定出所有轴线外引桩,根据建筑物尺寸放出外围尺寸线;复合建 筑物外轮廓线是否同建筑物与测绘成果的外围线距离相同。 2)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 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 4.2.2 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 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 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标高的施测:为保证室内正负零(高程点为 ) ,将分 别从 JQS 点高程为 ,和 点高程为 ,分别向场内 同一年久的永久性建筑物上反出,分别经两次观测误

9、差在 2mm,定 出相对正负零,并用红油漆显著标注,作为建筑物标高的一个水准 控制点。 3)根据水准点控制开槽、基础垫层等标高。 4.3主体结构测量放线 4.3.1 楼层标高传递控制 本工程主结构为钢结构,车间加工钢柱统一尺寸,车间加工基 本保证楼层标高的控制,验线可选几个钢柱采用钢尺垂直复核。 4.4测量注意事项 1)仪器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 考虑垂曲和倾斜改正。 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二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 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4)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 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

10、垂球置于水桶内。 4.5细部放样的要求 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必须经过检验。 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3)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 4)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 5.5.质量标准质量标准 工程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误差作为 极限误差。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工程 测量规范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建筑物控制网允许误差 1/15000 (边长相对中误差) 20” 2)竖向轴线允许偏差 每层 3mm 全高 15mm 3)标高竖向传递允许偏差 每层 3mm 全高 15mm 6.6.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沉降观测与

11、变形观测 6.1 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1)根据工程的施工顺序及条件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观测 , 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基本稳定停止进行观测。 2)本建筑物施工时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进行,观测精度如 下表: 沉降观测精度参考表 等级 标高中误差 mm 相邻高差中 误差 mm 观测方法 往返校差附 和或环线闭 合差 mm 二等 0.50.3 二等水准测 量 06n1/2(n 为 测站数) 3)沉降观测点设置:根据设计要求布设沉降观测点,用于沉降 观测的水准点必须设在便于保护的地方。 5)待基础结构施工完工后将临时观测点移至钢柱柱脚板,并及 时进行观测。 6)每施工一层附测一次,直至竣工。 7

12、)工程竣工后,移交给甲方。 8)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并与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一同进行分析成 果。 7.7.测量复核和资料的整理测量复核和资料的整理 7.1 工程定位、测量工作完成后,由监理单位和业主参加验线, 验线方法和验线仪器与放线时程序相同,以确保验线工作的检查独 立性。 7.2 楼层验线 由现场质量员及专职验线员复验合格各楼层的放 线结果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查复验。 7.3 外业记录采用统一格式,回到内业及时整理并填写有关表 格装订成册,并由测量负责人将原始记录及有关表格进行复核 ,对 于特殊测量要有技术总结和相关说明。 7.4 对各层放样轴线间距离等采用钢尺复核,达到准确无误。 7.5 所有测

13、量资料统一编号,分类装订成册。 8.8.施工管理措施施工管理措施 8.1保证质量措施 1)为保证测量工作的精度,应绘制放样简图,以便现场放样。 2)对仪器及其他用具定期进行检验,以避免仪器误差造成的施 工放样误差。测量工作是一个极为繁忙的工作,任务大、精度高, 因此必须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对测量仪器、量具按规定周期 进行检定,在周期内的经纬仪与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关系还应每 23 个月进行定期校验。此外,还应做好测量辅助工具的配备与校验工 作。 3)每次测角都应精确对中,误差0.5mm,并采用正倒镜取中数。 4)高程传递水准仪应尽量架设在两点的中间,消除视准轴不平 行于水准轴的误差。 5)使用仪器

14、时在阳光下观测应用雨伞遮盖,防止气泡偏离造成 误差,雨天施测要有防雨措施 6)每个测角、丈量、测水准点都应施测两遍以上,以便校准。 7)每次均应作为原始记录登记,以便能及时查找。 8.2安全技术措施 1)轴线投测到边轴时,应将轴线偏离边轴 1 米以外,防止高空 坠落,保证人员及仪器安全。 2)每次架设仪器,螺旋松紧适度,防止仪器脱落下滑。 3)较长距离搬运,应将仪器装箱后再进行重新架设。 4)外控引测投点时要注意临边防护、脚手架支撑是否安全可靠。 5)遵守现场安全施工规程。 9.9.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9.1 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由专人保管。 9.2 所有仪器必须每年鉴定一次,并经常进行自检。 9.3 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 9.4 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 9.5 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 上。 9.6 仪器现场使用时,司仪人员不得离开仪器。使用过程中防 爆晒、防雨淋,正确使用仪器,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 9.7 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