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1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760055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1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1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1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1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1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1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1单元测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文言文阅读(29分)(一)默写:(8分)1、 ,今日又南冠。 2、 ,尚思为国戍轮台。3、 ,铁马冰河入梦来。4、 ,灵旗空际看。(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58题:(13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

2、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木兰当户织( ) 万里赴戎机 ( ) 朔气传金柝( ) 出郭相扶将( ) 6、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撰的 。木兰诗里的两个成语, 分别是 、 。(5分)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赞美了将军英勇善战,为国捐躯,说明了战士们历经了漫长而艰苦的战斗,是对木兰从军生涯的简单描述。B.“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这句话表现了木兰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质。C.“出门看伙伴

3、,伙伴皆惊惶”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木兰机智勇敢的巾帼英雄的形象。D.“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一句点明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8分)桓南郡公玄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或行陈不整,麇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常自带绛绵绳,箸腰中。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玄无语,去,自此小差。【注】箸:穿着,附着;芒:(麻绳上的)芒刺;小差(chi):略好一些。9、解释文中的加点词。(2分)(1)玄问此何为( ) (2)玄无语,去( )10、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如果行走路线不整齐,獐兔跳跃逃

4、走,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B.如果行走路线不整齐,獐兔奔腾跳跃,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C.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D.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奔腾跳跃,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11、桓道恭“常自带绛绵绳”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2、从文中看,桓道恭是一个 、 的人。(2分)二、现代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8题:(17分)学问与智慧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

5、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

6、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

7、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可宝贵。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

8、,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作者 罗家伦 选文有删改)13、“探骊得珠”是指泅入深水,得到价值千金的珠子。在本文第段中它的意思是 。(2分)14、第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3分)15、第段中加点词“必须”不能删去的理由是 。(2分)16、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的理解。(2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A.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B.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C.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D.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1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

9、目。(6分)(1)全文围绕“学问和智慧”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段)阐述了 ;第二部分(段)阐述了 。(2)全文的论证结构属于( )关系。A.总分 B.并列 C.层进 D.对照(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4分)东坡肉季明四十多岁的老楚,可不简单,曾是南京著名酒楼品世阁的掌勺大厨。鬼子攻南京,一发炮弹,品世阁变成了瓦砾。妻儿老小连同家产,也消失在战火里。老楚手里掂着一把菜刀逃了出来,那一刻,老楚迫切希望这刀,能沾染上鬼子的血,于是,投了36师。老楚年纪大,又当过厨师,被分到炊事班,老楚很乐意,他觉得,凭自己的手艺,让兵们吃饱吃好,上战场跟鬼子拼命时,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也算是报仇。等到了

10、炊事班,老楚才明白,什么叫 。士兵们吃的,无非是稀饭馒头就咸菜,只有在大战前夕,部队才买几头猪,改善生活。兵们称之为吃断头饭。过去,猪杀了,兑上萝卜,放进大锅里一炖,完事儿。但老楚一来,就不同了,他使出看家本领,煎炒烹炸焖煮炖,变着花样做,当菜一样样端上桌,兵们的眼睛都直了。老楚做的菜,不仅好看,更好吃。兵们吃得狼吞虎咽,个个脑袋上腾起一片汗雾。兵们说,吃了老楚做的菜,脑袋掉了,也值!兵们吃高兴了,就问:老楚,你最拿手的菜是啥?老楚说,东坡肉。兵们不解:东坡肉?是啥东西?老楚怔了下,才记起这些兵们,大多是文盲,就没再提苏东坡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接着说,这道菜,也叫红烧肉,用五花肉炖制而成,做好

11、后,色泽红亮,味醇汁浓士兵们咂咂嘴,听得直流口水,无限向往地说,啥时候做道东坡肉,让咱们也尝尝。老楚苦笑着说,难,这菜,费时费工不说,炊事班也没那些必不可少的作料哇。兵们就很失望。武汉会战,36师奉命开到富金山,打阻击战。战况惨烈,八天之后,万多人的36师,兵员已不足两千,主阵地丢失。师长挑选了二百名士兵,组成敢死队准备发动突袭。攻击定在夜间,离天黑,还有大半天时间,师长知道,这些兵上去,九死一生,于是,他决定为敢死队改善生活。师长找到老楚,说,敢死队的兵,要求吃顿东坡肉,抓紧做。老楚苦着脸,手一摊,说,师长,啥都没有,咋做?师长咬咬牙,说,就是找破天,也要找到材料!师长牵过自己的战马,交给老

12、楚,命他带上几名骑兵,去七十里外的镇上,采购食材,速去速回。但直到第二天上午,老楚才赶回来。好不容易办齐东西,却碰上了鬼子,那几名骑兵阵亡,老楚绕了很远的道,才赶回驻地。敢死队,早已在昨夜攻了上去。见到师长,老楚放声大哭,师长哇,我回来晚啦师长说,不晚,待敢死队撤下来,就用东坡肉ko lo 他们。老楚赶紧回到炊事班,开做。将猪肉刮洗干净,切成一寸见方的块,在沸水里煮去血水,然后,在一口大锅里,用竹箅子垫底,铺上葱、姜,再将猪肉块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冰糖、酱油、黄酒、葱结,盖上盖,密封,旺火烧开,之后,用文火焖酥几小时后,大功告成。当二百碗红润油亮的东坡肉摆上桌,老楚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人们这才发现,老楚身上,有枪伤。老楚让人将他扶到一块巨石旁,背倚石壁,坐下,睁大双眼,眺望富金山主峰阵地。那里,枪声正烈,硝烟弥漫。恍惚间,老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